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49篇 |
免费 | 785篇 |
国内免费 | 40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5篇 |
儿科学 | 168篇 |
妇产科学 | 45篇 |
基础医学 | 372篇 |
口腔科学 | 102篇 |
临床医学 | 932篇 |
内科学 | 534篇 |
皮肤病学 | 81篇 |
神经病学 | 152篇 |
特种医学 | 312篇 |
外科学 | 525篇 |
综合类 | 1962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1029篇 |
眼科学 | 65篇 |
药学 | 995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850篇 |
肿瘤学 | 3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112篇 |
2022年 | 266篇 |
2021年 | 373篇 |
2020年 | 337篇 |
2019年 | 146篇 |
2018年 | 170篇 |
2017年 | 222篇 |
2016年 | 161篇 |
2015年 | 303篇 |
2014年 | 382篇 |
2013年 | 466篇 |
2012年 | 742篇 |
2011年 | 746篇 |
2010年 | 658篇 |
2009年 | 542篇 |
2008年 | 641篇 |
2007年 | 549篇 |
2006年 | 505篇 |
2005年 | 375篇 |
2004年 | 237篇 |
2003年 | 205篇 |
2002年 | 158篇 |
2001年 | 132篇 |
2000年 | 103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头影测量和定量分析摆式矫治器加直丝弓技术在上颌第2磨牙萌出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分为两组,第2磨牙未萌出者为对照组,第2磨牙完全萌出者为实验组.两组均戴用摆式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当上下磨牙达到轻度安氏Ⅲ类关系时,维持3个月,拆除摆式矫治器.两组皆用滑动直丝弓技术进行第2期矫治,直至治疗结束.每位患者皆拍摄头颅侧位片.对患者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第1磨牙近中颊尖向远中移动4.62 mm,几何中心移动3.75 mm,约占第1磨牙远中移动量的81%.对照组的第1磨牙近中颊尖向远中移动5.78 mm,几何中心移动3.20 mm,约占第1磨牙远中移动量的55%,以上变化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0.01).可见,两组的第1磨牙皆能有效地向远中移动,但实验组以整体移动为主,对照组以倾斜移动为主.结论 在上颌第2磨牙完全萌出的情况下,摆式矫治器仍可以有效远中移动第1、2磨牙.摆式矫治器加直丝弓技术仍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区域血管的应用解剖、相关系膜及系膜间隙的解剖学特点,观察胰十二指肠区域解剖标志及安全外科平面,为临床上开展胰头及十二指肠、胆总管末端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7具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的十二指肠、胰腺周围供血血管及胆总管下段作了解剖学观察,对横结肠系膜构成的网膜囊及胰腺周围胚胎时期形成的潜在的筋膜间隙和解剖层次标志进行观察描述。结果准确定位胃左动脉和肝总动脉,由胰腺前筋膜形成的肝胰襞及胃胰襞是一个很好的标志。当进行胰腺游离及后方淋巴结清扫时,在胰腺后筋膜及肾前筋膜间有一无血管平面可以应用。肾前筋膜是避免损伤腹膜后血管、肾上腺的安全界面,为避免腹膜后血管及肾上腺的损伤,肾前筋膜应作为安全分离平面的后界。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弓及分支主要供应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的血运,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时应注意保护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弓。结论充分理解胚胎发育过程胰腺周围筋膜及筋膜间隙的形成,对于手术中正确理解、辨识解剖平面非常重要,沿着筋膜间隙的操作可避免出血及副损伤,也是肿瘤外科根治性切除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和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68例手足口病患儿完整临床资料;将患儿年龄、性别、城乡分布、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统计;随机抽取30例轻型病例与29例重型病例比较,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68例手足口病患儿男女比例1.2:1,其中385例(82.2%)为3岁以内婴幼儿,城乡分布为1.8:1.临床表现为皮疹468例(100%),发热361例(77.1%),心率加快161例(34.4%).轻重型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城乡分布、高热发生率和呕吐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高血糖、合并EB病毒感染为其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以3岁以内婴幼儿为主,重型病例多发于农村.临床表现以皮疹、发热为主,出现高热、呕吐、心率加快者需警惕发展为重型病例的可能.血白细胞升高、高血糖以及合并EB病毒感染是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糖,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5.
经皮经肝肝静脉成形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皮肝穿刺入路肝静脉腔内成形(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recanalization and angioplasty of hepatic vein,PTRAHV)治疗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可行性和中远期疗效。方法自1996年9月至2006年10月收治单纯肝静脉阻塞型及肝静脉阻塞伴有下腔静脉阻塞型BCS患者101例,在PTRAHV前后经导管测定患者肝静脉压力,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彩超测量门静脉内径、平均流速和血流方向等,计算对比血流量,随访观察受干预血管的通畅率。结果技术成功率91.1%(92/101)。术中急性肝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发生肝穿刺道出血2例,肝包膜下血肿1例,肺栓塞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致死性并发症。随访74例,术后6个月门静脉平均流速和血流量参数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受干预血管的初始再通率分别为83.8%(62/74)、78.4%(58/74)和76.5%(39/51),其辅助再通率分别为94.6%(70/74)、91.9%(68/74)和84.3%(43/51)。结论采用PTRAHV技术治疗膜性或节段性肝静脉型BCS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其中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6.
97.
数字乳腺X线摄影(DM)较屏胶乳腺X线摄影(SFM)具有更多的优势,其对于图像的获取、储存和显示都是相互分离的,每个系统都能优化产生最佳效果,而且数字图像能够由计算机处理并显示为多种形式。因此,DM系统正逐渐替代SFM系统并成为筛查及诊断乳腺癌的常规手段。就DM和SFM的成像原理、图像质量、图像处理以及临床应用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8.
下腰椎失稳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下腰椎失稳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及椎体融合器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椎体间融合器BAK融合。结果:术后随访1年一4年3个月(平均2年4个月),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年89.6%,2年2个月100%,临床症状消失满意率92%。结论: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加椎间融合器固定,可使滑脱失稳的椎体部分或全部复位,保证脊柱骨性融合,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补充益生菌等特需营养素对手术应激后机体肠道屏障功能、上皮紧密连接及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全肠外营养组(TPN组)、普通肠内营养组(EN组)和生态免疫肠内营养组(EEN组).建立创伤应激模型,接受等氮、等能量营养支持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肠黏膜形态和紧密连接,比较肠道细菌脏器易位率、肠道菌群数量及肠黏膜occludin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结果 (1)电镜下观察,TPN组肠上皮损伤程度较严重,而EN组和EEN损伤程度较轻,肠上皮紧密连接、微绒毛较完整;光镜下chiu分级,TPN组和EN及EE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EN组和EN组肠道跨膜结合蛋白表达明显优于TPN组,且EEN和EN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EEN组和EN组肝、肺和肠系膜淋巴结的肠道细菌易位率低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EEN组和EN组肠道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高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益生菌、肠道黏膜营养素、免疫营养素的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和紧密连接,从而防止肠道菌群易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观察无肝素抗凝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7例脓毒症患者行49例次无肝素抗凝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第3天观察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凝血功能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纤维蛋白原下降;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第3天,APACHEⅡ评分下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仍延长,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是治疗严重脓毒症的有效措施之一,能改善患者凝血紊乱状态,其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 without anticoagulation on the function of coagula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Methods 49 times CBP without anticoagulation were used in 27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APACHE Ⅱ score and some parameters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pre-CBP,post-CBP and the 3rd day after CBP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T,APTT were longer in post-CBP and on the 3rd day after CBP than in pre-CBP ( P < 0.05), Fg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APACHE Ⅱ after CBP lowered obviously compared with pre-CBP (P<0.01).Conclusion CBP is one of effective methods for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and can improve the coagulation function of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