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92篇
  免费   13948篇
  国内免费   8426篇
耳鼻咽喉   1088篇
儿科学   1856篇
妇产科学   1580篇
基础医学   21402篇
口腔科学   2523篇
临床医学   17080篇
内科学   19442篇
皮肤病学   1576篇
神经病学   6947篇
特种医学   50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5篇
外科学   13538篇
综合类   23326篇
现状与发展   29篇
一般理论   12篇
预防医学   9691篇
眼科学   3444篇
药学   16473篇
  120篇
中国医学   7779篇
肿瘤学   11158篇
  2024年   381篇
  2023年   1987篇
  2022年   4100篇
  2021年   7189篇
  2020年   5249篇
  2019年   4711篇
  2018年   4936篇
  2017年   4534篇
  2016年   4315篇
  2015年   6305篇
  2014年   7809篇
  2013年   7596篇
  2012年   10630篇
  2011年   11281篇
  2010年   7930篇
  2009年   6406篇
  2008年   7709篇
  2007年   7736篇
  2006年   7013篇
  2005年   6350篇
  2004年   4958篇
  2003年   4833篇
  2002年   4111篇
  2001年   3425篇
  2000年   2956篇
  1999年   2617篇
  1998年   1694篇
  1997年   1806篇
  1996年   1286篇
  1995年   1214篇
  1994年   1100篇
  1993年   783篇
  1992年   978篇
  1991年   893篇
  1990年   804篇
  1989年   756篇
  1988年   684篇
  1987年   577篇
  1986年   543篇
  1985年   439篇
  1984年   377篇
  1983年   312篇
  1982年   277篇
  1981年   235篇
  1980年   203篇
  1979年   200篇
  1978年   198篇
  1977年   221篇
  1976年   196篇
  1974年   15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81.
Inapparent infection of hepatitis A viru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o detect inapparent infection with hepatitis A virus, serial sera were collected from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A and their contacts in two waterborne epidemics in China. Epidemic 1 occurred in a rural village near Hangzhou during August 1978-January 1979, and epidemic 2 took place in a rural primary school in Pinghu County in Zhejiang in April-May 1985. These sera were tested for antibodies against hepatitis A virus (anti-HAV), serum 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SGPT) activity, and icteric index. Feces also were collected in epidemic 1 to test for hepatitis A virus antigen. Both anti-HAV immunoglobulin M (IgM) and total anti-HAV were assayed in sera from "healthy persons" (symptomless persons without icterus and with normal SGPT level) who were in close contact with hepatitis A patients. In epidemic 1, among 18 "healthy persons", 12 were anti-HAV IgM positive, two were immune, and four susceptibles escaped infection. In epidemic 2, among 32 "healthy children", three were anti-HAV IgM positive, five had been infected by hepatitis A virus in the past, and 24 were not infected.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napparent infections occur along with overt and subclinical infections during epidemics of hepatitis A. The proportions of inapparent, subclinical, and overt infections were, respectively, 34.3%, 45.7%, and 20% in epidemic 1, and 25%, 50%, and 25% in epidemic 2. In addition, hepatitis A virus particles were demonstrated in the feces of all infected subjects who were examined and who included all levels of clinical response. These particles were identified with 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zyme-linked immunoassay.  相似文献   
982.
本研究以医学与电气工程学科的融合为例,介绍了医电交叉融合的教学方法及近3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学情特点分析、教学导入流程、案例讨论分析及课后追踪提升等环节着手,分析了医电交叉教学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与配套案例。初步探索表明,该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多学科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983.
目的 探索线上教学在技能操作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效果和新思路。方法 选择2019年秋季学期、2020春季学期四川大学选修《生活中的急救:基本常识与技能》课程的15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2020年春季学期选修的77名学生作为试验组,2019年秋季学期选修的74名学生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依托线上平台进行急救技能线上学习,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和分析教学满意度。采用SPSS 23.0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 两组学生在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3项技能考核成绩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65±0.81 vs. 8.69±0.90,P=0.750); (8.10±0.50 vs. 8.12±0.61,P=0.880);(8.21±0.89 vs.8.16±0.78,P=0.710)]。试验组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59名(95.16%)学生认为本课程对处理日常生活急救有帮助,38名(61.29%)学生不希望将传统授课方式更改为线上教学。结论 线上教学在急救技能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能够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为探索线上急救技能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84.
目的 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护理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开课的护理本科教学班设为观察组(n=20),采用课堂教学与雨课堂平台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将2018年同期开课、学生数量相同、实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班设为对照组(n=20)。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个班次学生的研讨课、模拟授课和课终理论考核成绩及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学生的模拟授课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834),观察组学生的研讨课成绩[91.18±1.20](t=3.09,P<0.05)和课终理论考试成绩[78.63±6.28](t=3.33,P<0.05)高于对照组,且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t=-3.33,P<0.05)、发现问题能力(t=-2.17,P<0.05)、独立思考能力(t=-2.53,P<0.05)、知识整合能力(t=-3.86,P<0.001)、自主学习能力(t=-3.12,P<0.05)及对护理教师角色功能的认同感(t=-2.53,P<0.05)、主动学习的意识(t=-3.13,P<0.05)和终身学习的态度(t=-4.46,P<0.001)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对理论知识的深度学习,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985.
本文以中药学课程为例,从在线教学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反思4个方面论述在线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效果,以期通过总结在线教学的经验,为后续进行混合式教学、提升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86.
本研究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深入探索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管理方法。研究结合管理实践,对过程管理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将过程管理理念与内容融入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开发建设中。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实现了科学有效的住培过程化管理,以过程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仅有助于住培制度的更新与落实,还构建了多角色关联互动的桥梁,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推动了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该研究为保障培训质量提供了有效工具,对培养卓越医学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87.
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膀胱癌(BC)患者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147例BC患者,均接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治疗,将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73例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围术期接受FTS理念干预的74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不同时间点(术前1d、术后1h、1d)疼痛程度、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术后首次排气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组间、交互作用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1d 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术后1h、1d VAS评分相比,观察组均较低(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08%、41.1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FTS理念应用于BC患者,能减轻疼痛程度,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比较对乙酰氨基酚联合自控硬膜外镇痛的多模式术后镇痛与单纯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效果。方法:200名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S组)和对照组(C组),S组产妇在术前15min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1g,C组产妇在术前15min静脉注射安慰剂(生理盐水)。两组产妇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案,缝合切口时启动自控硬膜外镇痛泵。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天、术后2天观察疼痛强度和血清IL-6、IL -10水平;记录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产妇满意度和对母乳喂养的影响程度。结果:术后1天疼痛评分S组显著低于C组。术后即刻、术后1天S组IL-6表达水平低于C组,而该时点S组IL-10表达水平高于C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产妇满意度和母乳喂养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前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联合自控硬膜外镇痛比单独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能够为产妇提供更好的术后疼痛管理。  相似文献   
989.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导致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的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95例接受ICIs治疗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irAEs发生情况。irAEs、内分泌irAEs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5例患者共应用ICIs治疗458例次,中位应用3例次(范围:1~33例次)。irAEs的发生率为55.8%,3~4级irAEs发生率为9.5%。最常见的irAEs为皮肤irAEs(27.4%)和内分泌irAEs(22.1%)。内分泌irAEs中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常见(16.8%),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2.1%)和垂体炎(1.1%)少见。多数irAEs发生于免疫治疗初期,78.2%发生于12周内。过敏反应、皮肤irAEs最早发生,中位发生时间分别为2周(范围:0.9~3.1周)和3.8周(范围:0.9~17.9周),内分泌irAEs中位发生时间为6.9周(范围:3.0~52.1周)。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5.197, 95%CI:1.166~23.154, P=0.031)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 (OR=35.048, 95%CI:2.756~445.787, P=0.006)是内分泌irAEs发生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免疫治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OR=0.107, 95%CI:0.021~0.412, P=0.001)是内分泌irAEs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应用ICIs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女性和MSI-H患者出现内分泌irAEs风险增加,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可能降低内分泌irAEs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90.
目的 探讨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per-conditioning,PerC)联合后适应(post-conditioning,PostC)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再生的作用,并明确PerC联合PostC对脂肪酸β-氧化(fatty acid β-oxidation,FAO)限速酶——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 1A,CPT1A)的影响。方法 对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造模,MCAO模型后30 min进行肢体远隔缺血期适应治疗(PerC),再灌注24 h后重复进行肢体远隔缺血适应(PostC),1次/d,直到取材。再灌注14 d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室管膜下区(subependymal ventricular zone, SVZ)神经再生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CPT1A的表达。结果 与MCAO组及PerC/PostC组比较,PerC+PostC组大鼠,身体不对称运动行为评分降低,神经干细胞的数量以及向梗死区迁移的细胞数量增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神经干细胞的数量与神经功能呈负相关(r=-0.917 9, P<0.0001)。然而,迁移到基底节区的神经干细胞的凋亡数量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制研究显示,PerC+PostC组CPT1A的蛋白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PerC联合PostC治疗能够通过增加神经干细胞的数量改善神经功能,神经干细胞的脂肪酸氧化可能是其促进神经干细胞迁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