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20篇
  免费   3117篇
  国内免费   2374篇
耳鼻咽喉   342篇
儿科学   434篇
妇产科学   369篇
基础医学   3771篇
口腔科学   591篇
临床医学   4256篇
内科学   4476篇
皮肤病学   384篇
神经病学   1612篇
特种医学   12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2906篇
综合类   5661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2601篇
眼科学   895篇
药学   3534篇
  18篇
中国医学   1996篇
肿瘤学   2499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437篇
  2022年   881篇
  2021年   1565篇
  2020年   1226篇
  2019年   1074篇
  2018年   1118篇
  2017年   1126篇
  2016年   1023篇
  2015年   1462篇
  2014年   1908篇
  2013年   1802篇
  2012年   2603篇
  2011年   2793篇
  2010年   1838篇
  2009年   1502篇
  2008年   1925篇
  2007年   1894篇
  2006年   1733篇
  2005年   1673篇
  2004年   1133篇
  2003年   1040篇
  2002年   876篇
  2001年   708篇
  2000年   629篇
  1999年   603篇
  1998年   404篇
  1997年   361篇
  1996年   269篇
  1995年   286篇
  1994年   252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203篇
  1991年   191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131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42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7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41.
经大隐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前提下,经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结果:18例患者经大隐静脉穿刺成功置管,技术成功率为100%,治疗有效率为100%。置管期间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12.5d。结论:经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介入治疗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2.
远程医疗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与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杨  何国平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929-931
远程医疗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问世以来,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其跨时空、零距离、实时互动等特点,被巧妙地应用于社区卫生保健中,并逐渐显现出其快捷、便利、优化资源配置等优势,使社区居民足不出户,通过电脑网络即可得到健康服务,成为社区卫生保健的新选择。在信息时代,远程医疗很快就会随着商业与教育的信息技术发展,开创医疗卫生事业的新纪元。本文中就远程医疗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展望远程医疗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我国社区远程医疗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帮助。1概述1.1远程医疗服务Telehealth(Telecare),内地普遍称为远…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超声电丛刺头穴丛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方法:①选择2003-01/2005-06在沈阳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1例,男160例,女101例。均为首次患病,且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丛刺治疗组131例,对照组130例。②丛刺治疗组:采用超声电丛刺治疗仪于头部电丛刺顶区(运动区),以100~200Hz疏密波电针通过6~8h,1次/d,1个疗程30次。对照组:均予以常规脑血管病药物同等治疗。丛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干预30d。两组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为基本恢复,减少46%~90%为显著进步,减少18%~45%为进步。③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α-颗粒膜蛋白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栓素A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方法测定脂蛋白(a)水平。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测仪检测体感诱发电位。④计数和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26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丛刺治疗组131例中:基本恢复31例,显著进步80例,进步15例,总有效率为96%(126/131);对照组130例:基本恢复14例,显著进步68例,进步12例,总有效率为72%(96/130);丛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丛刺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α-颗粒膜蛋白、血栓素A2、D-二聚体和脂蛋白(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③丛刺治疗组治疗后体感诱发电位的波潜伏期与传导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结论:超声电丛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体感诱发电位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4.
以曼氏血吸虫的虫卵和成虫免疫家兔后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用以日本血吸虫虫卵、尾蚴和成虫为抗原分别进行的COP,CHR和ELACIEP测出,表明两种人体血吸虫存有显著的交叉抗原成分。应用此种血清交叉反应性,以检测抗异种人体血吸虫的抗体,似有效而可取的,可用以辅助诊断援外回国人员是否感染国外人体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研究高原地区,脱髓鞘疾病与中老年人疾病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所有接受过磁共振头部扫描的病人进行评估,确诊出40位脱髓鞘疾病患者,并对大脑7个部位的脱髓鞘疾病按严重性分4级打分,统计临床数据,最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在40例患者中,出现在大脑半球、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和脑室前后角的脑白质损伤频率最多,分别占总量的50%、67.5%、77.5%和87.5%。脑白质损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1岁,这比世界其他地区都有明显的提前。男性患者将近是女性患者的3倍(29∶11)。年龄、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收缩压、脑梗塞与脑白质损伤正相关(P<0.05)。结论对于高海拔地区,有效控制高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减少颅脑脱髓鞘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出血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专业知识确定与出血性脑梗死有关的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确定危险因素。结果大面积梗死灶、使用抗凝剂或溶栓治疗、糖尿病史是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年龄、高血压史、高血脂关系不大。结论大面积脑梗死、使用抗凝剂或溶栓、糖尿病患者发生梗死后出血的几率增大,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48.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batroxobin in treating hyperfibrinogenemia for secondary stroke preventio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were measured for plasma fibrinogen levels. Selected participants had concomitant hyperfibrinogenemia (plasma fibrinogen > or = 3.0 g/l). Patients enrolled between 1 July 2003 and 31 December 2004 were treated with batroxobin; patients enrolled between 1 January 2002 and 30 June 2003 were treated without batroxobin. Batroxobin was administered intermittently via intravenous injection at 3-monthly intervals.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followed for 1 year. Any cerebrovascular events and suspected adverse events were recorded. In total, 112 ischemic stroke/TIA patients with concomitant hyperfibrinogenemia were enrolled, 52 being treated with batroxobin and 60 without batroxobin. Six patients (11.5%) with batroxobin and 16 patients (26.7%) without batroxobin had recurrent cerebral ischemic events during follow-up. Stroke/TIA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out batroxobi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batroxobin (P < 0.05). Two patients with batroxobin and two patients without batroxobin developed hemorrhagic stroke during follow-up. There were five deaths (9.6%) in the batroxobin group, and seven deaths (11.7%) in the nonbatroxobin group during follow-up (P > 0.05). Intermittent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batroxobin can efficiently reduce the risk for stroke/TIA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concomitant hyperfibrinogenemia.  相似文献   
49.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和抗凝剂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两种抗凝剂的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测定的影响。方法 :采集门诊健康人血液标本 30份 ,分别以肝素钠和氟化钠作抗凝 ,放置不同时间检测血糖值。结果 :及时分离血浆的血液标本血糖在 5h内差异无显著性。而血液离体后不及时分离血浆 ,血糖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氟化钠抗凝的血糖比肝素钠抗凝的血糖下降的程度要缓慢一些 ,所以临床上采集血液标本必须及时分离血浆 ,选用合适的抗凝剂 ,及时测定 ,减少误差 ,提高准确性 ,给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早期脑室置管行颅内压 (ICP)和脑灌注压 (CPP)监护在中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 12 5例伤后 2 4h入院无手术指征的中型颅脑损伤 (GCS 9~ 12分 )患者 ,随机分为ICP监护组 :入院后即经恻脑室内穿刺置管行ICP与CPP连续监测 ,根据颅内压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对照组 :入院后不做ICP监测 ,依据临床观察的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进行治疗。结果 颅内压监护组脱水剂剂量、应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中型颅脑损伤病情极不稳定 ,早期行ICP监护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对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降低死残率 ,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