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180篇
  免费   10877篇
  国内免费   7516篇
耳鼻咽喉   847篇
儿科学   1463篇
妇产科学   1595篇
基础医学   13255篇
口腔科学   2257篇
临床医学   14527篇
内科学   17479篇
皮肤病学   1153篇
神经病学   5666篇
特种医学   39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5篇
外科学   11226篇
综合类   18801篇
现状与发展   20篇
一般理论   14篇
预防医学   7852篇
眼科学   3063篇
药学   12422篇
  101篇
中国医学   6356篇
肿瘤学   9515篇
  2024年   484篇
  2023年   1844篇
  2022年   4583篇
  2021年   5810篇
  2020年   4455篇
  2019年   3740篇
  2018年   3985篇
  2017年   3659篇
  2016年   3405篇
  2015年   5186篇
  2014年   6334篇
  2013年   5964篇
  2012年   8785篇
  2011年   9268篇
  2010年   6114篇
  2009年   4842篇
  2008年   6312篇
  2007年   6024篇
  2006年   5567篇
  2005年   5158篇
  2004年   3812篇
  2003年   3398篇
  2002年   3013篇
  2001年   2477篇
  2000年   2528篇
  1999年   2609篇
  1998年   1670篇
  1997年   1637篇
  1996年   1317篇
  1995年   1277篇
  1994年   1072篇
  1993年   649篇
  1992年   756篇
  1991年   668篇
  1990年   552篇
  1989年   492篇
  1988年   414篇
  1987年   413篇
  1986年   323篇
  1985年   254篇
  1984年   150篇
  1983年   109篇
  1982年   74篇
  1981年   63篇
  1980年   40篇
  1979年   54篇
  1978年   20篇
  1973年   17篇
  1972年   17篇
  1966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感染因素或宫腔手术操作导致的子宫内膜损伤阻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与生育能力。但目前治疗手段有限且效果欠佳。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在病变损伤组织的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子宫内膜干细胞、脂肪干细胞和人羊膜上皮细胞等多种干细胞治疗子宫内膜损伤已在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中开展,并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干细胞治疗可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再生,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和微血管密度,提高受孕率并改善生育结局。干细胞治疗从形态和功能上改善子宫内膜,促进月经和生殖功能的恢复,为治疗子宫内膜损伤提供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合成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缩二胺类希夫碱,并对其抗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和二胺类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制得4种相应希夫碱。结果: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确定,4种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抗菌活性测试表明,它们具有一定抗菌活性。结论:乙酸是催化剂,对缩合反应有利,希夫碱化合物具有一定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93.
一氧化氮和抗氧化酶活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从整体及细胞水平上对一氧化氮 (NO)、抗氧化酶活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同时观察阿魏酸钠 (sodiumferulate ,SF)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鹌鹑做为动物模型 ,动态观察其血中NO的生成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及SF的影响 ;以高脂血清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为细胞模型 ,观察其脂质过氧化水平、NO产生的情况以及SF的保护作用 ;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抑制巨噬细胞NO的产生 ,同时观察SF对其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 :①高胆固醇血症可显著升高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 ,降低血浆NO水平和显著降低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比活性的作用。②SF有清除自由基、减轻膜脂质过氧化、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③高脂血清 (HRS)可使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LPO含量升高 ,并随着HRS浓度的增加 ,LPO含量逐渐升高 ;VitE可阻止HRS引起的内皮细胞中LPO含量的增加。④SF具有与抗氧化剂VitE相似的保护内皮细胞释放NO的作用。⑤OX LDL对脂多糖 (LPS)诱导的巨噬细胞NO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⑥SF对OX LDL抑制巨噬细胞NO的产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 :提示SF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防止AS的发生上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为探讨氯沙坦治疗1个月后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应用生化及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3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氯沙坦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显示,治疗前后血浆尿素氮(BUN)、肝酐(Cr)、尿酸(UA)、尿白蛋白、血IgG蛋白、血及尿β2-微球蛋白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肾功能无不良影响,为一安全、有效的降压药。  相似文献   
995.
谈成人护理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的发展必须置于社会发的宏观背景下进行,我国护理教育相对于社会、经济、科技、医学教育已明显滞后,高等护理教育50年代停办,使高等护理人才出现了明显的断层。虽然80年代初、高等护理教育复办,但招生学校少,规模小,不能适应社会和人们生活的日益增长对护理学的需要,成人护理教育为护理人员提高素质和学历层次作了较大的贡献,在中等护理人员占大多数的情况下,成人护理教育仍有其巨大的发展空间。就我国成人护理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6.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降压排毒饮和中药灌肠,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血压、尿素氮、血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显著下降,而内生肌酐清除率、高密度脂蛋白上升;对照组除血压略下降,其他无显著变化,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降压、降脂、改善肾功能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对于处于常规治疗中的心肌梗死后的心 律失常的作用。方法:冠心病陈旧心肌梗死病例(OMI),共29对(58例);男性27对,女性2对;配对主要条件:性别、年龄、梗死部位、梗死后时间、高血压病史及分级;糖尿病史;采用病例配对、随机进入试验、交叉、单盲的试验设计;结果分析采用方差分析(ANOV/F检验)。结果:综合交叉试验结果,Trimetazidine处理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低于对照组(F=4.20,P<0.05);对于清醒时间段即活动时间段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分析显示:Trimetazidine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F=5.87,P<0.05);对于Lown3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的单独分析,也显示出其较明显的抑制作用(F=7.61,P≈0.01);对于OMI后LVEF≤40%患者组的室性心律失常,Trimetazidine也表现出明确的抑制作用(F=5.43,P<0.05)。结论: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所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除基础药物的处理外,应用曲美他嗪可对其产生显著地抑制作用,并减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改善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可能是此作用的主要基础。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价^32P灌注球囊预防再狭窄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行过度球囊扩张术后,治疗组以^32P作血管内照射,对照组作假照射。术后35d收获目标血管、检测血管形态、细胞增殖百分比等。结果:治疗组血管腔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新生内膜面积、血管狭窄程度和各层PCNA阳性细胞明显减小(P均<0.01)。结论:^31P灌注球囊照射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有效、安全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SF-36量表用于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测定的可能性。方法:用中文版SF-36量表测定富阳2-7名14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分析其信度,效度。结果:除了SF,RE维度,其余6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大于0.50,7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大于与其他维度的相关,因子分析产生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为64.6%,65岁以上者无应答,青年组与中年组各维度平均分数差异不显著,不同性别只在RP维度上判别显著,吸烟者与不吸烟者,饮酒者与不饮酒者的得分差异不显著,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得分差异不显著。结论:尚需更多证据支持SF-36量表适用于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测定。  相似文献   
1000.
抗生素应用与烧伤创面细菌药敏变迁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目的:了解烧伤创面菌种及其耐药性变迁与抗生素应用的关系。指导抗生素选择。方法:采集1992-2000年烧伤住院病人分泌物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对1992-1994年、1995-1997年(抗生素更替期)、1998-2000年(三代头孢广泛应用期)三个阶段的菌种及药敏分析比较。结果:金葡菌检出率相对稳定,位居前列,对万古霉素保持100%敏感率。绿脓杆菌检出率在第二阶段下降到第6位,第三阶段又上升到第3倍,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逐年下降。大肠杆菌、肠球菌为常见菌种,阴沟杆菌检出率逐年增高。结论:抗生素的更换影响烧伤创面菌种类型和比例,广泛长期使用三代头孢和喹喹酮类抗生素,使细菌耐率逐年上升,金葡萄、绿脓杆菌仍然是烧伤创面的主要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