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796篇 |
免费 | 6751篇 |
国内免费 | 483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99篇 |
儿科学 | 611篇 |
妇产科学 | 598篇 |
基础医学 | 7436篇 |
口腔科学 | 1216篇 |
临床医学 | 8540篇 |
内科学 | 9971篇 |
皮肤病学 | 617篇 |
神经病学 | 3571篇 |
特种医学 | 226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2篇 |
外科学 | 6509篇 |
综合类 | 11336篇 |
现状与发展 | 19篇 |
一般理论 | 5篇 |
预防医学 | 4478篇 |
眼科学 | 1888篇 |
药学 | 6919篇 |
40篇 | |
中国医学 | 3549篇 |
肿瘤学 | 52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9篇 |
2023年 | 1200篇 |
2022年 | 2737篇 |
2021年 | 3450篇 |
2020年 | 2667篇 |
2019年 | 2278篇 |
2018年 | 2268篇 |
2017年 | 2123篇 |
2016年 | 2008篇 |
2015年 | 2991篇 |
2014年 | 3716篇 |
2013年 | 3178篇 |
2012年 | 4944篇 |
2011年 | 5308篇 |
2010年 | 3171篇 |
2009年 | 2448篇 |
2008年 | 3363篇 |
2007年 | 3234篇 |
2006年 | 3173篇 |
2005年 | 3122篇 |
2004年 | 2042篇 |
2003年 | 1976篇 |
2002年 | 1634篇 |
2001年 | 1397篇 |
2000年 | 1434篇 |
1999年 | 1638篇 |
1998年 | 998篇 |
1997年 | 966篇 |
1996年 | 698篇 |
1995年 | 643篇 |
1994年 | 644篇 |
1993年 | 395篇 |
1992年 | 564篇 |
1991年 | 426篇 |
1990年 | 389篇 |
1989年 | 326篇 |
1988年 | 317篇 |
1987年 | 256篇 |
1986年 | 217篇 |
1985年 | 181篇 |
1984年 | 98篇 |
1983年 | 60篇 |
1982年 | 45篇 |
1981年 | 41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42篇 |
1978年 | 15篇 |
1977年 | 14篇 |
1964年 | 7篇 |
1936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目的探讨2例感染EV71手足口病(HFMD)死亡病例的病理特征及其病原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系统分析2例HFMD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尸检病理结果,并对EV71的PCR结果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死者年龄均<3岁,病情进展快,最终出现肺水肿和肺出血死亡。尸检显示:病变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肺脏以及肠道。大脑及脑干可见明显充血、水肿、炎症、坏死及软化灶等,脑脊膜炎症明显;肺脏显著充血,主要为水肿和出血,肺间质及小血管周围少量炎细胞浸润;肠黏膜充血,空肠及回肠部分区域肠黏膜、黏膜下层、平滑肌层、浆膜均坏死,细胞核消失,胞质及间质溶解,肠壁变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系膜及肠黏膜下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坏死;心肌纤维细胞结构正常,心肌间质充血,心肌细胞水肿,心外膜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肝、脾、肾、胰腺病理改变不明显。肠内容物及总肠道组织EV 71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EV 71病毒全基因共7414个碱基,该2株EV71均为C4亚型。结论危重型HFMD(EV 71感染)患者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病变明显,严重的脑干脑炎、脑膜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是死亡的主要原因;C4亚型EV71感染的重症HFMD患儿肠道的损害亦极为显著,肠道功能保护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52.
贞芪扶正颗粒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贞芪扶正颗粒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胃癌术后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贞芪扶正组(贞芪扶正颗粒加化疗)40例,对照组(单纯化疗)40例.观察治疗前后卡氏评分、外周血常规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观察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贞芪扶正组胃癌患者化疗后生存质量改善,外周WBC,RBC稳定,单纯化疗组外周WBC,RBC,Hb均较化疗前明显下降;贞芪扶正组化疗后患者NK细胞活性、CD3 ,CD4 T细胞数和CD4 /CD8 比值升高,血清SIL-2R的浓度明显下降;而单纯化疗组化疗后患者NK细胞活性、CD4 T细胞数和CD4 /CD8 比值下降,血清SIL-2R的浓度升高.结论:贞芪扶正颗粒联合化疗对胃癌术后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有保护和促进作用,并能防治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953.
目的 探讨系统性湿性疗法对Ⅱ~Ⅳ度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共收治压疮患者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60~80岁,平均(71±8.5)岁.创面类型:Ⅱ度压疮7例、Ⅲ度12例、Ⅳ度11例.按湿性疗法进行系统换药,观察各创面的肉芽生长和愈合情况.结果 湿性疗法换药后,创面肉芽生长良好,感染控制好,所有创面均在1~6周内愈合,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结论 湿性疗法是治疗深度压疮的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4.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因子复杂疾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调控骨量的重要遗传因素,但在不同种族人群中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
目的:观察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多态性与北京地区部分汉族男性骨密度的关系,以探求北京地区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试验,在2004-09/2007-12在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科和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共同完成。
对象:筛选2004-09/2006-12长期居住北京地区无血缘关系的20~80岁健康汉族男性230人。
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基因型,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检测随机抽取的100例受试者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
主要观察指标:①受试者年龄、身高、体质量。②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基因型。③受试者L2~4椎体、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
结果: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的分布为FF 36.96%,Ff 46.96%,ff 16.08%,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校正年龄、体质量、身高和体质量指数对骨密度的影响后,40~59岁年龄段男性ff基因型组骨密度较FF,Ff基因型低(P=0.037)。其余各年龄段、各部位ff基因型组骨密度大多低于FF,Ff基因型,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北京地区汉族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多态性分型与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联,该项检测对筛查男性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意义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55.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knee-osterarthritis,KOA)患者的MRI检查超短波长序列(UTE)分级与膝关节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66例KO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股骨内侧髁软骨UTE进行分级,就诊时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不同UTE分级患者的VAS评分,并对两者的关系作相关性分析。结果VAS评分均为重度疼痛时,UTE分级0、Ⅰ、Ⅱ、Ⅲ级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0.0%(1/10)、21.7%(5/23)、33.3%(7/21)、50.0%(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936,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股骨远端内侧髁软骨UTE分级与VAS评分存在相关性(r=0.62,P<0.01)。结论KOA患者的MRIUTE分级与膝关节疼痛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6.
目的分析318例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预后,为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和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7-01~2012-03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318例巨大儿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血糖检测、分娩方式、产时并发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产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等资料。结果巨大胎儿发生的相关因素有遗传因素、孕妇肥胖与身高、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过期妊娠、种族、地区、生活饮食习惯及经济状况、产次、男胎、羊水过多等。结论积极进行早期干预,正确诊断并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能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和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7.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SODD和P65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4年3~11月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住院急性白血病(AL)患儿骨髓涂片中SODD、P65蛋白表达。结果33例AL中,SODD和P65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5%(18/33)和45.5%(15/3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SODD和P65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6.0%(14/25)和48.0%(12/2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LL高危病例组中SODD阳性表达率为75.0%(12/16),较标危病例组阳性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33例AL患儿中SODD和P65均为阳性12例,均阴性16例,表达一致符合率为84.8%(28/33),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r=0.69)。结论SODD和P65均参与了AL的发生发展;SODD过表达与儿童ALL的发生、临床分型以及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58.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胰岛素生长因子水平、身高和骨龄变化情况.结果 ... 相似文献
959.
【摘要】 目的 研究本维莫德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炎症细胞因子分泌、皮肤屏障蛋白合成以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蛋白1(STAT1)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aCaT细胞,采用0.1 ~ 1 000 μmol/L本维莫德处理24 h,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部分HaCaT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仅加入DMEM培养基,刺激剂组加入10 μ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本维莫德组加入10 μg/L TNF-α和IFN-γ以及终浓度为1 ~ 10或1 ~ 100 μmol/L本维莫德,AhR拮抗剂组加入10 μg/L TNF-α和IFN-γ、10或100 μmol/L本维莫德以及10 nmol/L StemRegenin1(SR1),处理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4、IL-10、IL-22和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的水平,RT-PCR检测HaCaT细胞芳香烃受体(AhR)、细胞色素P450 1A(CYP1A1)、聚丝蛋白、内披蛋白、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和TARC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聚丝蛋白、内披蛋白、TSLP和STAT1及磷酸化STAT1(p-STAT1)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本维莫德对HaCaT细胞中AhR核转位的影响。计量资料采用非配对Student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Spearman检验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0.1、1、10、100、1 000 μmol/L本维莫德干预HaCaT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0.2 ± 2.4)%、(85.4 ± 11.9)%、(52.8 ± 14.0)%、(39.4 ± 7.9)%、(27.5 ± 3.4)%,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62.5,P < 0.001),50%抑制浓度为48.54 μmol/L。与刺激剂组相比,10和100 μmol/L本维莫德组HaCaT细胞分泌的IL-10水平上升(F = 16.110,P < 0.001),但100 μmol/L组IL-22(F = 6.884,P < 0.001)和10、100 μmol/L组 TARC水平(F = 7.052,P < 0.001)显著下降。与刺激剂组相比,1 和10 μmol/L本维莫德组CYP1A1 mRNA表达(P = 0.004)和10 μmol/L本维莫德组FLG mRNA表达(P = 0.040)水平显著增高,而10 μmol/L组 TARC mRNA和10 μmol/L组TSLP mRNA表达显著降低(均P < 0.01),而刺激剂组和本维莫德组间AhR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93)。与刺激剂组相比,10 μmol/L本维莫德组聚丝蛋白(P = 0.020)和1、10 μmol/L本维莫德组内披蛋白表达水平(P < 0.001)显著上升,而10 μmol/L TSL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 0.001),1和10 μmol/L本维莫德组p-STA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 0.001)。与100 μmol/L 本维莫德组相比,AhR拮抗剂组IL-10分泌水平显著下降(t = 4.794,P = 0.003),TSLP mRNA的表达显著上升(t = 3.769,P = 0.005);与10 μmol/L 本维莫德组相比,AhR拮抗剂组 IVL蛋白表达显著下降(t = 5.117,P = 0.002),TSLP蛋白表达显著上升(t = 3.117,P = 0.043), p-STAT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t = 1.400,P = 0.719)。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对照组和1 μmol/L本维莫德组中AhR绿色荧光主要表达于HaCaT细胞胞质中,细胞核中基本无荧光表达;而在10 μmol/L和20 μmol/L本维莫德组HaCaT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均可见高密度绿色荧光。结论 本维莫德可通过活化AhR信号通路抑制HaCaT细胞增殖,调节炎症因子分泌,上调皮肤屏障相关因子的产生和抑制STAT1磷酸化。 相似文献
960.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红斑狼疮(NLE)的皮损后遗表现,分析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2016—2020年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收集并长期随访的13例NLE,分析患儿及母亲临床特征、患儿皮损后遗表现。结果 13例皮损发病时间为出生后0 ~ 120 d,平均15 d,随访时间15 ~ 43个月,皮损形态主要为环状红斑、斑丘疹、鳞屑,皮损消退时间2 ~ 18个月(平均7.4个月)。6例皮损消退后出现色素异常表现,3例同时出现色素减退和色素沉着,2例仅有色素减退,1例仅有色素沉着,1例色素减退患儿在随访18个月后色素减退复色,未见毛细血管扩张以及萎缩或瘢痕。8例患儿母亲孕前无异常,4例患儿母亲抗ANA、抗SSA/Ro、抗SSB/La抗体均阳性。结论 NLE的皮肤受累可出现后遗皮肤表现,常见为色素异常,多数长期未消退,应注意患儿母亲可能存在的潜在性免疫系统异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