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00篇
  免费   3714篇
  国内免费   2474篇
耳鼻咽喉   378篇
儿科学   577篇
妇产科学   123篇
基础医学   1951篇
口腔科学   583篇
临床医学   4256篇
内科学   2607篇
皮肤病学   329篇
神经病学   848篇
特种医学   1486篇
外科学   3299篇
综合类   9942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3964篇
眼科学   523篇
药学   4720篇
  57篇
中国医学   4094篇
肿瘤学   1542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528篇
  2022年   1220篇
  2021年   1577篇
  2020年   1376篇
  2019年   644篇
  2018年   696篇
  2017年   1044篇
  2016年   769篇
  2015年   1397篇
  2014年   1866篇
  2013年   2336篇
  2012年   3223篇
  2011年   3422篇
  2010年   3271篇
  2009年   2800篇
  2008年   2853篇
  2007年   2713篇
  2006年   2405篇
  2005年   1919篇
  2004年   1344篇
  2003年   1055篇
  2002年   794篇
  2001年   780篇
  2000年   583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电子线对胰岛素生长因子-1家族蛋白表达的影响,为研究辐射对肝脏的早期损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子线照射小鼠,照射剂量为1、2、4 Gy,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照射后12、48和72 h小鼠肝脏中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照射剂量为1 Gy时,与对照组相比,IGF-1蛋白在照射后48 h时表达增加,IGFBP1、IGFBP4和IGF1R蛋白的表达在照射后12、48和72 h均表达减少。照射剂量为2 Gy时,IGF-1和IGFBP4蛋白在照射后48 h时表达增加,其余时间点表达减少。IGFBP1蛋白在照射后12 h时表达增加,48和72 h时表达减少。IGF1R蛋白在照射后3个时间点均呈现为表达减少。照射剂量4 Gy时,肝脏中IGF-1、IGFBP1和IGFBP4蛋白均表达减少,IGF1R蛋白在照射后12 h时表达增加,48、72 h时均表达减少(均为P < 0.05)。结论:电子线照射后小鼠肝脏中胰岛素生长因子-1家族蛋白多以下调表达为主,与前期基因表达的结果相一致,有可能作为反映放射性工作人员早期肝脏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22.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腹水多为漏出液,但由于各种细菌、病毒的感染与恶变,腹水的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腹水性质的鉴定与细胞学检查十分重要。作者就荆州市血防所1996~2005年收治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腹水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ERβ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ERβ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乳腺cDNA文库中钓取ERβ-AF1 cDNA,构建诱饵蛋白载体pAS2-1-ERβ—AF1,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技术,在乳腺cDNA文库中筛选与ERβ-AF1相互作用的蛋白。将含有pACT2-候选基因的酵母菌与含有pAS2—1-ERp—AF1的酵母菌进行交配实验,利用LacZ报告基因检测ERβ—AF1与候选蛋白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然后将ERp—AF1和候选蛋白分别构建到pGEx-KG和pET-28a上,并纯化GST-ERβ-AF1和His-侯选蛋白融合蛋白,利用GST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ERβ-AF1和候选蛋白的体外相互作用。结果:所获取的候选蛋白为CTGF,是CCN多肽家族成员。交配实验表明,CTGF与ERβ-AF1特异相互作用,而不与空载体或BRCT1对照相互作用。GST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CTGF与ERβ、ERα均存在相互作用,但与CTGF同源性较高的NOV蛋白却不与ERβ、ERa结合。结论:CTGF和ERβ存在特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于监测中央型肺癌术后局部复发及胸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对55例110人次中央型肺癌术后胸部增强螺旋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支气管残端或吻合口复发9例,12人次。胸内淋巴结26例33人次淋巴结短径≥1 cm,其中14例结合临床及CT诊断为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中央型肺癌术后复发的监测,螺旋CT是最好手段之一,但对肿大淋巴结性质的评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25.
葡萄籽提取物(GSE)的多酚化合物包括原花青素和单体多酚,因此,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葡萄籽提取物总多酚的质量分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体多酚质量分数,以总多酚质量分数减去单体多酚质量分数,即可代表样品中原花青素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表明,自制GSE总多酚质量分数稍高于对照样品(天津尖峰天然产物研究开发公司产品),分别为90.5%和88.3%;没食子酸、儿茶素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对照样品;而表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质量分数稍低于对照样品。自制样品与对照样品的原花青素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分别为74.6%和75.8%。  相似文献   
26.
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法、疗效和预后。结果28例中17例来源于腹膜后,6例来源于腹腔脏器,3例来源于肠系膜,2例来源于腹壁,主要临床表现为明显消瘦,体重减轻、腹痛和腹部肿块。B超和CT扫描提示腹部占位性病变。肿瘤≥2个24例,单发4例。根治性切除17例,部分切除11例,术后联合化疗16例,联合放疗14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9%,26.9%和3.9%。结论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主要来源于腹膜后,常多发,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联合放化疗,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7.
胫神经腓肠肌内侧头肌支切断的小腿减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缩小小腿腓肠肌改善小腿外形的手术方法。方法通过窝皮肤皱襞4~5cm横切口,切断胫神经腓肠肌内侧头肌支,使腓肠肌内侧头失神经萎缩,达到小腿减肥的目的。测量并记录小腿周径和外形的变化。结果本组16例患者行胫神经腓肠肌内侧头肌支切断术后,小腿最大周径平均缩小(3.5±1.1)cm。小腿内侧曲线变得平缓。患者术后可立即下地行走,无明显肿胀。随访半年,站立、行走等日常活动未受影响。结论行胫神经腓肠肌内侧头肌支切断术,可缩小小腿,改善小腿外形,方法简便、安全,效果明显,同时不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28.
MR评价垂体腺瘤质地及与其胶原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利用MR测量垂体腺瘤不同质地的信号强度,并分析其与肿瘤胶原含量间的关系。方法57例经手术证实的垂体腺瘤标本,术前均行MR检查,根据术中肿瘤硬度分为质地韧组(8例)与质地软组(49例),标本行天狼猩红染色检测其胶原含量。结果纤维化与非纤维化组T1WI瘤体/灰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31±0.31、1.16±0.26;T1WI瘤体/白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01±0.25、0.91±0.1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WI瘤体/灰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83±0.28、1.84±0.51;T1+WI瘤体/白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56±0.24、1.46±0.3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WI瘤体/灰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15±0.26、1.57±0.46(P(0.05);T2WI瘤体/白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48±0.39、2.10±0.61,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胶原含量分别为20.03%±7.99%、7.87%±4.82%,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2WI瘤体/灰质、T2WI瘤体/白质与胶原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31、r=-0.726,P均(0.01)。结论术前MR可以预测垂体腺瘤的质地;其中以T2WI瘤体/白质为预测指标为最佳。胶原含量影响垂体腺瘤质地,MRI上T2WI可以反映其胶原含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29.
海水浸泡兔脑挫伤后caspase-8及caspase-3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海水浸泡颅脑挫裂伤模型,观察海水浸泡对实验性脑挫裂伤后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及研究兔脑挫伤后不同时间caspase-8及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立体定向自由落体伤模型进行持续海水浸泡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致伤后不进行海水浸泡。观察创伤组织的病理改变,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用半定量化的方法检测不同干预不同时程caspase-8和caspase-3的活性表达强弱差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发生了创伤性脑水肿,但水肿高峰期出现时间不一致,严重程度也不一致。实验组caspase-8和caspase-3活性表达强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海水浸泡促进了挫裂伤周边缺血水肿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增加。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显效率为65.4%,氯氮平组显效率为68.2%。氯氮平药物副反应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结论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疗效与氯氮平相似,但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