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26篇 |
免费 | 419篇 |
国内免费 | 40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5篇 |
儿科学 | 99篇 |
妇产科学 | 54篇 |
基础医学 | 266篇 |
口腔科学 | 44篇 |
临床医学 | 738篇 |
内科学 | 321篇 |
皮肤病学 | 37篇 |
神经病学 | 70篇 |
特种医学 | 156篇 |
外科学 | 430篇 |
综合类 | 1310篇 |
预防医学 | 652篇 |
眼科学 | 51篇 |
药学 | 522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380篇 |
肿瘤学 | 2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117篇 |
2021年 | 169篇 |
2020年 | 137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119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164篇 |
2014年 | 209篇 |
2013年 | 258篇 |
2012年 | 393篇 |
2011年 | 548篇 |
2010年 | 434篇 |
2009年 | 384篇 |
2008年 | 347篇 |
2007年 | 397篇 |
2006年 | 425篇 |
2005年 | 282篇 |
2004年 | 222篇 |
2003年 | 144篇 |
2002年 | 119篇 |
2001年 | 108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本文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大型综合医院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的护理实践,包括:①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指挥中心,实施“三圈层”管理;②扩建发热门诊,合理划分区域;③进行合理人力资源分配;④制定标准化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流程,实施三级预检分诊;⑤对就诊患者实施疫情相关知识和政策法规宣教,提供帮助及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92.
喉癌临床N0级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喉癌N0分级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为cN0分级喉癌患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cN0级喉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颈淋巴结转移时间、转移部位和转移颈淋巴结包膜外浸润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喉声门型癌平均转移时间为11.6个月,26例喉声门上型癌为20.6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162).T3、T4喉癌平均转移时间为15.8个月,T2喉癌平均转移时间为17.5个月,Mann-Whitney非参数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02).90.4%颈淋巴结转移部位集中于Ⅱ~Ⅲ区,无Ⅴ区、Ⅵ区转移.80.8%的喉声门上型癌转移淋巴结发生包膜外侵犯,喉声门型癌转移淋巴结发生包膜外侵犯率为52.4%,差异有显著性(P=0.038).转移性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组平均转移时间21.2个月,非包膜外侵犯组为6.7个月,t检验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2.65,P=0.012).结论 cN0级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多集中于Ⅱ~Ⅲ区;T3、T4喉癌转移时间较T2喉癌早;喉声门上型癌转移淋巴结较喉声门型癌容易发生淋巴结包膜外侵犯;颈淋巴结转移被发现越晚,越容易发生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相似文献
93.
94.
从燥、虚、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燥、虚、瘀论治干燥综合征进行综述。宜运用润燥、祛瘀、补虚之法给予对证治疗。指出:要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辨病,强调针对性,在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分期给予不同的方药,达到满意的疗效,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95.
利用基因芯片研究与胶质母细胞瘤侵袭性相关的基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人脑胶质母细胞瘤与侵袭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功能。方法用含13 939种人类基因的BioStarH140S型芯片,以成人脑及6例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总RNA制备的探针杂交芯片;ScanArray4 000扫描芯片荧光信号,提取脑及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差异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及功能研究。结果表达谱芯片筛选出胶质母细胞瘤差异基因198条(1.42%),与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细胞骨架、代谢、蛋白翻译合成、细胞周期蛋白类、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多类基因密切相关;与侵袭性相关的8条细胞骨架和细胞外基质基因表达谱相似,均在胶质母细胞瘤中显著上调,生物信息分析为α-连环素基因、钙粘附素1基因、层粘连蛋白、纤连蛋白1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Ⅲ型胶原基因、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1基因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A基因。结论表达谱芯片是高通量筛选胶质瘤相关基因的生物高新技术,侵袭性相关基因为判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指标,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EN)或肠外营养(PN)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 将44例SAP患者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研究组早期给予EN,对照组给予PN至进食.每周监测血清淀粉酶和自蛋白水平,比较并发症、感染率、病死率及住院费用.结果 两组血清淀粉酶和白蛋白在治疗第1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2周两组血清淀粉酶均较第1周下降,白蛋白均较第1周上升,但研究组下降或上升的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并发症、感染率及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AP患者早期给予EN,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费用;给予合理营养配方,掌握正确的输注方法 ,做好各项护理是早期给予EN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痰液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20例,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取深部痰液标本,采用免疫色谱法测定PCT。结果细菌性肺炎组痰液中PCT水平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P<0.01)。支原体肺炎组痰液中PCT值轻度增加,与病毒性肺炎组比较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诊断价值不明显。3组痰液PCT阳性检出率均略高于血清PCT和C反应蛋白(CRP),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液是临床检测最易得的标本,痰液PCT的检测可作为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的辅助诊断,检测快速、方便,对指导临床早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通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及药敏分析,从护理角度探讨预防措施,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方法对40例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一次性吸痰液收集器从气管插管至患者气道最远端采集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结果G-菌55株(88.71%),G+球菌5株(8.06%),真菌2株(3.23%)。其中醋酸不动杆菌21株,铜绿假单胞菌15株,大肠埃希氏菌11株,肺炎克雷伯氏菌5株,阴沟杆菌2株,嗜麦芽假单胞菌1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菌5株,白色念珠菌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其耐药率高,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敏感,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较敏感。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甚多,发病机制复杂,提高预防意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99.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比较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非大面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副作用和治疗费用 ,以指导临床抗凝药物的选择。方法 33例非大面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或普通肝素组 ,在抗凝前、抗凝后 1d、 4d、 7d、 10d、 14d观察氧合指数、血小板计数、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肺核素通气灌注扫描、CT肺动脉造影 ,进行疗效、副作用和治疗费用的对照。结果 抗凝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上升 ,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下降、肺核素通气灌注扫描和CT肺动脉造影提示栓塞段数减少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低分子肝素组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 5 9% ,普通肝素组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2 5 % ;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的治疗费用分别为 (12 2 9 75± 5 2 9 4 0 )元和 (15 35 70± 6 94 6 0 )元。结论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均为有效的抗凝药物 ,综合副作用和治疗费用考虑 ,低分子肝素更适合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osiglitazone on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MAPK) pathway in polycystic kidney cyst-lining epithelial cells. Methods The cyst-lining epithelial cells (PKD cells) from human polycystic kidney were treated with rosiglitazone (10 μmol/L),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PPARγ) inhibitor GW9662 (10 μmol/L), rosiglitazone (10 μmol/L) +GW9662 (10 μmol/L), p38MAPK specific inhibitor SB203580 (10 μmol/L), SB203580 (10 μmol/L)+ rosiglitazone(10 μmol/L) for 2 hours followed by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stimulation. Protein expressions of p38, phuspho-p38 (p-p38)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p38 mRNA was examined by RT-PCR. Expression of c-fos and c-jun was observed by immunocytochemistry. Results (1) EGF markedly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s of p38, p-p38, PCNA, c-fos anti c-jun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1). (2) Compared with EGF treated group, rosiglitazone significantly reduced p38 activation and mRNA expression (P<0.01, respectively). Rosiglitazone, rosiglitazone+SB203580 could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p-p38, PCNA, c-fos and c-jun expression (P<0.01, respectively)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3) GW9662 partially reversed the reduction effect of rosiglitazone. Conclusions Rosiglitazone can inhibit proliferation of 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cyst-lining epithelial cells partially through down-regulating p38 activation and reducing c-fos, c-jun and PCNA expression. The above effect of rosiglitazone is in part PPARγ-independcn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