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07篇
  免费   2819篇
  国内免费   1789篇
耳鼻咽喉   320篇
儿科学   484篇
妇产科学   136篇
基础医学   1598篇
口腔科学   452篇
临床医学   3422篇
内科学   2588篇
皮肤病学   324篇
神经病学   587篇
特种医学   1244篇
外科学   2653篇
综合类   7895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预防医学   3335篇
眼科学   338篇
药学   3201篇
  38篇
中国医学   2648篇
肿瘤学   1246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382篇
  2022年   907篇
  2021年   1136篇
  2020年   1044篇
  2019年   521篇
  2018年   536篇
  2017年   830篇
  2016年   592篇
  2015年   1078篇
  2014年   1399篇
  2013年   1825篇
  2012年   2608篇
  2011年   2775篇
  2010年   2457篇
  2009年   2248篇
  2008年   2256篇
  2007年   2218篇
  2006年   1889篇
  2005年   1552篇
  2004年   1093篇
  2003年   874篇
  2002年   704篇
  2001年   636篇
  2000年   415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经纤支镜取材,检测c—erbB—2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肺部有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行纤支镜取材,再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肺癌组、肺良性病变组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肺良性病变组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10.0%,有显著性差异;c—erbB—2蛋白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有关。结论 术前纤支镜取材测定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有助于肺癌的临床诊断、分期及预后的判定。  相似文献   
152.
306例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可切除性肺癌的胸内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从l992年1月至2000年l2月,对306例肺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切除术和系统性胸内淋巴结清扫,分别记录各区淋巴结的数量、大小、颜色和质地,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全组共清扫胸内2456个区的46l4个淋巴结,平均每例15.1个。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521个区的954个淋巴结存在转移癌。胸内淋巴结的转移率高达61.8%,纵隔淋巴结的转移率高达43.5%。围绕肺门或肺根部的11、10、7、5和4区淋巴结的转移频度比远离肺根部的9、6、3、2、l区淋巴结高。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P<0.01)。淋巴结转移率与淋巴结的大小、颜色和质地均有密切关系(尸<0.00l,P<0.00l,P<0.001)。结论 多数肺癌的淋巴结转移遵循由近及远、自下而上、由肺内经肺门再向纵隔的顺序转移规律,少数纵隔淋巴结转移呈“跳跃式”。肺切除术时施行系统性胸内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3.
抗抑郁药物在恶性肿瘤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的抗抑郁剂作为辅助性干预药物在恶性肿瘤疼痛伴发抑郁治疗中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将126例患者随机分组,全部患者在不受干扰、继续常规应用止痛药物的同时,进行抗抑郁药物辅助性干预治疗,抗抑郁药物选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20mg/d(氟西汀组)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氯丙咪嗪250mg/d(氯丙咪嗪组)口服,分别于服药当日及服药后3周进行相关各项指标的评定比较。观察抗抑郁药物的应用对缓解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抑郁症状的作用及疗效;观察抗抑郁药物与止痛药物联合应用对患者疼痛程度、强度的影响;观察抗抑郁药物应用的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氟西汀组患者抑郁情绪明显缓解,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丙咪嗪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绪也有一定的缓解,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NRS在两组患者中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丙咪嗪组患者在食欲、睡眠、日常生活三项不但未见改善,反而加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和生活乐趣四项治疗前后比较略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氟西汀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未见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氯丙咪嗪组患者中出现锥体外系反应,较明显的抗胆碱样副反应、药疹和体位性低血压。结论 在恶性肿瘤的疼痛治疗中加  相似文献   
154.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尿囊素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血浆中尿囊素的浓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尿囊素与2,4-二硝基苯肼(DNPH)反应生成2,4-二硝基苯腙,色谱柱为PhenomeneJx,D Luna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A为0.2%冰醋酸(用三乙胺调pH至5.0),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程序:A与B的体积比变化为0~3min 85∶15~65∶35(曲线系数为7),3~5min 65∶35~15∶85 (曲线系数为7),5~9min 15∶85~15∶85 (曲线系数为6),9~10min 15∶85~85∶15(曲线系数为6),10~15min 85∶15(曲线系数为6).PAD检测波长:340nm,流速1.0mL·min-1.内标为加替沙星.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尿囊素衍生物与血浆中其他成分的分离完全,线性检测范围为2.5~40mg·L-1,最低检测浓度为2.5mg·L-1,相对回收率在99.35%~103.14%之间,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小于2.1%.结论: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稳定、灵敏、可靠,可用于人体血浆中尿囊素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5.
熊迎新  尹宗宁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2):1275-1279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靶向给药表面修饰的新进展,制剂载体通过各种表面修饰途径,药物被更有效的运送至靶区,从而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6.
螺旋藻多糖的性质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特异性酶降解、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及各种化学方法进行螺旋藻多糖分子质量、单糖组成、连接方式及糖苷键键型分析,并对各种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经检测螺旋藻多糖是一种由多种单糖组成的复杂多糖,具有β-型糖苷键.主链部分以1→3键连接为主。  相似文献   
157.
探讨P型ATP酶阻滞剂、激动剂对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离体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胞浆铜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浓度铜及P型AFP酶阻滞剂(矾酸钠)、激动剂(长春新碱)孵育细胞,分析孵育6、12、24小时后,肝豆状核变性患儿、杂合子及正常儿童成纤维细胞胞浆中铜含量的变化。结果铜及长春新碱孵育后,患儿成纤维细胞胞浆钢水平在各时点均高于杂合子及正常儿童。铜及矾酸钠孵育后,患儿、杂合子及正常儿童胞浆铜含量在各时点均明显少于其他条件孵育后。结论患儿钢转运P型ATP酶对P型ATP酶阻滞剂的敏感性与杂合子及正常儿童相同,对激动剂的敏感性异常。P型ATP酶能减少患儿成纤维细胞对铜的摄取,在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方面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8.
潘妥拉唑及奥美拉唑对健康人胃内pH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探讨潘妥拉唑及奥美拉唑对健康人24h胃内PH的影响。方法:28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PAN组10例,OME组8例,分别静脉滴注PAN80mg,OME80mg,1次/d,连续2d,第2天给药后进行胃内PH24h监测;对照组10例,直接进行胃内PH24h监测。结果:PAN及OME均能明显提高24h胃内PH平均值,PH〉4总时间百分比及24h胃内PH变化,工线下面积(P〈0.01);用药后24h  相似文献   
159.
老年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进展(之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 5 性激素分泌减少 ,性功能和生殖功能衰退 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是调控人类生殖和性行为的主要内分泌系统 ,在男性 ,其轴系中的性腺主要是指睾丸 ;在女性 ,则指卵巢。下丘脑 -垂体 -性腺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通过激素的参与来实现的 ,与其他器官一样 ,生殖器官也随着年龄增长而  相似文献   
160.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刺激疗法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独立功能的影响,为脊髓损伤患者寻求一条有效的康复治疗途径。方法:62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接受电针刺激加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单纯性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功能独立性积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而治疗组治疗后的分值97.78±1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分值87.53±16.67(P<0.05)。同样,治疗组的住院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加运动与作业治疗的综合康复手段能明显改善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独立能力,且能科学地提高住院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