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991篇
  免费   20218篇
  国内免费   10376篇
耳鼻咽喉   1759篇
儿科学   3043篇
妇产科学   1085篇
基础医学   11086篇
口腔科学   3303篇
临床医学   21653篇
内科学   15317篇
皮肤病学   2235篇
神经病学   3638篇
特种医学   7176篇
外科学   15910篇
综合类   52064篇
现状与发展   37篇
预防医学   22602篇
眼科学   1812篇
药学   21809篇
  278篇
中国医学   21211篇
肿瘤学   7567篇
  2025年   36篇
  2024年   2943篇
  2023年   3191篇
  2022年   6445篇
  2021年   7990篇
  2020年   6970篇
  2019年   3868篇
  2018年   3925篇
  2017年   5278篇
  2016年   4004篇
  2015年   7323篇
  2014年   9322篇
  2013年   11692篇
  2012年   16574篇
  2011年   17359篇
  2010年   15884篇
  2009年   14235篇
  2008年   15092篇
  2007年   14219篇
  2006年   12280篇
  2005年   9512篇
  2004年   6750篇
  2003年   5385篇
  2002年   4044篇
  2001年   3890篇
  2000年   2850篇
  1999年   1001篇
  1998年   211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6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13篇
  1963年   11篇
  1962年   11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Apr-1基因对胆管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Apr-1基因转染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建立稳定表达Apr-1基因的细胞模型(QBC939-Apr-1).运用RT-PCR检测转染前后QBC939细胞系中Apr-1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分析以及生长曲线等方法观察目的 基因对该细胞系的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细胞周期基因芯片,观察Apr-1基因对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 Apr-1基因在QBC939细胞系中呈阴性表达,转染Apr-1基因的QBC939-Apr-1细胞出现了Apr-1 mRNA的表达,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Apr-1基因的细胞模型,该细胞模型表现出细胞生长受抑,细胞周期显示G2期细胞由9%增加至13%(P<0.01).细胞周期抑制;并且细胞周期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发现:Skp2、UBE基因的表达水平出现明显上调,而CDC6、Cyclin H等25种基因的表达下降,其中MRE11A、CKS2、CDK8、CDC45下调在3倍以上.结论 Apr-1基因在体外能够使QBC939细胞的细胞周期在G2期延长,出现细胞周期多种调节基因的表达差异.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and the mechanism of Apr-1 gene on cholangiocarcinoma QBC939 cell lines proliferation and cell cycle regulation. Methods Apr-1 gene was transfected into QBC939 cells by using liposomes to establish a QBC939 cell model ( QBC939-Apr-1 ) stably expressing Apr-1 gene. Apr-1 mRNA expression and the changes in cell cycle and cell growth of QBC939 cells were analyzed by RT-PCR, flow cytometry ( FCM ) and growth curve before and after transfection.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Apr-1 gene on the expression of cell cycle-related genes was investigated in QBC939 cells before and after Apr-1 transfection using cell cycle gene microarrays. Results Significant suppression of cell growth was observed with the cell model stably expressing Apr-1 gene. Apr-1 over-expression caused cell arrest from 9% to 13% (P <0. 01 ) increase in G2 population. Cell cycle gene microarrays demonstrat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Skp2 、UBE1 was up-regulated,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MRE11A 、CKS2 、CDK8 、CDC45 was down-regulated by more than 3 folds. Conclusions Apr-1 gene suppresses QBC939 cell proliferation in vitro, QBC939 cells presented with differences in the expression of cell cycle-related genes after Apr-1 gene transfection.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深化对局灶性Castleman病(localized Castleman disease,LCD)的认识,提高LCD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LC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结果 26例患者有临床症状者10例,主要表现为以局部胀痛为主的压迫症状,3例合并副肿瘤天疱疮;孤立性淋巴结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同种异体肝细胞与脂肪间质干细胞(ADMSCs)经门静脉途径移植对肝硬化的疗效差异。方法四氯化碳法诱导SD大鼠肝硬化模型,30只成模大鼠随机分入ADMSCs移植组和成熟肝细胞移植组,各15只。从肠系膜上静脉分别移植ADMSCs及成熟肝细胞悬液2ml/只(细胞浓度为2×106/ml),细胞移植前后(0、1、2、4周)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移植后4周切取肝脏组织样本,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硬化程度的变化。结果移植后7、14、28d两组间AST、AL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ALB、TBIL值无显著性差异;ADMSCs移植组较肝细胞移植组在肝纤维化、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脂肪变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组织病理学评分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脂肪间质干细胞移植较成熟肝细胞移植能更有效地改善肝硬化大鼠模型肝脏的功能,抑制肝组织的变性坏死和纤维化形成。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CD133、β-cateni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35例手术切除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胰腺组织及胰周淋巴组织中CD133及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33、β-cateni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4.3%、62.9%,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CD133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病理分期有关(P<0.05)、β-catenin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两者在蛋白表达水平上有明显相关性(P<0.05),CD133阳性表达组术后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组(P<0.05).结论胰腺癌中CD133的高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CD133高表达与胰腺癌预后差有关.β-catenin可能通过调节CD133的表达来调节胰腺癌干细胞的某些功能.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肝炎病因学及预后的相关特点。方法将本院10年来诊治的202例老年重型肝炎患者与同期2138例中青年重型肝炎患者作对照,比较两个年龄组急性重型肝炎(ALF)、亚急性重型肝炎(SLF)、慢性重型肝炎(CLF)的患病率、病因学及转归情况。结果两个年龄组重型肝炎均以CLF为主(老年组63.3%,中青年组83.7%),而老年组中SLF所占的比率(30.6%)显著高于中青年组(12.6%)。导致老年重型肝炎的前3位病因依次为:乙型肝炎(56.4%)、戊型肝炎(19.8%)、未分型肝炎(10.9%);两组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无效病例老年组为63.9%,中青年组为5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型肝炎老年组中SLF和CLF治疗无效病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导致重型肝炎老年组预后不佳的前3位病因依次为:乙型肝炎(65.1%)、戊型肝炎(13.2%)、未分型肝炎(7.0%);因戊型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展至重型肝炎的老年患者治疗无效病例分别为44.7%和73.7%,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24.5%和54.8%(P〈0.05)。结论老年重型肝炎以CLF为主,病因主要为乙型肝炎、戊型肝炎、未分型肝炎;老年重型肝炎多预后不良,且导致治疗无效的病因主要为乙型肝炎、戊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老年患者在戊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应警惕重型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结直肠癌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对2006—2009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人民医院486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与533例同期收治的非结直肠癌患者(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并发情况及糖尿病病程对结直肠癌发生的影响。并对结直肠癌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的糖尿病并发率分别为12.1%(59/486)和7.1%(38/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是结直肠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86,95%CI:1.450.3.571)。糖尿病病程5。20年者结直肠癌发生危险性显著升高(P〈0.05).而病程5年以内或超过20年者,其结直肠癌发生风险未见增高(P〉0.05)。结直肠癌患者是否并发糖尿病对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脉管栓塞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高.但并发糖尿病并不会改变结直肠癌的肿瘤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直肠癌神经周嗣浸润(PNI)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间行直肠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的20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标本常规石蜡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肿瘤细胞浸润神经束或神经束膜判定为PNI阳性.分析PNI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204例直肠癌患者中PIN阳性65例(31.9%).PNI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生长方式、分化程度、肿瘤切除情况有关(P<0.05).PNI阳性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43.8±1.5)个月,明显短于PNI阴性组的(57.2±1.5)个月(P<0.01).PNI阳性的Ⅱ期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46.5±3.2)个月,显著低于Ⅲ期患者的(55.7±1.2)个月(P<0.05).结论 PNI可作为直肠癌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模拟失重下动脉收缩反应变化的时程特征及其可逆性。方法 采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利用离休动脉环测定血管收缩反应的变化。结果 尾部悬吊2wk后,大鼠的腹主动脉、肠系膜动脉和股动脉收缩反应明显降低,而颈总动脉无明显改变;悬吊4wk后,肠系膜动脉和股动脉的收缩反应与悬吊2wk相比有进一步的降低;悬吊8wk大鼠的动脉血管收缩反应性与悬吊4wk相比无明显差异;4wk尾部悬吊大鼠解除悬吊后5wk  相似文献   
999.
关节软骨MR影像表现特点和各种影响因素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的MRI表现特点以及各种因素对软骨层次、厚度和信号强度的影响。方法取12只新鲜人膝关节标本,行各种位置和序列的MR成像。标本脱钙、切片、染色后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MRI上关节软骨的厚度、层次和信号强度与软骨内纤维排列方向、软骨基质的含量、各区域宽度、容积效应、化学位移、各向异性和成像序列密切相关。结论MRI检查判断关节软骨结构需兼顾年龄和其他诸多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犬颈内动脉内冷灌注脑选择性降温对脑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内冷灌注犬脑选择性降温对缺血性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夹闭左侧颈总动脉、双侧椎动脉、左侧颈外静脉后,自右侧颈内动脉灌入低温灌注液以选择性降低脑温。将颅脑回流的低温稀释静脉血超滤并复温至38℃后再输入体循环。结果18只犬中有14只完成了脑的选择性降温:(5.0±2.0)分钟内降至28℃,(10.3±7.2)分钟内降至20℃,并维持在(19±1.0)℃达50分钟,直肠温度保持在(32.5±2.0)℃以上。10只长期存活,分别于术后1,2,8,12周处死,病理检查示犬脑无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改变。另4只实验初期因降温后血压显著下降而死亡。结论颈动脉内冷灌注液灌注,可选择性快速、安全地降低脑温,防止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为开展无血手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