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936篇 |
免费 | 4333篇 |
国内免费 | 274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72篇 |
儿科学 | 557篇 |
妇产科学 | 214篇 |
基础医学 | 2725篇 |
口腔科学 | 734篇 |
临床医学 | 4955篇 |
内科学 | 3690篇 |
皮肤病学 | 522篇 |
神经病学 | 737篇 |
特种医学 | 1645篇 |
外科学 | 3752篇 |
综合类 | 12019篇 |
现状与发展 | 17篇 |
预防医学 | 5451篇 |
眼科学 | 624篇 |
药学 | 5433篇 |
76篇 | |
中国医学 | 5055篇 |
肿瘤学 | 14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6篇 |
2023年 | 673篇 |
2022年 | 1574篇 |
2021年 | 1860篇 |
2020年 | 1685篇 |
2019年 | 900篇 |
2018年 | 946篇 |
2017年 | 1257篇 |
2016年 | 983篇 |
2015年 | 1732篇 |
2014年 | 2172篇 |
2013年 | 2774篇 |
2012年 | 4002篇 |
2011年 | 4203篇 |
2010年 | 3779篇 |
2009年 | 3410篇 |
2008年 | 3420篇 |
2007年 | 3381篇 |
2006年 | 2858篇 |
2005年 | 2222篇 |
2004年 | 1586篇 |
2003年 | 1211篇 |
2002年 | 965篇 |
2001年 | 874篇 |
2000年 | 698篇 |
1999年 | 244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8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上颌第三磨牙对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萌出中的上颌第三磨牙是否会使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方法选择18~24岁正畸患者18例,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且随机拔除一侧上颌第三磨牙,两侧其余治疗条件保持一致。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拔除上颌第三磨牙的一侧,其上颌第一磨牙在治疗3个月后未发生明显的近中移动;2)未拔除上颌第三磨牙的一侧,其上颌第一磨牙在治疗3个月后的近中移动量为1mm;3)治疗3个月后,未拔除上颌第三磨牙侧的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大于拔除第三磨牙侧的第一磨牙的近中移动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正畸治疗的初始阶段,若上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不足,其萌出会对其近中的上颌第一磨牙产生影响,导致其近中移动而丧失支抗。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关键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探讨MTHFR是否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易感基因。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105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合并组)、88名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91名健康人。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叶酸、维生素B12、各种血脂。结果 合并组与糖尿病组比,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8,P〈0.05),合并组T等位基因的OR值为1.638(95% CI,1.082~2.479),基因型频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Х^2=5.48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THFR 677携带T基因(CT+TT)的OR值为2.68(95% CI,1.233—5.824)。结论 MTHFR 677携带T基因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生独立相关。检测MTHFR 677位点基因特点可能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预防以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PCNP和β-caten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30例接受手术切除的SACC患者的癌组织及10例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NP、β-catenin在SA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CNP、β-catenin的表达与SA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PCNP在SACC组织细胞核中大量表达,β-catenin在SACC肿瘤细胞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及部分胞核。PCNP、β-catenin在SA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25/30)、66.7%(20/30),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CC组织中PCNP、β-catenin的表达与神经侵袭有关(P<0.05);SACC组织中PCNP与β-catenin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13,P<0.001)。结论 PCNP和β-catenin在SA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升高,推测其可能与SACC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64.
皮肤分枝杆菌感染是一类复杂的皮肤疾病,临床和病理无特异表现,易漏诊误诊。临床上大致分为3类,皮肤结核、麻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皮肤病。本文就各类分枝杆菌感染相关的皮肤疾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研究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CLR)术后短时间内移植体黏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6只雄性新西兰兔,以跟腱为移植体制作单侧膝关节ACLR动物模型。ACLR术后15 d将实验兔安乐死,取出移植体、健康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和跟腱。测量移植体的截面积,分别进行0.1、1 MPa平衡条件的蠕变实验,并计算黏性系数,总结移植体的黏性变化规律,与健康ACL进行对比。结果 移植体的截面积在手术后15 d内缓慢上升。ACL与移植体的黏性呈非线性变化。在不同应力下,黏性系数有较大差异。移植体黏性系数随ACLR术后时间呈下降趋势,但在低应力下更明显。结论 本文建议,ACLR术后早期康复过程中,应使用助行器,降低步频,并避免踢、踹等对关节冲击的运动。 相似文献
66.
目的 通过微动力学刺激改善人工关节生物固定界面的性能。 方法 以活性大鼠骨组织与非活性钛珠涂层的结合试样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微动力学刺激试验装置,探究不同切向微动幅值的力学刺激对固定界面骨组织生长促进作用及骨组织微损伤的影响,揭示微动刺激下骨组织在钛珠涂层表面的促进生长与微损伤机制。 结果 微动幅为 40 μm 力学刺激组骨组织与钛珠涂层间的界面结合力最大,切向摩擦力-位移曲线由椭圆形转变为直线形,结合界面处于粘着区,不易产生松动,骨组织结构最完整,钛珠涂层表面黏附生长的组织细胞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 随着微动幅值的增加,微动刺激对骨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骨组织与钛珠涂层界面间结合强度逐渐降低,内部空腔区域增多,组织细胞的数量及增殖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结论 不同幅值微动刺激对于组织的生长促进与微损伤同时存在,最优的微动幅值为 40 μm。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口腔及面颈部大面积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病变大小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注射,结合病变周围环形缝扎、激光、手术等方法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大面积静脉畸形134例。结果:134例中治疗效果优79例(58.96%),良45例(33.58%),显效10例(7.46%),差0例。结论: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大面积静脉畸形,对提高疗效、改善面部形态、维持局部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炒茺蔚子炮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炒茺蔚子的炮制工艺进行优化,为炒茺蔚子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清炒法,以炮制温度、炮制时间、炒药机转速为自变量,总生物碱、盐酸水苏碱、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为评价指标,对自变量各水平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利用效应面法筛选最佳炮制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采用UV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检测波长520 nm;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蒸发光散射法测定盐酸水苏碱的含量,流动相乙腈-水(60∶40),流速0.5 m L·min~(-1),漂移管温度70℃。结果:三项式拟合复合相关系数较高。最佳炮制工艺为炮制温度219℃,炮制时间2 min,炒药机转速14 r·min~(-1)。总生物碱、盐酸水苏碱、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的平均值分别为9.82,2.50,86.16,193.28 mg·g~(-1),综合评分与三项式拟合方程预测值偏差0.87%。结论: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炒茺蔚子炮制工艺的方法简便且预测性良好,适用于炒茺蔚子的规范化生产。 相似文献
69.
春根藤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春根藤的化学成分。方法 :柱色谱分离 ,波谱及单晶X衍射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 ,为bauerenyl acetate(18) ,东莨菪素(19) ,liriodendrin(20) ,松脂醇 2-氧-β-D-葡萄糖苷(21) ,胡萝卜苷 (22) ,白瑞素 (23) ,七叶素(24)和七叶苷(25)。结论 :8个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化合物 20 ,21,23~25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bauerenyl acetate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不同批次当归、枳壳药材经CO2超临界混合萃取的挥发油的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伊利特ODS 2 C18(4.6 mm ×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5 nm.结果:建立了11个不同批次的当归、枳壳混合提取挥发油的指纹图谱,以蒿本内酯峰为参照峰,共标定了13个共有峰,利用化学对照品指认了其中2个色谱峰;该指纹图谱可鉴别当归、枳壳经水蒸汽蒸馏法得的挥发油.结论: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控制淫藤骨痹康方中的挥发油的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