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35篇 |
免费 | 899篇 |
国内免费 | 68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2篇 |
儿科学 | 81篇 |
妇产科学 | 40篇 |
基础医学 | 745篇 |
口腔科学 | 206篇 |
临床医学 | 1016篇 |
内科学 | 1135篇 |
皮肤病学 | 124篇 |
神经病学 | 344篇 |
特种医学 | 36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735篇 |
综合类 | 2005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874篇 |
眼科学 | 191篇 |
药学 | 1109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702篇 |
肿瘤学 | 5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104篇 |
2022年 | 287篇 |
2021年 | 399篇 |
2020年 | 311篇 |
2019年 | 243篇 |
2018年 | 254篇 |
2017年 | 212篇 |
2016年 | 229篇 |
2015年 | 350篇 |
2014年 | 469篇 |
2013年 | 424篇 |
2012年 | 577篇 |
2011年 | 633篇 |
2010年 | 498篇 |
2009年 | 429篇 |
2008年 | 467篇 |
2007年 | 525篇 |
2006年 | 450篇 |
2005年 | 400篇 |
2004年 | 450篇 |
2003年 | 557篇 |
2002年 | 522篇 |
2001年 | 400篇 |
2000年 | 256篇 |
1999年 | 158篇 |
1998年 | 81篇 |
1997年 | 136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效果的影响,为临床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2组患者均行日常生活指导、常规药物治疗及分阶段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分阶段辨证中药汤剂辅助治疗。2组患者均以连续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 d、治疗7 d、治疗1个月时疼痛评分(VAS)变化,治疗前、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Cobb角变化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后骨密度变化,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骨折愈合临床疗效判断并比较。结果:1) 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 d、7 d、1个月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2) 2组患者椎体在治疗前,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和Cobb的椎体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矢状面指数、Cobb角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3) 2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1、2个月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0. 05)。4)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 4%)显著高于对照组(75. 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治疗期间骨关节疼痛,提升骨密度,促进骨折结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3.
以圆弧青霉白色变株PB227 为出发株⒙通过多次诱变⒙筛选抗真菌抗生素的抗性株和抗底物、底物结构类似物或分解产物的抗性株⒙获得一株己酸抗性突变株PG37⒙其产酶水平比出发株PB227 菌株提高了1.5 倍⒙达到557 μm ol/⒉m in·m L⒕.PG37 所产脂肪酶的最适作用pH 为10.0⒙最适作用温度为25 ℃⒙在pH 7.0~10.5 范围内稳定. 相似文献
54.
颈椎前融合保留终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保留颈椎椎体终板与否对融合间隙的影响。方法24例颈前路融合术采用保留椎体终板的植骨方法,并与未保留终板组相比,评价两组植骨块沉陷、后凸畸形及骨性融合,并进行新鲜标本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保留终板组融合节段高度平均降低0.9mm,后凸成角平均为2.5°;对照组融合节段高度平均降低2.8mm,后凸成角5.4°,两组相差非常显著(P<0.01)。生物力学实验表明,保留终板组椎体平均抗压强度为1360.2N,未保留终板组为877.1N,相差非常显著(P<0.01)。结论临床观察和生物力学实验均表明,保留终板能有效防止植骨块沉陷,并可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55.
眼色素膜黑色素瘤的CT与MRI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研究色素膜黑色素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最佳MRI的扫描序列。材料与方法15例患者用各种MRI序列进行扫描,其中11例行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CT示9例表现为与眼外肌等密度的肿块,2例肿瘤太小未能显示。MRI示14例具有典型的短T1、短T2信号,1例3mm高度的虹膜黑色素瘤在T1WI上未能显示;11例伴有视网膜脱离,呈短T1及长T2信号,与肿瘤在T1WI上很难区分。使用脂肪抑制和增强扫描的T1WI能较好地显示较小肿瘤(高度<5mm)能区分肿瘤及其伴发的视网膜脱离。结论MRI显示黑色素瘤的准确率和特异性较CT和B超优越。 相似文献
56.
视神经管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85例视神经管骨折的临床与CT所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受伤原因中车祸36例,撞伤13例,摔伤11例,击伤或砸伤12例,其他伤少见。均有明显视力下降,其中失明无光感达78例。85例均行骨算法高分辨率CT扫描,显示视神经管内壁骨折66例,内、上壁骨折11例,上壁骨折3例,粉碎骨折5例,伴有邻近眶壁或蝶窦骨折71例。视神经管骨折容易造成失明,因此外伤失明的患者早期行CT检查,对临床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
目的:总结甲状腺切除+中央区淋巴清除中甲状旁腺保护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于我院行甲状腺切除+中央区淋巴清除的患者,统计术后患者出现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症、低钙血症、症状性低钙血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暂时性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症发生率35.29%(36/102);低钙血症发生率69.61%(71/102);症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36.27%(37/102);无一例出现永久性低钙血症。结论:各种甲状腺术式对甲状旁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手术范围越大,术后并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可能性越大。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预防,就在于术者必须秉承高度负责的态度,术中仔细识别甲状旁腺,精细化操作,注意对甲状旁腺动脉及回流静脉的保护,采取以原位保留为主,自体移植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联合使用SPIO和Gd DTPA对大鼠肝癌模型的增强特点。材料和方法 :制作 3 0只大鼠肝癌模型 ,增强前后行MR扫描 ,平扫序列包括SE、TSE、GRE的T1、T2WI序列。增强扫描分为 4组 ,其中Gd +SPIO联合增强组 10只 ,先注射Gd DTPA ,行SE、GRET1WI扫描 ,随后给予SPIO造影剂 ,扫描序列同平扫 ;SPIO +Gd联合增强组 10只 ,先注射SPIO ,行SE、GRET1WI扫描 ,12min后再给予Gd DTPA ,扫描序列同平扫 ;Gd、SPIO增强组各为 5只 ,增强扫描序列同平扫。分析各增强扫描组中病灶的增强特点。结果 :两种联合增强方法中 ,肝脏信号强度在所有扫描序列中均较平扫时下降 ,但与SPIO增强组无差异 ;病灶的SNR、CNR在SE、GRET1WI中明显高于平扫和SPIO、Gd DTPA增强法 ;在T2WI中病灶的SNR、CNR和单独使用SPIO无显著性差异。两种联合增强方法之间的SNR和CNR在每种扫描序列中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PIO和Gd DTPA联合增强方法利用了两种造影剂的优势 ,增加了肿瘤病变的对比 ,可提高发现病变的几率。 相似文献
59.
两种中药合剂对悬吊大鼠生理防护效应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两种中药合剂对模拟失重大鼠血液循环,肌肉、骨骼系统的影响。方法:比较4组大鼠(对照组,悬吊组,中药1组,中药2组,n=15)在30d实验后血循环,肌肉,骨骼系统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种中药合剂具有明显改善模拟失重鼠血循环的作用,对骨骼和肌肉系统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中药作为失重的防护措施是可行的,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0.
胆源性胰腺炎与胆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胆石性胰腺炎病人胆道感染情况。方法 观察 4 9例病人临床、生化指标和胆汁细菌学检查。结果 年龄、血糖和ALT 3项指标在胆汁细菌培养阴性组和阳性组中结果明显不同 (P <0 .0 5 )。 2 2例阳性胆汁有 32种细菌 ,包括 1 2种革兰氏阳性细菌、1 8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和 2种厌氧菌。最常见的微生物是埃希氏大肠杆菌 (2 5 % ) ,其次是肠球菌 (2 1 .9% )和链球菌 (1 2 .5 % )。结论 急性胆石性胰腺炎与胆汁感染有关 ,应该早期应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抗生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