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327篇 |
免费 | 1896篇 |
国内免费 | 126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89篇 |
儿科学 | 367篇 |
妇产科学 | 105篇 |
基础医学 | 1096篇 |
口腔科学 | 243篇 |
临床医学 | 2358篇 |
内科学 | 1551篇 |
皮肤病学 | 270篇 |
神经病学 | 432篇 |
特种医学 | 668篇 |
外科学 | 1673篇 |
综合类 | 5260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2141篇 |
眼科学 | 190篇 |
药学 | 2235篇 |
26篇 | |
中国医学 | 1885篇 |
肿瘤学 | 7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4篇 |
2023年 | 254篇 |
2022年 | 621篇 |
2021年 | 762篇 |
2020年 | 698篇 |
2019年 | 335篇 |
2018年 | 355篇 |
2017年 | 541篇 |
2016年 | 409篇 |
2015年 | 692篇 |
2014年 | 930篇 |
2013年 | 1213篇 |
2012年 | 1722篇 |
2011年 | 1841篇 |
2010年 | 1641篇 |
2009年 | 1535篇 |
2008年 | 1587篇 |
2007年 | 1426篇 |
2006年 | 1244篇 |
2005年 | 978篇 |
2004年 | 655篇 |
2003年 | 556篇 |
2002年 | 468篇 |
2001年 | 408篇 |
2000年 | 274篇 |
1999年 | 103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4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1.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慢性鼻窦炎的21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常规治疗组(A组)、雷诺考特治疗组(B组)和普米克令舒鼻喷治疗组(C组),均经2周系统治疗。结果:A、B、C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是48%、61%和84%,C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结论:普米克令舒鼻喷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本地Ⅸ变应性鼻炎(AR)并发支气管哮喘(BA)的发病率,以及AR并发BA患者在年龄、不同分型、并发症3方面的疾病相关性.方法:通过随机抽取、体格榆查、必要的实验室手段、填写调查问卷几种方法,确诊本地区489例AR,并依据BA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2组,I组(对照组)为仅有AR的患者298例,Ⅱ组(试验组)指AR并发BA者191例,进行2组对比分析.结果:①本组资料表明;AR并发BA者占39%;②哮喘-鼻息肉-阿司匹林过敏(ASA)三联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年龄组人数分布,10~19岁及40~49岁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疾病分型,中重度间歇性AR、轻度持续性AR、中重度持续性AR三型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其他手要伴发病及症状2组分布情况,如变应性咽炎、鼻窦炎、结膜炎、分泌性中耳炎、肥厚性鼻炎、皮肤病、胃肠道不适症状、不明原因头痛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差异件都表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本地区AR并发BA者人数较高,并发BA者以10~19岁及40~49岁者较多,分型以中重度间歇性AR、轻度持续性AR、中重度持续性AR3型比较多见,并发BA者伴发疾病人数增加.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耳内镜在胆脂瘤中耳炎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3—2005年的中耳胆脂瘤患者43例43耳,应用硬性耳内镜协助下行乳突根治 Ⅰ期鼓室成形术,并在耳内镜下随访2年以上(平均2.211±0.323年)。结果术后1.5~3月干耳40例,鼓膜色泽正常。2例内陷袋形成,术后1年经耳内镜手术探查,发现为中耳粘连导致上中鼓室通气不畅。1例术后0.5年因患耳流脓再次手术,为修补之鼓膜与鼓窦口上皮粘连,后鼓室有孤立胆固醇肉芽肿,清除粘连及病变组织后2月干耳。随访测听结果:听力提高10~20dB21耳,21~30dB15耳,>30dB4耳,<10dB3耳。结论耳内镜能够弥补耳显微镜的不足,辅助清除中耳病灶以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骨髓中出现噬血现象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间骨髓发现噬血现象的53例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原发病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共53例纳入统计,其中男35例,女18例;中位年龄3岁(2个月~16岁).出院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HLH)20例,肿瘤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幼年性特发性关节炎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郎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尼曼匹克病1例,黄色肉芽肿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原发败血症1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或死亡时未明确诊断13例.根据国际组织细胞协会HLH诊断指南-2004标准重新评估,符合HLH诊断标准22例.是否存在脾肿大、外周血≥二系细胞减少、高三酰甘油血症或低纤维蛋白血症及骨髓噬血现象对HLH诊断意义较大.激素治疗组患儿预后较好,是否符合HLH诊断标准与预后相关性不大.结论 骨髓噬血现象并非某个疾病的特异性表现,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也缺乏特异性指标,在治疗的选择上不应仅仅依靠诊断标准,而应综合考虑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早期开始激素治疗对预后有一定帮助.完善分子学诊断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了解监测腹液中端粒酶活性(TA)用于诊断腹腔转移癌、评价腹腔化疗疗效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杂交-酶联免疫技术检测腹液中TA,分析腹腔转移癌患者腹腔化疗前后腹液中TA结果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腹腔转移癌腹液中TA的阳性结果(56/68)显著性高于良性腹水患者(2/33)(P<0.01),其阳性率也显著高于CEA、细胞学检测结果(P<0.01);化疗有效者的阳性结果(10/37)明显低于化疗无效者(28/31) (P<0.01),且化疗后TA阳性者6~18个月的生存人数显著性低于指标阴性者(P<0.01或P<0.05).结论 检测腹腔化疗前后腹液中TA对协助诊断腹腔转移癌、评价腹腔化疗疗效及判断预后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的一种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疾病,也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最常见的胃肠道急症。随着极低出生体重儿成活率的不断增加,NEC的发病率亦在逐渐增多,且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口服益生菌能够降低早产儿NEC的发病率以及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但有关其预防NEC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因此,本文将对益生菌预防新生儿NE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高氧对新生大鼠肺泡Ⅱ型上皮(alveolar epithelial typeⅡ,ATⅡ)细胞钠转运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提取新生大鼠ATⅡ细胞,随机分成高氧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氧浓度为85%和21%的细胞培养箱中原代培养.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高氧暴露后上皮钠通道(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ENaC)蛋白表达变化及高氧对阿米洛利敏感性钠电流的影响.结果 高氧使新生大鼠ATⅡ细胞中β-ENaC和γ-ENaC表达增加[β-ENaC:(1 d:0.43±0.06 vs0.32 ±0.04,P=0.047;2 d:0.73 ±0.06 vs 0.50±0.08,P=0.019;3 d:0.72±0.08 vs 0.52±0.06,P=0.027);γ-ENaC:(1 d:0.64 ±0.05 vs 0.53 ±0.05,P =0.044;2 d:0.76 ±0.03 vs 0.52 ±0.04,P =0.001;3 d:0.77±0.06 vs 0.61 ±0.05,P=0.025)],同时使阿米洛利敏感性钠电流增强(1 d:13.71±2.77 vs 8.92±1.38,P<0.001;2 d:29.12±11.03 vs 10.41±1.80,P<0.001),面对α-ENaC表达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1 d:0.31 ±0.05 vs 0.46 ±0.05,P =0.025;2 d:0.30 ±0.01 vs 0.38 ±0.02,P =0.002;3 d:0.37 ±0.06vs 0.37 ±0.08,P=0.983).结论 高氧促进了 ATⅡ细胞ENaC钠转运功能,ENaC功能障碍并非高氧暴露后肺水肿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 确定利用昆虫细胞一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重组人乳头瘤病毒11型L1蛋白(HPV11 L1)的最适表达条件.方法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确定在不同感染复数(MOI)、不同表达时间条件下目的蛋白的最适表达条件.结果 当sf9细胞密度为2.0×106/ml时,以MOI值为2.0的重组杆状病毒接种,悬浮表达96 h收获为最适表达条件.结论 确定了目的蛋白的最适表达条件,为进一步大量表达及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抗疲劳1号对游泳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疲劳1号的抗疲劳效果,探讨其生化机制。方法抗疲劳1号由人参、麦冬、五味子、枸杞、远志、黄芪等组成,按低、中、高剂量灌胃小鼠2周,以负重游泳的方法制备疲劳模型,观察力竭性游泳时间及血糖、乳酸、尿素氮和肝糖原变化。结果与游泳对照组相比,抗疲劳1号高剂量组动物力竭性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中、高剂量组血糖((9.98±1.44)mmol/L(、10.04±1.60)mmol/L)明显高于游泳对照组((8.44±1.33)mmol/L),肝糖原水平有所回升,血尿素氮水平下降,血乳酸水平略有升高。结论抗疲劳1号能有效维持游泳动物血糖、肝糖原水平,抑制蛋白质分解,从而发挥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