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663篇 |
免费 | 15908篇 |
国内免费 | 904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37篇 |
儿科学 | 2374篇 |
妇产科学 | 743篇 |
基础医学 | 9118篇 |
口腔科学 | 2772篇 |
临床医学 | 18101篇 |
内科学 | 12549篇 |
皮肤病学 | 1606篇 |
神经病学 | 3447篇 |
特种医学 | 609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3645篇 |
综合类 | 41675篇 |
现状与发展 | 42篇 |
预防医学 | 18364篇 |
眼科学 | 1682篇 |
药学 | 18265篇 |
206篇 | |
中国医学 | 15189篇 |
肿瘤学 | 62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2150篇 |
2023年 | 2249篇 |
2022年 | 4906篇 |
2021年 | 5886篇 |
2020年 | 5366篇 |
2019年 | 2957篇 |
2018年 | 3040篇 |
2017年 | 4181篇 |
2016年 | 3169篇 |
2015年 | 5588篇 |
2014年 | 7321篇 |
2013年 | 9237篇 |
2012年 | 13323篇 |
2011年 | 14289篇 |
2010年 | 13153篇 |
2009年 | 11942篇 |
2008年 | 12179篇 |
2007年 | 11683篇 |
2006年 | 10297篇 |
2005年 | 7935篇 |
2004年 | 5854篇 |
2003年 | 4810篇 |
2002年 | 3742篇 |
2001年 | 3543篇 |
2000年 | 2632篇 |
1999年 | 933篇 |
1998年 | 192篇 |
1997年 | 144篇 |
1996年 | 153篇 |
1995年 | 129篇 |
1994年 | 130篇 |
1993年 | 91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50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40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26篇 |
1981年 | 2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41.
夹板式义齿在牙周病修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夹板式可摘局部义齿在牙周病修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67例患者应用铸造或弯制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结合牙周病修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在修复缺失牙的同时固定松动牙。结果:经过修复后3年复查,有效率达92.5%。结论:夹板式可摘局部义齿是修复治疗牙周病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报道喙突过长引起下颌运动受限、开口困难的病例资料,供临床工作借鉴。方法报道7例喙突过长致开口困难病例的临床、X线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曲面断层、华特位片可较好的显示突喙突过长,但往往不为临床医师所认识。本资料6例经手术切除过长的喙突后,开口度均恢复正常。结论喙突过长致开口困难较少见,应在开口困难的鉴别中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釉基质蛋白(Emdogain)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8名牙周基础治疗4周后的2 4 (4 8个位点)处骨下袋,试验组13处(2 6位点)进行翻瓣加Emdogain植入,另外11(2 2位点)处行改良Widman’s翻瓣术加以对照。术后6、12月复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Emdogain组术前的探诊探度、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分别为6 .3mm、7.0mm和2 .6 ;术后6月时分别为2 .9mm、3.6mm和1.4 ;术后12月为2 .8mm、3.5mm和1.2。改良Widman’s翻瓣组术前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分别为6 .2mm、6 .7mm和2 .8;术后6月时分别为3.9mm、4 .9mm和1.8;术后12月为3.8mm、4 .8mm和1.6。术后Emdogain和改良Widman’s翻瓣组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均比术前明显减少(P <0 .0 0 1) ,但Emdogain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改良Widman’s翻瓣组(P <0 .0 1)。结论翻瓣+釉基质蛋白(Emdogain)和改良Widman’s翻瓣术明显改善骨下袋患牙的临床指标,而前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恒牙初期和恒牙晚期口呼吸所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矫治时机。方法对12例恒牙初期和14例恒牙晚期口呼吸所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均以快速扩弓联合Tip-Edge技术进行矫治,用图像数字化X线头颅定位摄片仪,作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结果恒牙初期组治疗完成后的SNB、Y-axis、SN-MP和FH-MP等测量值,分别减小了2.88°、1.74°、1.48°和2.23°,而S-Go增加了3.21 mm,与恒牙晚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恒牙晚期患儿治疗后上切牙倾斜度明显减小,其变化大于恒牙初期组患者(P<0.05)。结论恒牙初期进行治疗更有利于垂直向的控制。 相似文献
45.
牙合面尚未成洞龋早期诊断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由于预防工作的广泛展开,特别是氟化物的广泛应用,龋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牙合面龋所占比例却有所增加,常表现为在表面正常的牙釉质下向深层发展.因此,如何对尚未成洞龋作出早期正确诊断已成为口腔医生日益关注的问题,传统的视诊、探诊法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迫切需要开发新型、有效的龋病诊断技术.本文介绍几种牙合面尚未成洞龋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建立一种行角度加载的动物实验模型,评估在一定载荷下应力的刺激对骨结合的影响。方法:选成年家犬4只,对28枚种植体分别行垂直和5o、10o、20o的侧向加载,建立角度加载的动物实验模型,并对28枚种植体分别行垂直和侧向加载,观察种植体周骨改建状况,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定骨结合指数和新骨生长率并观察种植体周骨改建状况,结果应用SAS6.12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8枚种植体无一松动、脱落,均形成的骨结合,均获得预期种植角度。结论:成功的建立了一种即刻角度加载的种植体模型。 相似文献
47.
应用"摇椅形"弓丝矫治前牙开牙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摇椅形”弓丝对前牙开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 对 14例前牙开牙合的患者应用“摇椅形”弓丝同时配合前牙区垂直牵引进行矫治 ,通过分析矫治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评价其矫治效果。结果 矫治后上下颌切牙伸长、内收 ,下颌磨牙直立 ,牙合平面改建 ;同时控制了开牙合患者垂直方向的生长。结论 应用“摇椅形”弓丝同时配合前牙区垂直牵引矫治开牙合畸形符合利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开牙合的机理 ,能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48.
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对慢性牙周炎龈沟液中硫化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炎病人局部应用盐酸米诺四环素(minocycline HCl,MINO)后,不同牙周状态下龈沟液(GCF)中硫化物(suleus sulphide level,SUL)浓度变化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金刚牙周探测仪对盐酸米诺四环素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硫化物浓度及其临床指标进行测定。随机单盲法选择慢性牙周炎病人21例,61个患牙。用药组(T)34个患牙,204个位点,基础治疗后将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置牙周袋内;对照组(C)卯个患牙,162个位点,以单纯基础治疗为主。于基线前两周完成全口龈上洁治、口腔卫生宣教。基线时测定相应位点龈沟液中硫化物浓度,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PD),牙周临床附着丧失水平(CAL);然后行龈下刮治术,用药组龈沟内放药,对照侧不放药。第2周各项指标检查同上。结果:用药组(T)龈沟液中硫化物浓度与其基线时和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其临床指标用药组(T)与对照组(C)相比改善明显(P〈0.05),龈沟液中硫化物的浓度与临床指标间具有相关性。结论:盐酸米诺四环素软膏(MINO)辅助治疗牙周炎,能有效降低龈沟液中硫化物浓度,改善牙周组织状况;椅旁龈沟液硫化物浓度变化可间接反映对牙周袋内细菌的杀灭、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9.
中药双黄补对人牙周膜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双黄补对人牙周膜细胞向成骨方向转化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取第5代培养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不同浓度的双黄补,对照组只加含10mL/LFBS的DMEM培养液。通过PNPP法测定牙周膜细胞裂解液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中药双黄补对人牙周膜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提高作用,其中以100μg/mL效果最佳。透射电镜下可见牙周膜细胞内质网池普遍扩张,细胞内基质膜泡和髓鞘样结构明显增加,细胞间广泛分布胶原纤维。结论:中药双黄补有诱导人牙周膜细胞向成骨样细胞转化的作用,可使细胞合成胶原的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应力对纯钛表面成骨细胞核结合因子α1(Cbfα1)形成及表达的影响,揭示应力对支抗种植体周骨反应的调控机制。方法用大小为2.205 N的间断离心力刺激接种于纯钛表面的成骨细胞,刺激频率为每培养4 h加力15 min,分别于4、8、12 h后收集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bfα1的形成,提取总RNA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bfα1 mRNA的表达。结果纯钛表面加力组和不加力组MG-63成骨细胞的细胞核内均有Cbfα1荧光染色,且加力组Cbfα1蛋白荧光强度较不加力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钛表面加力组和不加力组MG-63成骨细胞Cbfα1 mRNA表达均为阳性,且加力组Cbfα1 mRNA表达较不加力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骨细胞受力后Cbfα1基因形成和表达增强,提示间歇性的牵引应力可以促进纯钛表面成骨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