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912篇
  免费   14363篇
  国内免费   8969篇
耳鼻咽喉   1433篇
儿科学   2376篇
妇产科学   734篇
基础医学   8667篇
口腔科学   2669篇
临床医学   17870篇
内科学   12432篇
皮肤病学   1597篇
神经病学   3432篇
特种医学   60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560篇
综合类   40815篇
现状与发展   42篇
预防医学   17282篇
眼科学   1689篇
药学   17968篇
  201篇
中国医学   14227篇
肿瘤学   6198篇
  2024年   509篇
  2023年   1719篇
  2022年   4394篇
  2021年   5546篇
  2020年   5016篇
  2019年   2670篇
  2018年   2839篇
  2017年   4049篇
  2016年   3002篇
  2015年   5498篇
  2014年   7247篇
  2013年   9184篇
  2012年   13323篇
  2011年   14293篇
  2010年   13124篇
  2009年   11907篇
  2008年   12155篇
  2007年   11719篇
  2006年   10311篇
  2005年   7952篇
  2004年   5877篇
  2003年   4825篇
  2002年   3743篇
  2001年   3532篇
  2000年   2644篇
  1999年   931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门静脉癌栓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门脉癌栓的近期疗效.资料与方法 23例均为肝癌介入治疗后出现门静脉癌栓,其中原发性肝癌8例,转移性肝癌15例,所有病人均在介入治疗2~4次后出现门静脉癌栓.采用三维适形照射的方法,每例均设定4~6个非共面野,单次照射剂量3~7Gy,6~15次,每日或隔日照射,总剂量42~48 Gy.结果总有效率3个月为82.6%,6个月为95.7%,Kaplan-Meier分析法,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6%、43.5%和26.1%,中位生存期14个月.Cox回归分析提示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和单次照射剂量与预后有关.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肝癌介入后门静脉癌栓是一种方法简单、病人易于接受、近期疗效显著的可行性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为了检测人脑胶质瘤组织及胶质瘤细胞系LGI 1基因编码区中有无碱基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方法 收集30例胶质瘤标本,2例脑膜瘤、2例瘤旁及2例颅脑损伤内减压脑组织标本及体外培养5个脑胶质瘤细胞系.提取组织标本及培养细胞基因组DNA.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LGI 1各外显子序列,采用SSCP银染分析;扩增LGI 1微卫星序列,凝胶电泳银染分析;发现异常泳动条带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 ①PCR-SSCP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有1例Ⅱ级胶质瘤标本未检测到第1 a外显子处扩增产物以及Ⅱ、Ⅲ级各1例胶质瘤标本均未检测到第8 c外显子处扩增产物.未在30例胶质瘤标本和4个脑胶质瘤细胞系中检测到电泳条带异常,在细胞系TJ905第5外显子处检测到电泳条带异常,经DNA测序分析证实确有突变.②在30例胶质瘤标本及5个细胞系中均未检测到MSI和LOH.结论 基因突变及MSI和LOH可能不是LGI 1在胶质瘤恶性进展过程中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脑静脉血栓(CVT)病人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36例CVT病人中5例死亡病例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经过及死亡原因。结果病死率为3.7%。2例在急性期死亡,3例在慢性期死亡。直接死亡因素均为脑疝;间接死亡因素为颅内多发性出血和多个部位的脑静脉血栓形成,死亡组(3.20±0.84)支静脉受累,存活组(2.09±1.00)支静脉受累(P=0.016)。而性别、年龄、确诊时间、癫疒间发作、病灶部位及治疗前颅内压等没有显著增加死亡的危险性。某些临床表现,如失语、运动障碍、精神症状及意识障碍与死亡有关,但其系多发性颅内出血及多个部位脑静脉血栓所致。结论CVT病人的直接死亡原因为脑疝,间接原因为多发性脑静脉血栓和颅内多发性出血。死亡不仅可以发生在急性期,也可以出现在慢性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测定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时不同浓度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寻找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的适宜浓度。方法100例ASAⅠ或Ⅱ级的足月初产妇,妊娠37~42周,随机分为2组:0.4μg/ml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组(A组)(n=45)和0.6μg/ml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组(B组)(n=55)。2组均在宫口扩张至2~3 cm时行硬膜外穿刺,置管。2组第1例产妇罗哌卡因浓度均为0.12%,随后的罗哌卡因浓度按序贯法确定:即前1例若镇痛有效(注药后30 min时VAS评分≤3分)。则下1例接受的药物降低一个浓度梯度,若镇痛无效,则上升一个浓度梯度,浓度梯度0.01%。若镇痛效果可疑,则下1例接受的药物维持原浓度,计算罗哌卡因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观察镇痛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B组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11.9%、29.4%(P< 0.05),A组、B组各有1例发生恶心呕吐(P>0.05)。A组罗哌卡因的EC50为0.059%(95%可信区间为0.056%~0.062%),B组罗哌卡因的EC50为0.054%(95%可信区间为0.053%~0.055%)。结论硬膜外混合0.4、0.6μg/ml舒芬太尼分娩镇痛时,罗哌卡因的EC50分别为0.059%、0.054%;舒芬太尼的推荐浓度为0.4μg/ml。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择期手术患者靶控输注(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血浆、效应室靶浓度的50%患者意识消失时的药物浓度(EC50)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关系。方法 5家医疗中心405例择期手术患者(国人),ASAⅠ或Ⅱ级。靶控输注异丙酚,以血浆靶浓度1.2μg/ml为起点,到达预期血浆靶浓度后每30秒递增0.3μg/m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患者意识消失时异丙酚血浆靶浓度、效应室靶浓度的EC05、EC50和EC95及其所对应的BIS。结果 择期手术患者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异丙酚血浆靶浓度EC05、EC50和EC95分别是2.9μg/ml、3.8μg/ml和4.8μg/ml,效应室靶浓度EC05、EC50和EC95分别是1.3μg/ml、2.2μg/ml和3.2μg/ml,50%患者意识消失的BIS是58,5%和95%患者意识消失的BIS分别是77和40。结论 择期手术患者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EC50及95%置信区间分别是3.8μg/ml(3.8~3.9μg/ml)和2.2μg/ml(2.2~2.3μg/ml), 50%患者意识消失的BIS用95%置信区间是58(58~59)。  相似文献   
99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opioid receptors in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isoflurane-induced delayed preconditioning 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jury in rabbits. Methods Forty male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ighing 2.0-2.5 kg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4 groups ( n = 10 each) : group I sham operation (S); group II I/R; group Ⅲ isoflurane + I/R (Iso) and group IV Iso + naloxone + I/R (Nal). Myocardial I/R was induced by 40 min occlusion of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 (LAD) of coronary artery followed by 120 min reperfusion. In group Ⅲ (Iso) 2% isoflurane in 100% O2 was inhaled for 2 h and I/R was produced 24 h later. In group IV (Nal) naloxone 6 mg/kg was given iv 10 min before 2 h of 2% isoflurane inhalation and I/R was produced 24 h later. At the end of 120 min reperfusion, infarct size (IS) and area at risk (AAR) were determined by Evan's blue and TTC staining. Myocardial ultrastructure was examin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phosphorylated p38MAPK protein expression in myocardium was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The IS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in group Iso ( Ⅲ ) ( 19.7% ± 2.8%) than in I/R group ( II ) (37.8% ±1.7%) (P<0.05). The phosphorylated p38MAPK protein expression in myocardium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Iso than in group I/R.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showed less myocardial damage in Iso group than in group I/R.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delayed preconditioning by isoflurane was prevented by naloxone pretreatment. ConclusionOpioid receptor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delayed preconditioning by isoflurane against myocardial I/R injury.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对剖宫产术患者腰麻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60例,年龄24~30岁,体重59~73 kg,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蛛网膜下腔注射规定剂量的0.75%布比卡因后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B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75%布比卡因。按序贯法进行试验,设定布比卡因的起始剂量为9 mg,剂量梯度为1.5 mg,若上一例有效,则下一例递减一个剂量梯度,若无效则下一例递增一个剂量梯度,蛛网膜下腔阻滞有效的标准为注射布比卡因后20 min内阻滞上平面达T5。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ED50。结果A组布比卡因的ED50(5.8 mg)低于B组(8.1 mg),两组比值为0.72,95%置信区间为0.27~0.98,区间范围不包括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可增强剖宫产术患者腰麻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8.
异丙酚对布比卡因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布比卡因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PCI2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培养,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布比卡因组、异丙酚组和布比卡因+异丙酚组,分别加入Hanks液、布比卡因(终浓度为0.03、0.06、0.09、0.12、0.15mmol/L)、异丙酚(终浓度为1、2,4、8mmol/L)以及同时加入布比卡因(终浓度为0.09mmol/L)和异丙酚(终浓度为1、2,4、8mmol/L)。培养24h时,采用二甲基噻唑二甲基四唑溴盐比色微量分析法测定各孔的细胞活力和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硫氧还蛋白-1(Trx-1)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rxR-1)表达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布比卡因组PC12细胞活力降低(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异丙酚组PC12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布比卡因组的0.09mmol/L亚组比较,布比卡因+异丙酚组的2—8mmol/L亚组PC12细胞活力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布比卡因组和布比卡因+异丙酚组LDH活性升高,Trx-1和TrxR-1表达率降低(P〈0.01);与布比卡因组比较,异丙酚组和布比卡因+异丙酚组LDH活性降低,Trx-1和TrxR-1表达率升高(P〈0.01)。结论 布比卡因对PC12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的细胞毒性作用。异丙酚可通过保护内源性硫氧还蛋白系统减轻布比卡因诱导的PCI2细胞的毒性。  相似文献   
999.
不同受者同期分别接受同一供者的心、肺移植六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供者器官的利用率,探讨将同一供者的心、肺同期移植给不同受者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原位灌洗、整块切取的方法获得3例供者的心脏和双肺,分别同期移植给3例终末期心脏疾病患者和3例终末期肺脏疾病患者。供者先行机械通气,然后开胸,主动脉及肺动脉分别插入灌注管,经主动脉插管灌注HTK液,经肺动脉插管灌注改良棉子糖低钾右旋糖酐液,对心、肺进行灌洗,然后整块切取心、肺。受者手术前进行供心、肺的分离,然后再次进行心、肺的逆行灌洗(通过上、下肺静脉插管和主动脉根部或者经腔静脉冠状窦逆行插管)。施行单侧肺移植者,再将左、右供肺分离。3例肺移植受者中,1例行左单肺移植,其他2例为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肺移植;3例心脏移植者均采用双腔静脉吻合法施行原位心脏移植。结果1例左单肺移植受者术后恢复良好;1例双肺移植受者术后出现右肺上叶静脉栓塞,于术后第9天再次手术,切除右肺上叶,后痊愈出院;另1例双肺移植受者,术后出现支气管吻合口狭窄,并发肺部感染,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术后7个月死于重症感染。1例心脏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出现肾功能衰竭,经血液透析治疗后痊愈出院,3例心脏移植受者术后生活质量良好,心功能恢复到0-I级。结论将同一供者的心、肺分别移植给不同受者,能充分利用供者器官,方法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将蹄铁形肾作为供肾进行肾移植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利用1例蹄铁形肾,切开其峡部,将其分为2例供肾,对应的移植入配型成功的2例受者的髂窝内。术后对2例受者进行长期随访,并结合文献报道,总结蹄铁形肾作为供肾移植的经验。结果肾移植术中开放肾血流后,移植肾立即红润,术后第5天肾功能均恢复正常,随访至今,2例受者已存活7年,移植肾功能仍然保持良好。结论蹄铁形肾虽然为“边缘肾”,但作为供肾进行肾移植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