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628篇 |
免费 | 14276篇 |
国内免费 | 929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40篇 |
儿科学 | 2372篇 |
妇产科学 | 735篇 |
基础医学 | 8723篇 |
口腔科学 | 2652篇 |
临床医学 | 17999篇 |
内科学 | 12511篇 |
皮肤病学 | 1594篇 |
神经病学 | 3478篇 |
特种医学 | 607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3603篇 |
综合类 | 41078篇 |
现状与发展 | 42篇 |
预防医学 | 18097篇 |
眼科学 | 1677篇 |
药学 | 18249篇 |
206篇 | |
中国医学 | 14426篇 |
肿瘤学 | 62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7篇 |
2023年 | 1799篇 |
2022年 | 4509篇 |
2021年 | 5660篇 |
2020年 | 5175篇 |
2019年 | 2843篇 |
2018年 | 2944篇 |
2017年 | 4118篇 |
2016年 | 3085篇 |
2015年 | 5555篇 |
2014年 | 7307篇 |
2013年 | 9251篇 |
2012年 | 13425篇 |
2011年 | 14379篇 |
2010年 | 13231篇 |
2009年 | 11993篇 |
2008年 | 12231篇 |
2007年 | 11761篇 |
2006年 | 10356篇 |
2005年 | 7993篇 |
2004年 | 5894篇 |
2003年 | 4826篇 |
2002年 | 3756篇 |
2001年 | 3542篇 |
2000年 | 2654篇 |
1999年 | 934篇 |
1998年 | 195篇 |
1997年 | 144篇 |
1996年 | 155篇 |
1995年 | 131篇 |
1994年 | 131篇 |
1993年 | 92篇 |
1992年 | 63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43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26篇 |
1981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硅油支持眼的人工虹膜膈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硅油支持眼的人工虹膜膈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11例硅油支持眼人工虹膜膈植入手术适应症,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11例人工虹膜膈植入眼原发眼病中,7例(7/11,64%)为严重外伤眼,2例(2/11,18%)为增埴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眼,1例(1/11,9%)为严重PVR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眼,1例(1/11。9%)为Coats病眼;7例(/11,64%)人工虹膜膈有效地防止了硅油接触角膜,11例人工虹膜膈植入眼。均未引起视力的进一步下降;其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低眼压和人工虹膜膈表面的纤维膜形成。结论 硅油支持眼的开放性人工虹膜膈植入可通过自然隔断,建立房水循环来维持眼压,有效地防止硅油接触角膜引起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接受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带状疱疹的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年 1月至2 0 0 3年 11月的 2 7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随访结果。结果 全组死亡 16例 (5 9% ) ,其中 11例 (41% )死于发病后 0 .5 a内 ,3例 (11% )死于发病后 1a内 ,2例 (7% )死于发病后 3a内。死亡的 16例患者中 ,播散型患者 7例 ,局限型患者 9例。结论 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应有足够的认识 ,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评价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患者行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病变节段分别为L3~4、L4~5和L5S1。结果 75例患者随访8~50个月,平均14.5个月。本组4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根牵拉症状,2例术后感染,椎体间植骨融合72例,不融合3例。所有病情均获不同程度缓解,无其他远期并发症出现。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加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除解除椎间盘源性疼痛外,尚能提供椎间的牢固性,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恢复椎体永久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4.
后矢状位肛门直肠成形术后便秘原因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研究无肛畸形胎鼠直肠盲端神经元细胞分布情况 ,探讨后矢状位肛门直肠成形术 (PSARP)后便秘发生原因。方法 选用 2~ 3个月龄 ,体重 2 5 0~ 30 0g健康Wistar大白鼠 12只 ,其中雌鼠 8只 ,雄鼠 4只。实验组雌鼠为 5只 ,对照组为 3只。雌雄交配后第 11d对实验组 5只雌鼠使用乙烯硫脲 (ethylenethiourea ,ETU)灌胃 (1%乙烯硫脲溶液 ,12 5mg/kg) ,对照组孕鼠在同一天使用等量蒸馏水灌胃。第 2 2d对两组孕鼠剖宫取胎 ,形态学研究取实验组及对照组各一只孕鼠 ,获实验组无肛胎鼠 6只 ,正常 5只 ,对照组胎鼠 10只。对胎鼠盆腔进行正中矢状切片 ,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免疫组化研究将两组剩余孕鼠 (实验组 4只 ,对照组 2只 ) ,获胎鼠实验组无肛、正常和对照组各 2 7只、16只和 2 1只 ,取胎鼠直肠盲端 ,利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和S 10 0蛋白标记肠壁内源性神经元细胞及胶质细胞 (SP)法 ,分别对肌间神经元、粘膜下神经元及胶质细胞进行计数并与对照组对比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无肛胎鼠盆腔正中矢状切面可显示直肠盲端的形态。直肠盲端与对照组直肠肌间神经元细胞数分别为 2 .0 9± 0 .5 0 ,2 .74±0 .5 1;直肠盲端与对照组直肠粘膜下神经元细胞数分别为 0 .72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分布与腺肌病发病以及痛经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手术切除子宫的患者74例,其中腺肌病组32例(包括有痛经22例,无痛经10例),子宫肌瘤(肌瘤)组42例(包括有痛经15例,无痛经27例).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子宫内膜神经纤维的分布,分别用抗神经微丝蛋白(NF)抗体与抗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抗体检测有髓与无髓神经纤维.结果 腺肌病和肌瘤组有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分别为64%(14/22)和67%(10/15),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0.6(0~9.4)和0.6(0~6.0)条/mm2;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腺肌病和肌瘤组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均无神经纤维检出.腺肌病组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64%(14/22)和1.1(0~12.0)条/mm2、50%(5/10)和0.6(0~3.0)条/mm2;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23%(5/22)和0(0~0.6)条/mm2、20%(2/10)和0(0~1.0)条/mm2.肌瘤组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80%(12/15)和1.6(0~10.0)条/mm2、44%(12/27)和0(0~5.0)条/mm2;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40%(6/15)和0(0~0.4)条/mm2、15%(4/27)和0(0~1.0)条/mm2;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和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在腺肌病和肌瘤组痛经者间以及在无痛经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痛经者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均显著高于同组无痛经者(P均<0.05).结论 子宫内膜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参与痛经的发生;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与痛经的发生无关;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增生可能与疾病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
156.
目的研究12d大鼠胚胎脏层卵黄囊(VYS)向多胚层组织分化的潜能和在逆转录病毒感染下的肿瘤性转化特征。方法在不同培养条件、移植位点的条件下,观察VYS体内外分化的改变;另外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荧光蛋白基因(GFP)转染12d卵黄囊细胞,对GFP标记的转化细胞进行体内外研究。结果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均对体外培养的或体内移植的大鼠卵黄囊向三个胚层分化的进程无特异的导向性。将荧光蛋白标记卵黄囊克隆细胞接种在裸鼠皮下长出了未分化的间质细胞肉瘤。结论12d大鼠胚胎脏层卵黄囊具有向三胚层分化的潜能;逆转录病毒感染导致卵黄囊间质细胞发生肿瘤性转化。 相似文献
157.
介绍采用基于分形模型的方法来提取肝脏B超图像的纹理特征,通过Peleg双毯法计算了5例正常人和5例早期血吸虫纤维化的肝病患者的B超图像的分维值,结果表明该分维值可以有效的区分病变。 相似文献
158.
159.
脑卒中后抑郁2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心耕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4):92-93
脑卒中患者除有各种躯体症状外,还常伴发情感障碍,其中以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最多见,卒中后抑郁常常可以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直接影响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患者躯体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为探讨其发生率、特点及相关因素,抗抑郁剂的合理应用,我们21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其中出现卒中后抑郁的8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2002年9月~2005月8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排除既往有精神障碍史、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老人中位硬膜外阻滞初量的个体使用规律。方法≥65岁的中位硬膜外阻滞患者65例,依病人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分次注入初量,记录前3次(试验量、分量2、分量3)药量、阻滞平面,计算出相应时点阻滞范围内每个神经节段所需药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相邻时点前、后阻滞范围内每个神经节段所需药量存在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相关方程依次为y=0.23 1.02x,y=1.61x-0.38。结论老人中位硬膜外阻滞初量的给予中,可依据前次给药时点产生阻滞范围内的每个神经节段所需药量用相关方程推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