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06篇
  免费   5925篇
  国内免费   4315篇
耳鼻咽喉   453篇
儿科学   528篇
妇产科学   528篇
基础医学   5624篇
口腔科学   900篇
临床医学   6469篇
内科学   7003篇
皮肤病学   531篇
神经病学   2420篇
特种医学   19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5286篇
综合类   11768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4600篇
眼科学   1293篇
药学   5914篇
  40篇
中国医学   4193篇
肿瘤学   4204篇
  2024年   221篇
  2023年   805篇
  2022年   2143篇
  2021年   2647篇
  2020年   2167篇
  2019年   1829篇
  2018年   1822篇
  2017年   1783篇
  2016年   1709篇
  2015年   2555篇
  2014年   2953篇
  2013年   2894篇
  2012年   3677篇
  2011年   3984篇
  2010年   2833篇
  2009年   2189篇
  2008年   2513篇
  2007年   2902篇
  2006年   2741篇
  2005年   2364篇
  2004年   2617篇
  2003年   3161篇
  2002年   2849篇
  2001年   2281篇
  2000年   1478篇
  1999年   1020篇
  1998年   653篇
  1997年   602篇
  1996年   394篇
  1995年   363篇
  1994年   314篇
  1993年   183篇
  1992年   204篇
  1991年   177篇
  1990年   155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95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by which PPARγ ligand, rosiglitasone,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CD40 and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ICAM-1) in the rat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 (RPMCs)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LPS). Methods RPMCs were harvested from Sprague-Dawley rat peritoneal cavity and maintained under defined in vitro conditions. The cel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as follows: medium, LPS (5 mg/L), LPS (5 mg/L)+BAY11-7085(5 μmol/L, NF-κB inhibitor), rosiglitazone (10 μmol/L or 20 μmol/L,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activator), LPS (5 mg/L)+rosiglitazone (10 μmol/L)+GW9662 (3 μmol/L,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etivatcd receptor γ antagonist), and LPS (5 mg/L)+vehicle (DMSO 0.2 ml/L). The expressions of CD40 and ICAM-1 RNA in RPMCs were examined by RT-PCR after 3 hour treatment, and the protein expressions of CD40, ICAM-1, p-NF-κB p65 and p-IκBα were examined by Western blot or immunofluorescence after 24 hour treatment. Results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LPS, both the expressions of CD40 and ICAM-1 protein in RPMCs were up-regulated significantly (P<0.05), and the phosphoralation of p65 was increased greatly (1.10±0.17 vs 0.55±0.06, P<0.05). BAY11-7085 (5 μmol/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p65 (0.22±0.11 vs 1.10±0.17, P<0.01), CD40 (0.34±0.02 vs 0.50±0.06, P<0.05) and ICAM-1 (0.35±0.16 vs 0.74±0.03, P<0.05). Pretreated with rosiglitazone for 3 h then added with LPS for 1 h, the levels of p-p65, CD40 and ICAM-1 in RPMC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LPS group (0.77±0.08 vs 0.90±0.10, P相似文献   
102.
膝前框形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采用钢丝环扎 +膝前方框形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 3 5例髌骨骨折应用此方法治疗 ,其中男性 2 4例 ,女性 11例 ,3 0例获得 3~ 2 4个月随访。结果 优 19例 ,良 10例 ,可1例 ,优良率 96 7%。术后未出现骨折再移位 ,无伤口感染。愈合时间 6~ 12周。结论 该方法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操作简便 ,适应证广 ,能早期关节活动 ,是治疗髌骨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3.
前颌中缝牵张修复牙槽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用缝牵张成骨技术以组织再生的原理修复牙槽裂。方法 采用犬牙槽裂模型 ,牙槽裂形成术后 2周 ,于前颌中缝处安置缝牵张器 ,外张力 2 0 0g。牵张 2~ 3周 ,裂隙侧的前颌骨向侧方移动贴紧远中裂缘 ,用局部黏骨膜瓣修复牙槽裂隙。保持 2周后去除缝牵张器。临床观察、连续X线、头颅干骨和组织学检查评价治疗结果。结果 所有对照动物形成规则的牙槽裂 ,无自发骨性愈合。前颌中缝牵张后 ,裂隙侧前颌缓慢向裂侧上颌靠拢 ,2~ 3周与远中裂缘密切贴合。X线片示前颌中缝呈现由窄渐宽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尖端指向后方 ,三角区域的骨密度逐渐增加。骨膜成形术后 3个月 ,原牙槽嵴缺损处骨质连续性完全恢复 ,且牙槽骨段在三维方向上均与对侧相同。前颌中缝恢复正常直线形态。结论 该牙槽裂模型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前颌中缝牵张诱导缝区新骨形成 ,一侧前颌向裂隙移位和局部骨膜成形可达到完善的牙槽裂修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便、高效的测定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D)、多巴胺(D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及高香草酸(HVA)的方法,为有关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实验手段.方法以有机溶剂提取,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HPLC-EC)测定大鼠纹状体、皮质、下丘脑NA、AD、DA、DOPAC及HVA的含量.结果测得NA、AD、DA、DOPAC及HVA的绝对回收率依次分别为:80.3%±12.4%,86.5%±14.3%,90.3%±12.1%,89.5%±17.2%、87.6%±[13].2%.线性范围0.2~20ng,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8%及10%.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迅速、回收率较高的特点,便于实验室应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白内障 (AIC)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方法 :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以及晶状体生理功能检查 ,观察AIC模型动物晶状体生理功能与组织内主要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 :晶状体组织内Na K ATP酶活性降低与晶状体调节力下降、裂隙灯下显微镜混浊改变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结论 :自身免疫性晶状体损伤 ,进而造成晶状体组织内相关酶代谢异常是AIC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与CA19 9联合检测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 30例超声检查怀疑胰腺占位性病变者行血清学CA19 9检测 ,并在体表B超引导下 ,用 18G或 19G切割活检针和 2 2G抽吸活检针行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 结果 :CA19 9诊断的敏感性为 92 % ,特异性 5 0 % ,准确性 92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 30例患者总穿刺成功率为 93.3% (2 8/ 30 ) ,2 6例胰腺癌患者穿刺成功率为 92 .3% (2 4 / 2 6 ) ,活检阳性者 2 3例 ,其诊断敏感性为 88.4 % ,特异性 10 0 % ,准确性 88.4 %。CA19 9与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联合检测对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 92 .3%、特异性 10 0 %、准确性 92 .3% ,与单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且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穿刺结束后除个别患者有轻微腹痛外 ,无一例出现出血、胰瘘及胃穿孔等并发症。 结论 :体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与CA19 9联合检测对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较单一检测高 ,而且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 ,IR)不同时相的心肌细胞凋亡、caspase 3活性变化规律及caspase 3抑制剂Ac DEVD CHO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12 2只 ,设立IR组 ,IR +Ac DEVD CHO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并分设缺血 3 0min后再灌注 1、3、6、12、2 4h 5个时相点 ;以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标记凋亡细胞 ,用荧光分析法检测caspase 3活性 ,行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范围。结果 心肌细胞凋亡与caspase 3活性随心肌再灌注不同时相而变化 ,心肌细胞凋亡指数 (Apoptosisindex ,AI)与caspase 3活性于再灌注 12h最高 [AI :( 3 4 83± 9 3 5 ) % ;caspase 3活性 :( 1 3 4±0 2 ) ] ,其后基本维持在平台状态 ;心肌梗死范围随IR时间逐渐增加 ,至 2 4h仍未见下降趋势 ,三者间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IR +Ac DEVD CHO组上述指标虽也明显增高 ,但比IR组明显减小 (P <0 0 5 )。结论 Caspase 3激活及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Ac DEVD CHO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部分与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8.
医院档案综合管理的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晓卿  肖燕 《现代医院》2005,5(12):147-148
对我国医院目前档案管理的现状,档案信息资源在医院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实行医院档案综合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对策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强调了实现医院档案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对兔心肌缺血的模型制备方法进行改进 ,并探讨其在 MRI诊断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高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 AD)和同时低位结扎 L AD及左冠状动脉旋支 (L Cx)建立兔心肌梗塞模型 ,并在术后行 MRI检查 ,对取材后心肌标本行氯化三苯四氮唑 (TTC)及病理检查。结果  1L AD组 2 0 % (5 / 2 5 )发生心室颤动导致死亡 ,L AD +L Cx组无一例发生室颤死亡。 2 L AD组 EKG改变明显者占 5 6 % (14 / 2 5 ) ,其中 2 1.4 3% (3/14 )在即刻就有 EKG明显改变 ,并在 30分钟后恢复正常 ;EKG改变不明显者占 4 4 % (11/ 2 5 ) ;L AD +L Cx组 10 0 %有 EKG明显改变 ,且 30分钟后亦无明显恢复。 3L AD组心肌梗塞范围较小 ,并均限于左室前壁 ,室间隔前部损害 ;而 L AD+L Cx组心肌梗塞范围较大 ,且累及左室前壁及侧壁 ,无一例有室间隔前部损害。4 L AD组中有 30 % (6 / 2 0 )不能显示小灶缺血局部心肌运动降低 ,16 .6 7% (3/ 18)无法分辨早期小梗塞灶的 MRI信号变化 ;而 L AD+L Cx组均能显示缺血局部心肌运动降低及梗塞灶早期的 MRI信号变化。结论 低位结扎兔心 L AD+L Cx,手术死亡率低 ,EKG改变明显 ,梗塞面积较大 ,是 MRI研究中一种较理想的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调查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单位 1(ND1)基因的T3394C位点突变与中国人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随机收集 338例无血缘关系的糖尿病患者及 2 6 2例正常对照组 ,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限制性内切酶HaeⅢ消化进行突变筛查 ,DNA序列分析确认。【结果】糖尿病患者中T3394C突变者共 8例 (2 37%) ,正常对照组中只有 1例 (0 38%,P <0 0 1)。糖尿病突变患者中 4例有糖尿病家族史 ,4例病人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和 /或出现并发症 ,需用胰岛素治疗。【结论】ND1/T3394C突变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组 ,提示这个位点突变可能是导致线粒体糖尿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