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84篇 |
免费 | 755篇 |
国内免费 | 27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0篇 |
儿科学 | 85篇 |
妇产科学 | 65篇 |
基础医学 | 556篇 |
口腔科学 | 94篇 |
临床医学 | 943篇 |
内科学 | 563篇 |
皮肤病学 | 61篇 |
神经病学 | 240篇 |
特种医学 | 27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437篇 |
综合类 | 1414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470篇 |
眼科学 | 112篇 |
药学 | 847篇 |
26篇 | |
中国医学 | 613篇 |
肿瘤学 | 5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2篇 |
2023年 | 186篇 |
2022年 | 448篇 |
2021年 | 512篇 |
2020年 | 417篇 |
2019年 | 253篇 |
2018年 | 251篇 |
2017年 | 329篇 |
2016年 | 205篇 |
2015年 | 377篇 |
2014年 | 445篇 |
2013年 | 377篇 |
2012年 | 469篇 |
2011年 | 461篇 |
2010年 | 267篇 |
2009年 | 241篇 |
2008年 | 322篇 |
2007年 | 275篇 |
2006年 | 256篇 |
2005年 | 182篇 |
2004年 | 126篇 |
2003年 | 120篇 |
2002年 | 128篇 |
2001年 | 98篇 |
2000年 | 113篇 |
1999年 | 128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高血压血瘀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或缺失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或缺失(I/D)的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EH)血瘀证组100例、非血瘀证组120例和正常对照组10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高血压血瘀证组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10和0.590)高于高血压非血瘀证组(分别为0.250和0.467)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220和0.455)(P<0.05或P<0.01),高血压非血瘀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E基因插入或缺失(I/D)多态性与血瘀证具有相关性,D等位基因可能是血瘀证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法下行尿道电切合并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和血电解质的变化,探讨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Ⅲ级,行择期尿道电切合并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的患者45例,均分为3组.A组行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B组行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C组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采用美国Cardiodynamics公司的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内容包括心率(HR)、血压(BP)、心搏出量(CO)、心脏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SVR)和胸液成分(TFC);并在手术开始和结束时采静脉血测血清钠、钾、氯,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结果 与术前相比,A组麻醉后15和30 min的MAP、HR、CO、CI和SVR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C组麻醉后5 min的MAP、CO、CI和SVR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B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B、C组麻醉后15和30 min的MAP、HR、CO、CI和SVR均显著高于A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C组麻醉后5 min的MAP、CO、CI和SVR均显著低于B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与术前相比,3组术毕时血清钠、钾、氯均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Hb、HCT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结论 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及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均可应用于尿道电切合并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血流动力学有一定抑制作用,全身麻醉在诱导时对心血管的抑制应予以关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研究葡萄糖酸锌颗粒、四君子汤加昧联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临床疗效及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135例RRI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7例予西医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68例在此基础上加服葡萄糖酸锌颗粒、四君子汤加味治疗8周,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总疗效和治疗前后IgG、IgA、IgM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68例,显效48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64%;对照组67例,显效33例,有效10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64.18%.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RRI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血清IgG、IgA、IgM水平较前明显提高.结论 葡萄糖酸锌颗粒与四君子汤加味联合应用能提高患儿免疫功能,治疗RRI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4.
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 mRNA及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KiSS-1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9例ESCC、26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49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进行KiSS-1mRNA和蛋白的检测。结果:ESCC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KiSS-1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2%(30/49)、80.8%(21/26)、95.6%(47/49),依次升高(χ2=17.856,P〈0.01);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34/49)、80.8%(21/26)、98.0%(48/49),依次增高(χ2=14.340,P〈0.01);ESCC组织中KiSS-1mRNA及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SCC组织中KiSS-1mRNA与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53,P〈0.05)。结论:KiSS-1表达缺失与ESCC的发生、转移有关;KiSS-1有望成为ESCC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5.
目的: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研究近视眼不同屈光度的角膜厚度改变.方法:利用OrbseanⅡ角膜地形图分析仪检查353眼不同屈光状态的近视眼患者(低度近视组Gl:-1.00~-3.00 D 85眼,中度近视组G2:-3.25~-6.00 D 95眼,高度近视组G3:-6.25~-10.00 D 90眼,超高度近视组G4:-10.25~-15.00 D83眼)的角膜厚度分布,并与381眼正视眼(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中央角膜厚度为(556.1 4±33.7)μm,G1、G2、G3、G4组近视眼的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554.2±33.9)μm、(551.6±32.7)μm、(549.1±30.2)μm和(548.5±31.6)μm,5组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最薄点角膜厚度为(533.6±32.7)μm,G1、G2、G3、G4组角膜最薄点厚度分别为(534.6±33.9)μm、(532.6±34.7)μm、(530.1±29.2)μm和(535.5±27.6)μm,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和最薄点厚度与正视眼无明显差异,角膜中央厚度和最薄点厚度可能与屈光度数无关.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 基于系统性炎症指标,构建列线图评估心力衰竭患者不良结局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43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286)和验证组(n=144),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心力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使用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预测准确性,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和 Kaplan-Meier 曲线评估列线图的临床实用性。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3)、体质量指数(BMI,P=0.002)、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P<0.001)、高血压(P=0.004)、淋巴细胞计数(P<0.001)、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PLR,P=0.007)、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NLR,P<0.001)和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P<0.001)是心力衰竭的独立预后因子。利用这些预后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结果显示其预测性能良好: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列线图C指数分别为0.719 (95% CI: 0.680~0.758)和0.732 (95% CI: 0.693~0.771)。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在预测HF患者的不良结局方面(心血管再入院或全因死亡)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联合系统性炎症指标和传统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在HF患者不良结局预测方面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8.
89.
90.
目的:观察益母草联合卡孕栓预防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6例自然分娩产妇,按入院时间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于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肌注益母草注射液40mg,术者在胎儿娩出后将卡孕栓1粒(1mg)置入直肠内(深度4cm~ 5cm)保留30s,待其溶解后取出手指;对照组单用卡孕栓.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联合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益母草联合卡孕栓能增强子宫收缩,缩短第三产程,促进子宫创面血窦迅速关闭,从达到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且方法简易,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