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74篇 |
免费 | 788篇 |
国内免费 | 25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0篇 |
儿科学 | 85篇 |
妇产科学 | 65篇 |
基础医学 | 557篇 |
口腔科学 | 94篇 |
临床医学 | 945篇 |
内科学 | 564篇 |
皮肤病学 | 61篇 |
神经病学 | 240篇 |
特种医学 | 27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438篇 |
综合类 | 1417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470篇 |
眼科学 | 112篇 |
药学 | 848篇 |
26篇 | |
中国医学 | 613篇 |
肿瘤学 | 5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9篇 |
2023年 | 186篇 |
2022年 | 450篇 |
2021年 | 512篇 |
2020年 | 417篇 |
2019年 | 253篇 |
2018年 | 251篇 |
2017年 | 329篇 |
2016年 | 205篇 |
2015年 | 377篇 |
2014年 | 445篇 |
2013年 | 377篇 |
2012年 | 469篇 |
2011年 | 461篇 |
2010年 | 267篇 |
2009年 | 241篇 |
2008年 | 322篇 |
2007年 | 275篇 |
2006年 | 256篇 |
2005年 | 182篇 |
2004年 | 126篇 |
2003年 | 120篇 |
2002年 | 128篇 |
2001年 | 98篇 |
2000年 | 113篇 |
1999年 | 128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郑晓莉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7)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构建完善的飞行人员健康管理模式,遵循全员、全程、全科、个性化、互动性、制度化等原则,树立先进的健康管理理念,这对于提高飞行人员健康管理水平,延长飞行年限,节约军费开支,增强军队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脑氧代谢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行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血流动力学、血气和脑氧代谢指标及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观察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低于对照组,且T3时,观察组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T2、T3、T4时,观察组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72 h,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胆道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儿童医院外科2010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5例胆道发育不良患儿的发病情况、治疗过程,并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对胆道发育不良的疾病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5例胆道发育不良患儿均因生后不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内科治疗病情无改善入外科治疗;肝功能检查见胆红素水平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伴肝酶不同程度增高;超声检查示胆囊干瘪未充盈或胆囊腔狭小,胆总管显示不清.5例患儿行手术探查,术中造影显示肝内、外胆道通畅,管腔纤细;病理检查见部分汇管区中小叶间胆管缺失,小叶间胆管/汇管区<0.5,诊断为胆道发育不良,予留置胆囊引流管,术后抗炎、补液、保肝及对症治疗.经2个月~6年门诊随访,5例患儿均存活至今,其中3例黄疸清除,1例皮肤仍黄染并伴有瘙痒,1例未退黄.结论 术前检查提示梗阻性黄疸患儿,术中造影提示胆道纤细,结合病理检查证实小叶间胆管/汇管区比例<0.5,可以明确胆道发育不良的诊断. 相似文献
45.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是一种非侵入性评价颅内动脉的检测手段,自上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已被广泛性应用于临床工作的各个领域.由于其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以对患者进行床旁连续、动态观察,尤其适用于监测危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是儿童致病致死的再要原因之一,它可使脑血流灌注下降,造成脑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因此颅内压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TCD作为一种无创性监测工具,可根据其血流速度、相关参数及血流频谱的变化对颅内压增高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估,从而达到监测颅内压改变的目的.本文着重阐述TCD在几种常见的儿童颅内高压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picidine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picidine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正常呼吸道上皮细胞REC;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存活率;用流式细胞术(FCM)定量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析Apicidine作用后宫颈癌细胞中p21WAF1和p53表达的变化。结果:Apicidine纳摩尔级浓度即能有效地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抑制效应。FCM结果表明,Apicidine能显著诱导宫颈癌细胞发生凋亡,对正常细胞无明显促凋亡作用;加入2μmol/L Apicidine作用24h和48h后宫颈癌细胞HeLa凋亡率分别为(10.11±0.63)%和(23.28±0.34)%,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呼吸道上皮细胞REC凋亡率分别为(5.81±0.92)%和(6.8±0.55)%,差异无显著性(P>0.05);FCM结果亦表明,Apicidine主要引起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1μmol/L Apicidine处理24h后HeLa细胞G0/G1期细胞显著增多,由(46.8±3.2)%增至(69.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pici-dine能显著诱导p21WAF1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对p53表达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都呈现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结论:Apicidine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人宫颈癌细胞生长,对人正常细胞无明显影响,其抗肿瘤生长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上调p21WAF1蛋白水平和引起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实现的。 相似文献
47.
目的:测定红芪多糖3(HPS-3)中4个组分的绝对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方根旋转半径(Rg),多分散系数(Mw/Mn)等分子特征参数,以均方根旋转半径(Rg)对重均分子量(Mw)作图,计算4个组分在溶液状态的构象。方法: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散射(GPC-MALLS)联用技术,流动相为含0.02%NaN3的0.1 mol.L-1NaNO3溶液,Ultrahydro-gelTM1000,500色谱柱串联。结果:HPS-3的4个组分中,HPS-3-C的Mw最大(1.986×105g.mol-1);其次为HPS-3-B(1.113×105 g.mol-1)和HPS-3-D(8.457×104 g.mol-1);HPS-3-A的Mw最小(1.223×104 g.mol-1),而Rg最大(55.5 nm)。HPS-3-D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最广,Mw/Mn 2.543。在流动相中,HPS-3-A为球型构象,HPS-3-C为无规则线团构象,HPS-3-B和HPS-3-D则均为高枝化度结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HPS-3中4个组分分子特征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通过观察百令胶囊对支气管哮喘豚鼠骨髓及肺组织中CD34+、Eotaxin及CCR3表达的影响,探讨百令胶囊治疗哮喘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豚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及百令胶囊治疗组(C组),每组10只。B、C组以卵白蛋白(OVA)作为抗原腹腔内注射联合雾化吸入复制哮喘模型,末次激发后24 h处死豚鼠,制备豚鼠肺组织病理标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改变;免疫组化检测CD34+祖细胞、Eotaxin及CCR3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哮喘组肺组织CD34+祖细胞、Eotaxin及CCR3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百令胶囊治疗组肺组织中CD34+祖细胞、Eotaxin及CCR3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与哮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百令胶囊可通过下调骨髓及肺组织中CD34+祖细胞、Eotaxin及CCR3的表达水平,发挥其抗气道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方法对超声导引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减少穿刺点渗液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680例需行PICC置管患者根据切口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纵切口组(342例)和横切口组(338例).比较2组患者置管后渗液发生率及渗液量的发生情况.结果 纵切口组患者渗液发生率及渗液量低于横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导引下MST行PICC穿刺时采用纵向切口法,可有效降低置管后渗液发生率,减少穿刺部位的渗液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