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291篇 |
免费 | 7500篇 |
国内免费 | 456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43篇 |
儿科学 | 902篇 |
妇产科学 | 555篇 |
基础医学 | 6297篇 |
口腔科学 | 1083篇 |
临床医学 | 8683篇 |
内科学 | 7725篇 |
皮肤病学 | 686篇 |
神经病学 | 2832篇 |
特种医学 | 274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4篇 |
外科学 | 7756篇 |
综合类 | 17040篇 |
现状与发展 | 27篇 |
一般理论 | 3篇 |
预防医学 | 6643篇 |
眼科学 | 1311篇 |
药学 | 7974篇 |
95篇 | |
中国医学 | 5342篇 |
肿瘤学 | 488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966篇 |
2023年 | 1362篇 |
2022年 | 2978篇 |
2021年 | 3455篇 |
2020年 | 2840篇 |
2019年 | 1958篇 |
2018年 | 2104篇 |
2017年 | 2307篇 |
2016年 | 1980篇 |
2015年 | 3327篇 |
2014年 | 4102篇 |
2013年 | 4322篇 |
2012年 | 6129篇 |
2011年 | 6778篇 |
2010年 | 5294篇 |
2009年 | 4553篇 |
2008年 | 4896篇 |
2007年 | 4707篇 |
2006年 | 4278篇 |
2005年 | 3628篇 |
2004年 | 2423篇 |
2003年 | 1999篇 |
2002年 | 1491篇 |
2001年 | 1222篇 |
2000年 | 1016篇 |
1999年 | 688篇 |
1998年 | 402篇 |
1997年 | 374篇 |
1996年 | 270篇 |
1995年 | 268篇 |
1994年 | 184篇 |
1993年 | 138篇 |
1992年 | 145篇 |
1991年 | 145篇 |
1990年 | 117篇 |
1989年 | 76篇 |
1988年 | 90篇 |
1987年 | 83篇 |
1986年 | 62篇 |
1985年 | 47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9篇 |
1974年 | 10篇 |
1972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目的 了解高中生的饮酒行为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控制青少年饮酒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河南省郑州、信阳市6所高中(重点、普通和职高各2所)抽取2756名高一、高二学生,于2005年¨月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学生的饮酒率为56.5%,其中偶尔饮酒率为42.9%,经常饮酒率为13.6%.初始饮酒的平均年龄为13.1岁,26.4%的饮酒学生在过去1年中至少发生1次醉酒.61.2%的学生饮用国产啤酒,70.8%的学生是在过节时饮酒,家庭是学生最容易发生饮酒行为的地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学校类型、年级、零花钱、学习成绩、父母的饮酒行为、父母对子女饮酒的态度、同伴的饮酒行为、同伴对调查者饮酒的态度、饮酒积极期望、饮酒消极期望和饮酒自我效能等影响高中生饮酒行为的发生.结论 河南省两城市的大部分高中生有饮酒行为.对高中生饮酒行为和控制亟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62.
96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1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L-6和IL-18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39例SLE患者血浆的IL-6和IL-18水平.结果 血浆IL-6的水平在SLE患者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SLE患者的IL-6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之间呈正相关(г=0.74,P<0.01);SLE患者血浆的IL-18水平增高,且活动期组较非活动期组增高更明显(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SLE患者的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г=0.49,P<0.01).结论 SLE患者血浆IL-6、IL-18水平均显著增高,并且与SLE的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4.
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及其后重建功能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价值。【方法】50例胸部外伤患者均行CR及多层螺旋CT检查,并应用不同的方法后重建,对比观察和分析骨折的位置、数量及合并其他病变。【结果】50例患者中,CR发现肋骨骨折121处,CT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162处。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冠状位、矢状位重组图像及MPR图像可清晰的显示骨折线的数目、错位情况及判断骨折系新鲜或陈旧性,同时观察邻近组织及其它脏器的损伤情况。VR图像可准确定位骨折部位。【结论】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在定位、定性及发现邻近组织及其它脏器损伤情况方面明显优于CR,这对于临床救治、工伤及司法鉴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65.
孙涛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分册英文版》2007,16(2):92-9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algesiac effect of intrathecal (IT) fluorocitrate (FC) ( a selective astrocyte metabolic inhibitor) on neuropathic pain induced by 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 (CCI) to sciatic nerve. Methods Thirty- two adult male SD rats weighing 220-280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 n = 8each) : group A sham operation+ (IT) vehicle; group B sham operation + (IT) FC;group C CCI+ (IT) vehicle and group D CCI+ (IT) FC. 相似文献
966.
目的探讨青春期少女行人工流产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对扩张宫颈、避免宫颈损伤、减少术中出血及缩短手术时间的效果。方法实验组62例,人工流产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61例术前不用药(两组术中均用丙伯酚镇痛)。结果术中可顺利通过6号扩宫器的是:实验组56例,对照组2例(P〈0.01),宫颈损伤中实验组0例,对照组6例(P〈0.05),两组术中出血分别(5.8±2.1)mL,(12.8±3.3)mL(P〈0.05),手术时间分别是(2.8±1.0)min,(5.6±1.2)min(P〈0.05)。结论青春期少女妊娠,在行人工流产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可明显软化扩张宫颈,避免宫颈损伤,减少术中出血及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967.
目的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标准外伤大骨瓣组30例,常规骨瓣组28例。所有病人都经CT扫描证实颅内损伤情况。结果伤后6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标准外伤大骨瓣组:恢复良好13例、中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9例;常规骨瓣组:恢复良好7例、中残4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2例。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组病人颅内压下降速度和程度优于常规骨瓣对照组(P〈O.05)。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组病人的切口疝和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对照组(P〈O.05),但两组病人术后急性脑膨出、术后外伤性癫痫和颅内感染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具有显露充分、操作方便、减压彻底等优点,可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68.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分析12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病例中5例采用保守治疗,7例采用手术治疗,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应积极治疗,疗效确切,同时多数乳糜胸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96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06/2007-06收治的15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鼻内镜进行治疗。结果本组15例患者的肿瘤切除均较彻底,术中出血量约30~100mL,术后7~10d出院,随访2mo~3a,死亡1例,复发3例,其余11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可部分取代传统术式,视野清晰,能精确确定肿瘤的基底部和侵犯范围,有利于彻底切除肿瘤,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不留面部瘢痕、便于复查和对复发病灶进行处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0.
目的:观察加热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晚期癌性上腹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2例加热组和23例常温组晚期癌性上腹痛患者,CT引导下分别于背侧入路实施经皮穿刺无水乙醇双侧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止痛效果分为0级~Ⅲ级,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观察止痛效果。结果:随访观察3个月,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加热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45例中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加热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乙醇弥散良好,可获得较常温乙醇更好的止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