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44篇
  免费   1697篇
  国内免费   879篇
耳鼻咽喉   120篇
儿科学   340篇
妇产科学   106篇
基础医学   1127篇
口腔科学   226篇
临床医学   2085篇
内科学   1329篇
皮肤病学   207篇
神经病学   256篇
特种医学   582篇
外科学   1588篇
综合类   4650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1979篇
眼科学   135篇
药学   2101篇
  27篇
中国医学   1617篇
肿瘤学   633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510篇
  2021年   654篇
  2020年   596篇
  2019年   284篇
  2018年   344篇
  2017年   486篇
  2016年   342篇
  2015年   713篇
  2014年   855篇
  2013年   1057篇
  2012年   1400篇
  2011年   1605篇
  2010年   1495篇
  2009年   1364篇
  2008年   1330篇
  2007年   1273篇
  2006年   1224篇
  2005年   927篇
  2004年   662篇
  2003年   550篇
  2002年   369篇
  2001年   344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眩光是影响视觉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眩光后人眼的恢复时间则是进行眩光评价的重要标准。目前的眩光研究都是停留在针对普通照度的眩光源的研究背景下。通过对能产生高照度的眩光源照射后的人眼视觉恢复情况的实验研究,得到在强光干扰条件下的眩光影响因素关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人眼恢复时间计算公式的修正,提出一种在强光干扰下对眩光的客观评价方法。通过实验,基本验证了该公式在高照度情况下的有效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筛选与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相关的候选基因,并对其中的候选基因进行初步的验证。方法用限制片段差异显示PCR技术(restriction fragments differential display PCR, RFDD-PCR)建立涎腺腺样囊性癌高、低转移细胞株(ACC-M、ACC-2)的表达谱。对两个表达谱的片段进行比较,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初步筛选出候选基因。用半定量逆转录PCR技术对筛选出的基因进行初步验证。结果RFDD-PCR方法共获得5420个基因片段,其中包含12个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基因。半定量逆转录PCR方法发现MMP2、MMP7、MMP9、MMP14、MMP15、MMP24在ACC-M和ACC-2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构建了ACC-M和ACC-2细胞株的表达谱,为寻找目的基因奠定了基础。发现MMP2、MMP7、MMP9和MMP15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关,不同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可能与不同的MMPs家族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受体alpha-Dystroglycan(α-DG)对胸腺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摘取15日胚龄鼠胸腺小叶进行体外器官培养。将α-DG抗体、对照抗体或培养液滴加在胸腺小叶上。FACS(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分析胸腺细胞表面分子CD4、CD8、CD95和CD69等的表达。结果α-DG中和抗体能明显抑制胸腺细胞分化,显示胸腺双阴性细胞比例从对照组的26.5%增高到实验组的71.6%,双阳性细胞和CD8单阳性细胞比例则显著下降,分别从39.8%和20.7%下降到7.5%和6.8%,CD4单阳性细胞比例则无明显变化;同时胸腺细胞数目明显减少;CD95、CD69的表达水平随α-DG中和抗体的持续存在呈现显著升高。结论α-DG通过参与胸腺细胞的活化和凋亡活动影响胸腺细胞的发育。  相似文献   
65.
C3d-P28增强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基因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补体C3d P2 8对基因免疫的调节作用及其不同拷贝数对调节作用的影响 ,为增强基因免疫效果寻求新方法。方法 PCR法获得补体C3d P2 8编码基因并以头尾串连方式将1~ 4拷贝C3d P2 8编码基因克隆至pVAON33,构建pVAON33 P2 8.[1~ 4 ]重组质粒 ,然后将HBV preS2 S编码基因分别插入pVAON33和pVAON33 P2 8.[1~ 4 ]质粒获得pVAON33 S2 S和pVAON33 S2 S P2 8.[1~ 4 ]重组质粒。肌肉注射各重组质粒DNA(每只 10 0 μg 10 0 μl)初次免疫小鼠 ,并以pVAON33为对照 ;12周后皮下注射HBsAg蛋白加强免疫各组小鼠 ,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 HBs IgG。结果 pVAON33 S2 S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特异性抗 HBs IgG ,含不同拷贝C3d P2 8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可诱导更高的特异性抗体 ,其中pVAON33 S2 S P2 8.4重组质粒诱导的抗体水平最高 (P <0 .0 1)。蛋白加强免疫后 ,含C3d P2 8编码基因重组质粒免疫组抗 HBs IgG迅速上升 ,并明显高于pVAON33 S2 S重组质粒免疫组 (P <0 .0 5 ) ,pVAON33 S2 S P2 8.4重组质粒诱导的抗体仍维持最高水平。结论 不同拷贝的C3d P2 8能不同程度地增强HBV preS2 S基因免疫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及其蛋白加强后的回忆反应 ,其中 4拷贝C3d P2 8的增强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6.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6个高海拔县藏族成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从西藏地区6个高海拔县随机抽取1 309名藏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该地区骨质疏松检出率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西藏地区6个高海拔县成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3.8%,男性为3.0%;60岁及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16.7%,男性为12.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女性群体中,年龄、从事农牧活动、BMI、绝经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在男性群体中,年龄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结论 西藏地区6个高海拔县60岁及以上男性和女性的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偏低。增龄是该地区藏族成年女性、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绝经、BMI偏低是该地区成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从事农牧活动是该地区成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7.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LTQ-Orbitrap-MS)快速鉴定痛泻要方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色谱条件为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4 min,5%~15%B;4~10 min,15%~25%B;10~15 min,25%~60%B;15~20 min,60%~90%B;20~25 min,90%~100%B;25~27 min,100%B;27~30 min,100%~5%B;30~32 min,5%B),流速0.3 m L·min-1,进样量3μL,柱温35℃。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扫描范围m/z 100~1 250,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采集MS、MS/MS数据。结合对照品、数据库和文献信息,运用Trace Finder 4.1和Xcalibur 2.1软件对痛泻要方水煎液进行化学成分鉴定。结果:在正、负离子模式下,从痛泻要方水煎液中共鉴定出90个化合物,主...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人参败毒散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Unc-51样激酶1(AMPK/ULK1)自噬通路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小鼠黏膜屏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组(西药组),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通过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50%乙醇诱导UC模型,西药组(0.3125 g·kg-1)、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31.2、15.6、7.8 g·kg-1)灌胃2周后,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AMPKα)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中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蛋白-2(Claudin-2)、自噬标志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及AMPK/ULK1通路磷酸化蛋白p-AMPK、p-ULK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损伤评分明显上调(P<0.05),AMPKα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p-AMPK、p-ULK1、Occludin蛋白水平及LC3Ⅱ/Ⅰ明显下调(P<0.05),而p62、Claudin-2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的结肠损伤评分下降,AMPKα mRNA明显上调,p-AMPK、p-ULK1、Occludin蛋白水平及LC3Ⅱ/Ⅰ上升,而p62、Claudin-2蛋白表达下降,以人参败毒散中剂量组干预效应最明显(P<0.05)。结论 人参败毒散可抗肠道黏膜屏障损伤,以人参败毒散中剂量组疗效最佳,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ULK1自噬通路有关,通过加速LC3Ⅰ向LC3Ⅱ转化,促进p62降解,从而改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2功能,修复肠道机械屏障损伤。  相似文献   
69.
目的 通过分析《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肝癌发病的变化趋势,为有效开展肝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方法 整理2005—2015年肝癌发病数据,运用Joinpoint软件进行回归模型分析我国肝癌发病率变化趋势,利用R软件进行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肝癌在人群水平上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 2005—2015年我国肝癌标化发病率基本表现为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肝癌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APC=-0.818,P<0.05);城乡男性肝癌年龄别发病率大多在30~岁年龄组呈快速上升趋势,农村和城市女性年龄别发病率分别在45~和50~岁年龄组,随时间增长呈快速上升趋势。城市人群的发病风险是农村人群的1.198倍(95%CI:1.041~1.379,P<0.05),男性是女性的3.715倍(95%CI:3.228~4.275,P<0.001),每增加5岁,肝癌的发病风险平均增大8.0%(OR=1.080,95%CI:1.077~1.083,P<0.001)。 结论 2005—2015年我国肝癌发病情况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存在城乡、性别及年龄差异,需要制定更加有效完善的预防措施,从而达到预防肝癌的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70.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参考TOPSIS综合评价法,对我国互联网医患功能沟通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比较了不同患者主动程度组、不同医院级别组、不同医生职称组的沟通质量水平差异,认为在互联网医患沟通中,提升患者主动程度、选择高级别的医院和高职称的医生,对于促进互联网医患功能沟通质量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