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12篇
  免费   1721篇
  国内免费   879篇
耳鼻咽喉   120篇
儿科学   339篇
妇产科学   106篇
基础医学   1136篇
口腔科学   228篇
临床医学   2084篇
内科学   1336篇
皮肤病学   207篇
神经病学   258篇
特种医学   580篇
外科学   1584篇
综合类   4662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1962篇
眼科学   135篇
药学   2094篇
  27篇
中国医学   1702篇
肿瘤学   640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523篇
  2021年   668篇
  2020年   612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355篇
  2017年   490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715篇
  2014年   859篇
  2013年   1053篇
  2012年   1386篇
  2011年   1595篇
  2010年   1473篇
  2009年   1358篇
  2008年   1326篇
  2007年   1265篇
  2006年   1228篇
  2005年   926篇
  2004年   659篇
  2003年   550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344篇
  2000年   251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阐述了早期和当前医院网络服务器集成方案,即:" 1+ 1"和 HA方案的" 2+ 1"模式,分析探讨了 HA方案的" 2+ 2"模式和更高可靠性能的 CA容错服务器方案.  相似文献   
42.
案例教学法在神经病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阐述了神经病学教学中导入病例教学法尝试所获得的成功与经验,认为开展病例导入教学是启迪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3.
多药耐药基因相关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耐药基因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49例原发性肝癌组织、14例肝硬化组织及13例正常肝组织中P-gp、Topo-II、GST-π的表达。结果肝癌组三者表达均高于肝硬化组及正常组(P<0.05),肝硬化组与正常组之间两者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p表达与肿瘤Edmondson分级呈负相关;Topo-II表达则与Edmondson分级和转移呈正相关。P-gp、Topo-II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联合检测肝癌耐药基因相关蛋白P-gp、Topo-II、GST-π的表达有助于临床判断肝癌对化疗的敏感性及预后。  相似文献   
44.
目的构建Na ,K -ATP酶β1亚基(ATP1B1)真核表达质粒,为利用ATP1B1进行肿瘤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以白细胞文库为模板扩增ATP1B1 cDNA,定向插入到pEGFP-C3真核表达质粒中,构建pEGFP-ATP1B1重组质粒;经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后,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胃腺癌SGC-7901细胞,利用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后SGC-7901细胞的ATP1B1基因表达,并进行其ATP酶活性检测;MTT法测定转染后SGC-7901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重组质粒经鉴定证实含有ATP1B1 cDNA序列,转染pEGFP-ATP1B1的SGC-7901细胞ATP1B1基因表达增高达129.2%,ATP酶活性增强为(2.95±0.210)%,细胞生长增殖显著受抑。结论成功构建了ATP1B1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利用ATP1B1研究恶性肿瘤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探讨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FSHD)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诊断方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改变镁离子终浓度、PCR扩增中退火温度、退火时间或延伸时间、RNaseH酶用量和活性等,确定FQ-PCR诊断FSHD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退火温度55℃、时间20s、镁离子终浓度5.OmM、RNaseH酶用量IOOU、RNaseH酶在95℃下灭活8min为最佳反应条件,其中RNaseH的活性选择对FSHD诊断的特异性影响较大。结论通过降低RNaseH酶的活性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最终确立了FSHD的FQ-PCR基因诊断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46.
目的:比较针刺与激素治疗贝尔麻痹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BM数据库、CNKI数据库等收集针灸治疗贝尔麻痹急性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4.26结合Jadad进行质量评价,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4.2.6。结果: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31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针刺治疗贝尔麻痹急性期对照激素为主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RR[随机效应模型]=1.11,95%CI(0.99,1.25),Z=1.80,P=0.07。结论:针刺较激素予贝尔麻痹急性期治疗治愈率尚无差异,但可能有缩短疗程的趋势,需要高质量的证据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47.
熊高洁 《海南医学》2014,(12):1761-1763
目的:探讨采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新生儿1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采用新生儿无创呼吸机进行经鼻CPAP治疗,对照组采用头罩法吸氧。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 h后的动脉血气分析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统计转有创机械通气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4.5%和67.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转有创机械通气率分别为15.5%和32.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aO2、S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Sa O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可迅速改善缺氧状态,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吡咯喹啉醌(PQQ)对D-半乳糖致大鼠皮层神经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用D-半乳糖致大鼠脑老化模型,侧脑室注射PQQ,50d后组织切片行H-E和尼氏染色观察皮层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测皮层细胞的凋亡率和自由基,免疫组化法和SDS-PAGE检测Bcl-2/Bax和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D-半乳糖处理组皮层神经细胞胞体变小,尼氏小体的光密度值降低,细胞的凋亡率和自由基的含量增加,Bcl-2/Bax和c-fos蛋白的表达降低;而PQQ处理组神经细胞胞体的直径和尼氏小体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QQ降低了由D-半乳糖引起皮层组织自由基和细胞凋亡率的增加,Bcl-2/Bax和c-fos表达增加。结论PQQ能延缓由D-半乳糖引起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的衰老。  相似文献   
49.
我院中药注射剂236例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原因.方法 通过病例回顾跟踪随访的方式对我院236例ADR在患者、药物、处方及护理等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3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原因为给药剂量过大,联合用药,输液配制时间过长,老龄患者未作肝肾功能检查,适应症不合理等.结论 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改进处方和护理行为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在异基因成年小鼠之间建立联体模型用以研究双向排斥反应。方法 54只雄性C57BL/6(H-2b,C57)小鼠和54只雌性Balb/c(H-2d)小鼠配对分为3组:1组(注射生理盐水)、2组(注射脾细胞+环磷酰胺)、3组(注射脾细胞+环磷酰胺+环孢素A)。于术中经尾静脉注入对方的脾细胞;术前3d和术后1周每日分别腹腔注射环孢素A(30mg·kg·d-1);术后2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50mg/kg)1次。对经以上处理的部分联体小鼠在术后1周后分开,相互植皮。观察联体维持时间,并分别检测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结果 第3组联体时间明显延长;第3组联体小鼠DTH,2、3组显示明显抑制,但3组小鼠抑制程度明显比第2组小鼠深。结论 应用免疫抑制剂,可成功建立双向排斥反应联体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