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12篇 |
免费 | 1721篇 |
国内免费 | 87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0篇 |
儿科学 | 339篇 |
妇产科学 | 106篇 |
基础医学 | 1136篇 |
口腔科学 | 228篇 |
临床医学 | 2084篇 |
内科学 | 1336篇 |
皮肤病学 | 207篇 |
神经病学 | 258篇 |
特种医学 | 580篇 |
外科学 | 1584篇 |
综合类 | 4662篇 |
现状与发展 | 12篇 |
预防医学 | 1962篇 |
眼科学 | 135篇 |
药学 | 2094篇 |
27篇 | |
中国医学 | 1702篇 |
肿瘤学 | 6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3篇 |
2023年 | 206篇 |
2022年 | 523篇 |
2021年 | 668篇 |
2020年 | 612篇 |
2019年 | 304篇 |
2018年 | 355篇 |
2017年 | 490篇 |
2016年 | 348篇 |
2015年 | 715篇 |
2014年 | 859篇 |
2013年 | 1053篇 |
2012年 | 1386篇 |
2011年 | 1595篇 |
2010年 | 1473篇 |
2009年 | 1358篇 |
2008年 | 1326篇 |
2007年 | 1265篇 |
2006年 | 1228篇 |
2005年 | 926篇 |
2004年 | 659篇 |
2003年 | 550篇 |
2002年 | 368篇 |
2001年 | 344篇 |
2000年 | 251篇 |
1999年 | 76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阐述了早期和当前医院网络服务器集成方案,即:" 1+ 1"和 HA方案的" 2+ 1"模式,分析探讨了 HA方案的" 2+ 2"模式和更高可靠性能的 CA容错服务器方案. 相似文献
42.
案例教学法在神经病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阐述了神经病学教学中导入病例教学法尝试所获得的成功与经验,认为开展病例导入教学是启迪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3.
多药耐药基因相关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耐药基因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49例原发性肝癌组织、14例肝硬化组织及13例正常肝组织中P-gp、Topo-II、GST-π的表达。结果肝癌组三者表达均高于肝硬化组及正常组(P<0.05),肝硬化组与正常组之间两者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p表达与肿瘤Edmondson分级呈负相关;Topo-II表达则与Edmondson分级和转移呈正相关。P-gp、Topo-II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联合检测肝癌耐药基因相关蛋白P-gp、Topo-II、GST-π的表达有助于临床判断肝癌对化疗的敏感性及预后。 相似文献
44.
目的构建Na ,K -ATP酶β1亚基(ATP1B1)真核表达质粒,为利用ATP1B1进行肿瘤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以白细胞文库为模板扩增ATP1B1 cDNA,定向插入到pEGFP-C3真核表达质粒中,构建pEGFP-ATP1B1重组质粒;经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后,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胃腺癌SGC-7901细胞,利用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后SGC-7901细胞的ATP1B1基因表达,并进行其ATP酶活性检测;MTT法测定转染后SGC-7901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重组质粒经鉴定证实含有ATP1B1 cDNA序列,转染pEGFP-ATP1B1的SGC-7901细胞ATP1B1基因表达增高达129.2%,ATP酶活性增强为(2.95±0.210)%,细胞生长增殖显著受抑。结论成功构建了ATP1B1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利用ATP1B1研究恶性肿瘤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探讨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FSHD)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诊断方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改变镁离子终浓度、PCR扩增中退火温度、退火时间或延伸时间、RNaseH酶用量和活性等,确定FQ-PCR诊断FSHD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退火温度55℃、时间20s、镁离子终浓度5.OmM、RNaseH酶用量IOOU、RNaseH酶在95℃下灭活8min为最佳反应条件,其中RNaseH的活性选择对FSHD诊断的特异性影响较大。结论通过降低RNaseH酶的活性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最终确立了FSHD的FQ-PCR基因诊断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46.
目的:比较针刺与激素治疗贝尔麻痹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BM数据库、CNKI数据库等收集针灸治疗贝尔麻痹急性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4.26结合Jadad进行质量评价,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4.2.6。结果: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31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针刺治疗贝尔麻痹急性期对照激素为主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RR[随机效应模型]=1.11,95%CI(0.99,1.25),Z=1.80,P=0.07。结论:针刺较激素予贝尔麻痹急性期治疗治愈率尚无差异,但可能有缩短疗程的趋势,需要高质量的证据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采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新生儿1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采用新生儿无创呼吸机进行经鼻CPAP治疗,对照组采用头罩法吸氧。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 h后的动脉血气分析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统计转有创机械通气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4.5%和67.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转有创机械通气率分别为15.5%和32.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aO2、S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Sa O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可迅速改善缺氧状态,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吡咯喹啉醌(PQQ)对D-半乳糖致大鼠皮层神经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用D-半乳糖致大鼠脑老化模型,侧脑室注射PQQ,50d后组织切片行H-E和尼氏染色观察皮层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测皮层细胞的凋亡率和自由基,免疫组化法和SDS-PAGE检测Bcl-2/Bax和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D-半乳糖处理组皮层神经细胞胞体变小,尼氏小体的光密度值降低,细胞的凋亡率和自由基的含量增加,Bcl-2/Bax和c-fos蛋白的表达降低;而PQQ处理组神经细胞胞体的直径和尼氏小体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QQ降低了由D-半乳糖引起皮层组织自由基和细胞凋亡率的增加,Bcl-2/Bax和c-fos表达增加。结论PQQ能延缓由D-半乳糖引起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的衰老。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 探讨在异基因成年小鼠之间建立联体模型用以研究双向排斥反应。方法 54只雄性C57BL/6(H-2b,C57)小鼠和54只雌性Balb/c(H-2d)小鼠配对分为3组:1组(注射生理盐水)、2组(注射脾细胞+环磷酰胺)、3组(注射脾细胞+环磷酰胺+环孢素A)。于术中经尾静脉注入对方的脾细胞;术前3d和术后1周每日分别腹腔注射环孢素A(30mg·kg·d-1);术后2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50mg/kg)1次。对经以上处理的部分联体小鼠在术后1周后分开,相互植皮。观察联体维持时间,并分别检测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结果 第3组联体时间明显延长;第3组联体小鼠DTH,2、3组显示明显抑制,但3组小鼠抑制程度明显比第2组小鼠深。结论 应用免疫抑制剂,可成功建立双向排斥反应联体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