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71篇
  免费   4273篇
  国内免费   2241篇
耳鼻咽喉   332篇
儿科学   672篇
妇产科学   275篇
基础医学   3660篇
口腔科学   773篇
临床医学   4882篇
内科学   4871篇
皮肤病学   685篇
神经病学   1681篇
特种医学   17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5148篇
综合类   8859篇
现状与发展   16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3762篇
眼科学   582篇
药学   4261篇
  59篇
中国医学   2814篇
肿瘤学   2478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595篇
  2022年   1468篇
  2021年   1961篇
  2020年   1695篇
  2019年   1128篇
  2018年   1217篇
  2017年   1320篇
  2016年   1178篇
  2015年   1898篇
  2014年   2246篇
  2013年   2630篇
  2012年   3568篇
  2011年   3771篇
  2010年   3043篇
  2009年   2669篇
  2008年   2806篇
  2007年   2709篇
  2006年   2559篇
  2005年   2062篇
  2004年   1560篇
  2003年   1442篇
  2002年   1059篇
  2001年   793篇
  2000年   556篇
  1999年   278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8篇
  1968年   6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目的 评价SpyGlass治疗难治性胆管结石(DB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比较第一代与第二代SpyGlass、液电碎石与激光碎石治疗DBDS的疗效差异。方法 检索多个中英文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2月的研究。通过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和JADAD量表评估不同类型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重要结局包括结石完全清除率、结石单次清除率、取石次数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最终37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包含3 728例患者。结石完全清除率为0.947(95%CI:0.920~0.970),结石单次清除率为0.747(95%CI:0.682~0.807),取石次数为1.10次(95%CI:1.080~1.120),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65(95%CI:0.046~0.087);二代SpyGlass在结石完全清除率、结石单次清除率、取石次数上优于一代SpyGlass(97.3%和92.2%、80.3%和67.8%、1.03和1.27次);激光碎石在结石完全清除率、结石单次清除率、取石次数、不良事件发生率上优于液电碎石(97.8%和91.0%、80.4%和70.1%、1.06和1.19次、6.5%和7.8%)。结论 常规取石方法失败时,SpyGlass是治疗DBDS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二代SpyGlass结合激光碎石可能会得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索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经常内镜检查诊断为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gastrointestinal mesenchymal tumaors,GIMTs)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检查,根据内镜表现选择治疗方法,术后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分析超声内镜对GIMTs的诊断效能及手术指导价值。结果: 经超声内镜检测出脂肪瘤15例,与病理相符10例,检测敏感性83.33%(10/12)、特异性92.65%(63/68);检测平滑肌瘤44例,与病理相符37例,检测敏感性88.10%(37/42)、特异性81.58%(31/38);检测间质瘤22例,与病理相符19例,检测敏感性73.08%(19/26)、特异性94.44%(51/54),脂肪瘤多分布于胃(66.67%),起源于黏膜肌层(50.00%)或粘膜下层(50.00%);平滑肌瘤多分布于胃(83.33%),起源于黏膜肌层(83.33%);间质瘤多分布于胃(76.92%),起源于固有肌层(38.46%)。经超声诊断60例GIMTs行胃镜下指导治疗,手术均一次成功,术后未出现穿孔,出血现象,术后两月复查所有患者创面愈合情况良好,肿瘤未复发。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诊断效果显著,且对患者胃镜切除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对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zoster-related neuralgia,ZRN)的短时程背根神经电刺激与脊髓电刺激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剂量、疗效及花费进行比较。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2例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引导下使用短时程电刺激治疗的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其中64例采用背根神经电刺激,138例采用脊髓电刺激),记录手术操作时间及每一例手术的辐射剂量,术后病人的程控次数,术前及术后1、2、3月等各时间段病人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以及医疗耗材费等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3个月的随访期间,所有病人在两种方法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QSI)显著下降,而生活质量(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分显著上升(P<0.01),且两种方法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然而背根神经电刺激病人的手术时间和术中辐射量明显少于脊髓电刺激组(P<0.05);且术后平均程控次数以及医疗耗材费用也明显少于脊髓电刺激组(P<0.05)。结论:短时程背根神经电刺激和脊髓电刺激都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但背根神经电刺激具有程控次数少、覆盖好、花费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分析急性乳腺炎患者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该院治疗的1665例急性乳腺炎患者的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65例患者中共分离出984株病原菌,检出率为59.10%;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815株,检出率为48.95%,构成比为82.83%,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18株,检出率为19.10%;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87株,检出率为5.23%,构成比为8.84%;共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47株,检出率为2.82%,构成比为4.78%.2016-2020年,金黄色葡萄球菌和MRSA检出率逐年递增.金黄色葡萄球菌2016-2019年各年份的检出率与2020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率最高,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苯唑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性一般,对呋喃妥因、替考拉宁的耐药性极低,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无耐药.结论 急性乳腺炎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较高,耐药情况严峻,应重视耐药监测与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增高症(HPFH)患者存在的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及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基因型,分析HPFH中血红蛋白F(HbF)水平升高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HPFH标本,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采用Gap-PCR检测常见缺失型HPFH;采用PCR扩增与HbF水平升高相关的SNP位点,Sanger测序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57份HPFH标本中,缺失型HPFH复合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2份(均为SEA-HPFH/CD17);在非缺失型HPFH标本和对照标本中,rs4671393、rs3817621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7482144、rs4527238、rs28384513、rs9399137、rs2072597、rs117351327、rs10128556等SNP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A-HPFH/CD17、BCL11A基因rs4671393和KLF1基因rs3817621位点多态性可能是导致HPFH发生的遗传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医院发热门诊运行模式的优化。方法选取医院发热门诊2020年1月至2月诊治的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明确或可疑流行病学史的200例患者,分别纳入发热门诊现有运行模式管理前组和管理后组(各100例),多管齐下开展疫情期间发热门诊的管理工作,包括开通门诊住院隔离治疗"绿色通道",物资配备齐全,感染防控措施到位,设置分区域诊治,按病情轻重分类施治,以及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等。结果管理后组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早期症状、预防措施的知晓情况得分,以及对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管理前组(P<0.05)。结论医院实施的发热门诊运行模式能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有效应对疫情。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白鲜皮多糖(Dictamnus dasycarpus polysaccharide,DDP)硫酸酯化工艺,考察DDP修饰前后结构特征及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氯磺酸-吡啶法,以酯化试剂比例、酯化试剂与多糖溶液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自变量,硫酸根取代度(degree of substitution,DS)为因变量,对自变量各水平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利用效应面法筛选最佳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采用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构特点。测定硫酸酯化白鲜皮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from Dictamnus dasycarpus,SDDP)对DPPH、OH·、O2-·清除能力,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为酯化试剂比例1:4,酯化试剂与多糖溶液比例1:1,反应温度73℃,反应时间5 h。红外光谱显示SDDP在820 cm-1和1 254 cm-1附近出现C-O-S和S=O硫酸基特征吸收峰,表明DDP修饰成功;扫描电镜显示SDDP表面粗糙,排列紧密,且块状体积明显小于DDP;DDP和SDDP都有清除DPPH、OH·和O2-·能力,且SDDP对DPPH、OH·和O2-·清除率强于DDP。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DDP硫酸酯化工艺方法简便且预测性良好,DDP经硫酸酯化后,抗氧化活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美芬预先给药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纳美芬组和对照组。纳美芬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纳美芬0.2μg·kg-1,对照组给予等容量氯化钠注射液。2组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术后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记录拔管即刻和拔管后6、12、18、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曲马多追加量。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排气时间等,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美芬组和对照组各完成28例,拔管即刻和拔管后6、12、18 h纳美芬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纳美芬组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曲马多追加量均少于对照组(P <0.05)。2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无显著差异(P> 0.05),纳美芬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纳美芬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5%(7/28)低于对照组(54%,15/28,P <0.05),头晕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小剂量纳美芬预先给药能减轻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缩短呼吸恢复、拔管和排气时间,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分别采用1H核磁共振定量法和19F核磁共振定量法测定塞来昔布绝对含量,并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与质量平衡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氢核磁共振定量法以塞来昔布δ 6.92处质子峰作为定量峰,马来酸δ 6.33处为内标峰。在弛豫延迟时间10 s,采样时间4.01 s,扫描次数为32条件下采集混合物的氢谱。氟核磁共振定量法以4-溴-2-氟-乙酰苯胺为内标,在谱宽240 ppm,中心频率-94.26 ppm,样品扫描次数为16次条件下采集氟谱,计算两种核磁共振定量法的测试结果。结果 氢核磁共振定量法和氟核磁共振定量法测定结果相近,且与质量平衡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核磁共振定量法可以用来测定塞来昔布含量,具有准确、高效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