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1篇
  免费   1174篇
  国内免费   717篇
耳鼻咽喉   112篇
儿科学   111篇
妇产科学   81篇
基础医学   685篇
口腔科学   195篇
临床医学   1304篇
内科学   799篇
皮肤病学   97篇
神经病学   252篇
特种医学   491篇
外科学   958篇
综合类   320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439篇
眼科学   239篇
药学   1341篇
  20篇
中国医学   1181篇
肿瘤学   522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394篇
  2021年   472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316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463篇
  2014年   547篇
  2013年   678篇
  2012年   1058篇
  2011年   1099篇
  2010年   1024篇
  2009年   912篇
  2008年   843篇
  2007年   903篇
  2006年   767篇
  2005年   618篇
  2004年   438篇
  2003年   352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关节软骨是滑膜关节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一旦关节软骨发生损伤,由于软骨组织本身缺乏血管,缺乏修复损伤和缺损的未分化细胞,软骨细胞包埋于致密的胶原一蛋白多糖基质中,限制了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所以自身修复能力非常有限,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难以形成正常的关节软骨,因而无法满足正常关节的功能需求,将会导致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2.
咪唑安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离体心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离体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Wistar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fff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咪唑安定预处理组(MPC组)。观察咪唑安定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以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心功能的变化。结果咪唑安定预处理可以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冠脉流出液中CK、LDH的含量,提高SOD活性,降低MPO、MDA水平,并且抑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保护心功能。结论咪唑安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离体心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时前臂背侧皮瓣的切取方法.方法 以骨间后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时,遇到血管变异共9例,采取以骨间后动脉桡侧支为蒂切取逆行岛状前臂背侧皮瓣、以骨间后动脉近端为蒂切取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以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切取游离前臂背侧穿支皮瓣等方法,进行皮瓣转移或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结果 9例皮瓣中有8例顺利存活;1例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肿胀、青紫、小水泡,及时对症处理,5 d后部分皮缘形成干痂,皮瓣颜色恢复正常,脱痂后存活.9例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外形满意.结论 以桡骨间后动脉侧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逆行转移,以骨间后动脉近端或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是解决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帕立骨化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科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3例患者,血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33 pmol/L,血钙水平<2.55 mmol/L,钙磷乘积<65,根据iPTH水平使用帕立骨化醇1~18 μg治疗,于每次透析治疗后给药,共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10、12周测定患者的iPTH、血钙、血磷水平.结果 13例患者的血清iPTH水平在治疗后第2、4周已开始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治疗后第6周开始,iPTH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12周时下降至(46.68±38.06) pmol/L,与治疗前(78.30±52.13) pmol/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第2、4周血钙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治疗后第4周时血钙水平升高尤为显著(P<0.01).经调整帕立骨化醇剂量后,治疗后第6周患者的血钙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血磷、钙磷乘积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性良好,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使用帕立骨化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HPT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拇外翻32例(40足),其中男3例3足,女29例37足;年龄22~80岁,平均57.57岁;病程2~32年,平均14年;轻度9足,中度31足。术前患者合并拇囊炎,伴有第1跖趾关节周围疼痛并存在负重行走时疼痛加重。手术前后拍摄足负重正侧位片,比较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拇外翻评分(AOF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获得了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2个月。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前HVA、IMA分别由(32.08±5.59)°、(11.63±2.24)°减小至术后12个月的(10.31±4.36)°、(5.0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由术前的56.75±6.42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88.80±3.99 (P0.05)。结论: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畸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为拇外翻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TUSC3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2例行肝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USC3在HCC组织及相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TUSC3的表达情况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0对冷冻HCC及癌旁组织中TUSC3 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92例石蜡组织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6例(60.9%)HCC组织中TUSC3表达下调,癌旁组织中33例(35.9%)TUSC3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USC3在HCC组织中的低表达与肿瘤Edmondson分级(P=0.008)、TNM分期(P=0.031)、肿瘤直径有关(P=0.0 2 0)。20对新鲜标本的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TUSC3的mRNA[(0.99±1.46)vs.(1.96±2.18)]与蛋白[(0.49±0.35)vs.(1.04±0.43)]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均P0.05)。结论:TUSC3基因在HCC中的表达下调,其低表达可能与HCC的恶性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7.
88.
膜分离作为新型化工单元操作,可在温和、低成本条件下实现物质分子水平的“高效、低耗”分离,以膜材料为“芯片”再造分离流程可实现物质分离过程“短流程化”,已成为化学工程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通过总结笔者项目组10多年来将膜技术应用于中药油/水分离过程的研究探索,面向中药产业的绿色发展,提出:通过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创制新型膜材料,是实现“用”材料和“优化”材料的关键。因此,将多尺度科学的创新性成果有效应用于膜过程分离原理的揭示,利用膜技术的“高效、节能、降耗”等特征实现中药挥发油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构建以膜分离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分离过程、分离流程及其专属装备,必将为传统产业关键技术的更新换代、新兴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提供持续性的支持和引领。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基于HMGB1研究“易层”贴敷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滑膜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易层组。KOA模型通过碘乙酸钠构建,造模成功后,易层组外敷“易层”贴敷28 d。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采血并提取各组滑膜组织,HE染色观察滑膜炎症;ELISA检测血清中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抑炎因子IL-4、IL-10、TGF-β含量;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滑膜HMGB1及α-SMA、TIMP1、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和基因表达量。结果 HE染色显示易层组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显著减少,排列较为规则;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易层组较模型组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IL-4含量明显升高(P<0.05),IL-10、TGF-β含量明显降低(P<0.05),易层组较模型组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HMGB1及α-SMA、TIMP1、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蛋白和基因水平在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表达增加(P<0.05),易层组较模型组表达下调(P<0.05)。结论 “易层”贴敷能够抑制滑膜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平衡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90.
背景  为应对老龄化,我国对医养事业给予大力扶持,致使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剧增。但因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及养老事业起步较晚,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医疗服务不规范和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目的 构建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供给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于2017年6—8月,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2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中心)和1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形成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供给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版);于2017年11月—2018年1月选取23名专家,通过亲自发放或电子邮件发放3轮函询问卷,由专家对指标的合适性、重要性、熟悉程度及判断依据做出判断;函询结束后,整理专家咨询结果,计算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程度和指标重要性赋值、满分比、变异系数。结果 3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5%、100.0%、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05、0.909、0.922,变异系数分别为0.06~0.24、0~0.17、0~0.22,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249、0.252和0.316。依据指标筛选标准,综合专家意见后,第1轮删除12个指标、增加16个指标,第2轮删除5个指标、修改1个指标、增加1个三级指标,第3轮无删除、修改、增加指标,最终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的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供给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构建的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供给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专家意见集中度较高,结果可靠性较强,可为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服务质量的评价、建设和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