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00篇
  免费   1231篇
  国内免费   740篇
耳鼻咽喉   111篇
儿科学   112篇
妇产科学   83篇
基础医学   710篇
口腔科学   199篇
临床医学   1388篇
内科学   834篇
皮肤病学   106篇
神经病学   256篇
特种医学   507篇
外科学   981篇
综合类   331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509篇
眼科学   240篇
药学   1403篇
  21篇
中国医学   1264篇
肿瘤学   533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420篇
  2021年   497篇
  2020年   426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339篇
  2016年   281篇
  2015年   496篇
  2014年   577篇
  2013年   711篇
  2012年   1101篇
  2011年   1148篇
  2010年   1073篇
  2009年   947篇
  2008年   896篇
  2007年   929篇
  2006年   777篇
  2005年   626篇
  2004年   444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多发于老年人的一种常见骨折类型。患者高龄 ,多有明显的骨质疏松 ,愈后常遗留有髋内翻 ,下肢外旋及短缩畸形。非手术治疗时间长 ,患者长期卧床 ,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造成治疗和康复困难。作者参照AO组织推荐的方法自 1996年5月 -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和闭合复位DHS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37例 ,取得良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 37例 ,男 16例 ,女 2 1例 ;年龄 4 8~ 86岁 ,平均 69 4岁。右侧 18例 ,左侧 19例。根据股骨内侧骨皮质的状态 (Evans分型 ) ,即能支撑近端的股骨距是否完整 ,…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胰胆合流共同管开口异位及其相关因素在胆总管囊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116例显影清晰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的ERCP或术中胆道造影的正位X线片进行有关数据的测量分析,并以6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及7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胆道造影的X线片作为对照组,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加以比较。结果 对照组Vater壶腹均开口于十二指肠降段,而实验组开口于十二指肠降段者占31.1%,开口于降段以远者占68.9%,且共同管开口位置越远,共同管、胆总管越长,胰管直径及胰胆汇合角度越大。囊肿型囊肿的胆总管直径与长度及胰胆汇合角度与梭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且前者合并胰腺分离及其它肝内外胆管畸形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影像学测量下,Vater壶腹开口异位的存在有可能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发病原因,而胰胆合流异常、胆总管远端狭窄及肝内胆管的畸形则是本病通常并发的病理改变,但也可能互为因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3.
嗜铬细胞瘤50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82%的患者有高血压史,平均病程28个月。血儿茶酚胺和尿香草基苦杏仁酸增高者分别为68%,84%。B超、CT定位诊断阳性率为90%,95%;术前诊断正确率为94%。良性嗜铬细胞瘤43例,恶性嗜铬细胞瘤7例,其中:2例临床病程为良性而病理诊断为恶性,1例初次发病即为恶性,4例为复发性。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伴肝转移放弃治疗,1年后死亡。结论:患者延迟就诊,基层医生对该病缺乏认识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复发性嗜铬细胞瘤有很高的恶变性,应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并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04.
正位可控性去带盲结肠膀胱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正位可控性去带盲结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除术后,应用末段回肠及盲升结肠作贮尿囊行正位膀胱重建术.结果:17例中15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4.5个月.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均无瘤生存;术后3周自主可控性排尿,日间排尿可控率为93.3%,1年夜间尿失禁22.2%.术后6个月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容量336 ml、最大尿流率13.7 ml/s、剩余尿量42 ml,而充盈期膀胱压力明显低于尿道闭合压.输尿管反流1例,但无尿道、输尿管狭窄,肾功能正常.结论:正位可控性去带盲结肠膀胱术具有膀胱容量大、内压低,正位排尿,可控性好,且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05.
早泄病人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率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调查早泄男性中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率。 方法 :对 10 6例早泄病人和 38例正常人前列腺按摩前后尿液标本及前列腺按摩液 (EPS)进行显微镜和 /或细菌学检查 ,并评估 12 0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人中早泄的发生率。 结果 :在早泄病人中发现 49例 (46 .2 %)有慢性前列腺炎 ,其中 34 .7%存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12 0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人中 5 7例 (47.5 %)存在不同程度的早泄。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慢性前列腺炎症在某些早泄病人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在针对早泄治疗前进行前列腺仔细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评价自凝集水凝胶(医用可注射聚羧甲基葡萄糖胺凝胶)的皮内刺激反应,以及该材料 与微粒皮移植联用对全层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依据国家标准GB/T 16886.10—2005,对该材料进行皮内 刺激反应安全性评价。麻醉家兔背部,切除3.5 cm×3.5 cm 全层皮肤。切下的皮肤裁剪成1 mm×1 mm 的微 粒皮,将微粒皮在创面上摆放,滴洒水凝胶原液于创面。通过凝胶自凝完成微粒皮固定,用制备好的异体兔 脱细胞真皮紧密覆盖创面、缝合。观察4 周,修复创面做病理观察。结果 自凝集水凝胶无潜在的皮内刺激。 凝胶联合微粒皮移植术4 周后伤口完全愈合且有毛发生长,病理切片可见皮肤创面修复,炎症细胞浸润较轻。 结论 自凝集水凝胶对局部皮肤组织无刺激。凝胶联合微粒皮移植可促使创面皮肤组织的修复再生。  相似文献   
107.
双叶皮瓣在鼻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和评价应用双叶皮瓣修复鼻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按病变组织的形状将其行圆形或椭圆形切除,并于缺损部位附近的正常皮肤处设计双叶皮瓣,转移覆盖缺损部位.结果 本组22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病变组织切除后均完整修复,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瘢痕不明显,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鼻外形较好.结论 应用双叶皮瓣修复鼻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简单、安全,皮瓣转移后张力小、血运丰富,达到美容效果,是修复鼻部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8.
槲皮素诱导TRAMP-C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转基因前列腺腺癌小鼠c2细胞系(TRAMP-C2)凋亡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体外培养的TRAMP-C2细胞,应用MTT法检测槲皮素对TRAMP-C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AMP-C2细胞的凋亡率,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槲皮素作用前后TRAMP-C2细胞差异性表达基因。结果:槲皮素能抑制TRAMP-C2细胞生长,诱导TRAMP-C2细胞凋亡,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基因芯片分析发现,应用5&#215;10^-5mol/L浓度槲皮素处理48h后的TRAMP—C2细胞有69个基因表达下调,94个基因表达上调,其中血小板反应素表达明显上调,为对照组的36倍。结论:槲皮素能诱导TRAMP-C2细胞凋亡,具有直接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TRAMP-C2细胞血小板反应素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时前臂背侧皮瓣的切取方法.方法 以骨间后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时,遇到血管变异共9例,采取以骨间后动脉桡侧支为蒂切取逆行岛状前臂背侧皮瓣、以骨间后动脉近端为蒂切取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以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切取游离前臂背侧穿支皮瓣等方法,进行皮瓣转移或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结果 9例皮瓣中有8例顺利存活;1例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肿胀、青紫、小水泡,及时对症处理,5 d后部分皮缘形成干痂,皮瓣颜色恢复正常,脱痂后存活.9例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外形满意.结论 以桡骨间后动脉侧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逆行转移,以骨间后动脉近端或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是解决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0.
超声去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手指皮肤撕脱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去脂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手指皮肤撕脱伤中的应用。方法1997年6月~2000年2月共收治23例47个手指,根据手指皮肤撕脱伤的伤情,在腹部按传统方法掀起带蒂皮瓣,用剪刀修剪皮下脂肪组织,再用超声方法去除贴近真皮下血管网的脂肪,使皮瓣达到理想的厚度,修复撕脱伤的手指。皮瓣最大范围为8cm×7cm,最小为4cm×3cm,皮瓣长宽比例为2~3∶1。术后5~7天断蒂。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最大限度保留伤指长度,皮瓣厚薄适中,其中21例随访6~24个月,术后伤指指间关节活动度达功能位,痛、温和触觉恢复尚可,但皮肤精细感觉较差。结论超声去脂对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无明显损伤,皮瓣厚薄适中,是修复手指皮肤撕脱伤简便、安全、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