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17篇
  免费   3602篇
  国内免费   2485篇
耳鼻咽喉   400篇
儿科学   873篇
妇产科学   154篇
基础医学   2202篇
口腔科学   646篇
临床医学   4446篇
内科学   3011篇
皮肤病学   326篇
神经病学   830篇
特种医学   1566篇
外科学   3496篇
综合类   10286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4021篇
眼科学   465篇
药学   4260篇
  54篇
中国医学   4060篇
肿瘤学   1501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465篇
  2022年   1066篇
  2021年   1322篇
  2020年   1209篇
  2019年   619篇
  2018年   683篇
  2017年   1042篇
  2016年   786篇
  2015年   1474篇
  2014年   1816篇
  2013年   2313篇
  2012年   3451篇
  2011年   3619篇
  2010年   3407篇
  2009年   2963篇
  2008年   3113篇
  2007年   2870篇
  2006年   2741篇
  2005年   2052篇
  2004年   1491篇
  2003年   1210篇
  2002年   894篇
  2001年   792篇
  2000年   611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再血管化及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的早期再血管化,以及增强移植体血供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75只大耳白兔制作成左前肢正中神经2.0cm缺损,随机分成3组:A组,带蒂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移植;B组,人工神经移植体桥接神经缺损;C组,自体神经桥接神经缺损,作为对照组。术后3、7和14d应用伊凡思蓝(evans blue bound to albumin,EBA)毛细血管造影,检测各组移植体的再血管化;术后12周通过电生理、光镜、透射电镜等检测评估神经再生的效果。结果 A、C组术后3d移植神经出现再血管化,7d和14d再血管化程度逐渐增强;B组7d出现再血管化,与A、C组比较,再血管化延迟。术后12周,A组和C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神经内纤维组织面积及面积比、髓鞘厚度、髓鞘直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网膜包裹人工神经移植体可促进移植体早期再血管化,增强移植体血供,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离体肾脏保存过程中bcl-2蛋白、bcl-2mRNA表达及他可莫司(FKS06)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建立离体肾脏模型。对照组将离体肾脏置于常规4℃ UW保存液中;实验组在上液中加入FK506,分别检测肾脏保存2、4、8、16h后bcl-2蛋白、bcl-2m RNA表达。结果实验组4、8、16h后bcl-2蛋白、bcl-2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K506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bcl-2mRNA表达,减轻离体肾脏保存过程中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3.
伴神经浸润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理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伴神经浸润的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探讨伴神经浸润的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及远期存活率。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311例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组89例、无神经浸润组222例)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浸润是肝门部胆管癌的一种重要转移方式。伴神经浸润组的89例肝门部胆管癌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65.59%、22.71%、14.83%,无神经浸润组的22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0.62%、35.14%、24.98%,无神经浸润组存活率明显高于神经浸润组(P=0.037)。结论肿瘤的分化程度、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治性切除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式。伴神经浸润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预后较差,远期疗效仍无显著改善,根治性切除术可望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4.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与患者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我国自1997年开展无张力疝修补以来,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约15万人次接受这一手术,但其术后5年复发率为1.0%~3.0%,有的高达6.1%,较美国1%的复发率高3~6倍。为了阐明术后复发的原因,有必要对复发疝的概念作一说明。我们将复发疝分为真性复发疝和假性复发疝两类。所谓真性复发疝,即疝的解剖部位、临床类型与原手术的解剖部位、临床类型完全相同,或是在原手术部位所发生的疝。所谓假性复发疝,即疝的解剖部位、临床类型与原手术的解剖部位、临床类型完全不同,或是在原手术部位以外发生的疝。这类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第一次疝手术时已存在有另一个…  相似文献   
115.
促红细胞生成素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造血细胞生长因子,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贫血。近年来其非造血生物作用逐渐引起关注,EPO具有组织保护作用,这一作用涉及多种不同组织和细胞,心肌保护一直是心血管病研究领域重要、关键的课题。EPO对心肌保护的作用近两年已渐有报道,这无疑为临床心肌保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现就EPO心肌保护作用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观察快速心房起搏对家兔心房L型钙通道亚单位和Kv4.3钾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家兔36只,随机分成6组,经右颈外静脉穿刺置入电极于右房,分别给予0、3、6、12、24或48h快速心房起搏,停止起搏后取右房组织,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各时相点L型钙通道α1c,β1,α2亚单位,钾通道Kv4.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L型钙通道α1c、β1亚单位在快速起搏6h后表达水平下调,并随着起搏时间的延长进一步下调。α2亚单位的mRNA表达在各时相点无显著差异。Kv4.3的mRNA的表达在快速起搏的24h和48h下降分别达55.50%(P<0.01)和59.12%(P<0.01)。48h后下降达到一个平台期。结论快速心房起搏可导致L型钙通道亚单位和Kv4.3钾通道mRNA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17.
膨体聚四氟乙烯假体在隆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假体在隆鼻术的应用体会。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5年6月,采用国产e-PTFE假体为87例求美者行隆鼻术,并对假体的设计、雕刻、制作及置入时的注意事项进行介绍。结果随访其中的81例求美者3~12个月,3例求美者于术后7d时发现鼻背部有轻度不对称,经手法按压得到矫正;1例求美者术后3d因污染了术区造成感染,将假体取出,6个月后重新隆鼻,效果较好;余77例求美者效果满意。结论采用国产e-PTFE假体行隆鼻术,特别是修复鼻尖低平者具有安全、手感好、外形逼真、并发症少等优点。e-PTFE是一种较理想的隆鼻材料。  相似文献   
118.
慢性多发性肌炎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多发性肌炎的发病机制、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慢性多发性肌炎患者临床表现、肌酶学和肌电图检查结果,总结肌肉病理学特征。结果慢性多发性肌炎以四肢近端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血清酶谱轻-中度增高,肌电图以肌源性损害为主,病理改变为灶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与再生肌纤维共存。结论临床特点结合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慢性多发性肌炎的诊断,多数患者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CPM在髌骨骨折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早期应用CPM治疗髌骨骨折行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后病人156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8%。结论 在髌骨骨折行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后早期应用CMP,可显著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0.
医科研究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了解在校研究生睡眠质量情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 ,对 2 44名在校研究生进行睡眠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并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以PSQI总分≥ 8分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 ,有 7.8%的研究生有睡眠质量问题 ,男女生的比例分别为 6.7%和 10 .0 % ;睡眠状况不佳主要体现在日间功能障碍( 3 4.0 % )、睡眠时间不足 ( 2 4.6% ) ,入睡慢 ( 13 .9)和自感睡眠质量不佳 ( 11.1% )。研究生中博士和硕士 ,男性和女性 ,已婚者与未婚者的睡眠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睡眠质量不同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异 (P<0 .0 0 1) ,两两比较发现 ,睡眠越好 ,心理健康状况也越好 (P <0 .0 5 ) ;相关分析表明PSQI总分与SCL 90总均分间有显著的相关 (r =0 .5 0 1)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影响睡眠质量的心理症状因子主要为强迫和焦虑 ,这两个因素可解释PSQI总分变异的 2 6.4%。结论心理因素对研究生的睡眠质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