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585篇
  免费   11823篇
  国内免费   7788篇
耳鼻咽喉   1370篇
儿科学   1955篇
妇产科学   940篇
基础医学   11570篇
口腔科学   2274篇
临床医学   14644篇
内科学   17633篇
皮肤病学   1637篇
神经病学   5691篇
特种医学   55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15017篇
综合类   27118篇
现状与发展   42篇
一般理论   10篇
预防医学   11619篇
眼科学   2211篇
药学   13633篇
  132篇
中国医学   8216篇
肿瘤学   8913篇
  2024年   325篇
  2023年   1294篇
  2022年   3059篇
  2021年   5198篇
  2020年   3983篇
  2019年   3045篇
  2018年   3269篇
  2017年   3675篇
  2016年   3499篇
  2015年   5508篇
  2014年   7167篇
  2013年   7748篇
  2012年   11507篇
  2011年   12217篇
  2010年   9840篇
  2009年   8571篇
  2008年   9524篇
  2007年   9523篇
  2006年   8451篇
  2005年   7474篇
  2004年   5444篇
  2003年   5099篇
  2002年   4270篇
  2001年   2804篇
  2000年   2159篇
  1999年   1257篇
  1998年   751篇
  1997年   750篇
  1996年   504篇
  1995年   455篇
  1994年   396篇
  1993年   244篇
  1992年   208篇
  1991年   175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1篇
  1978年   19篇
  1975年   16篇
  1974年   12篇
  1973年   16篇
  1972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究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方法:72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PR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灰度差异、时间指标、瘢痕程度、疼痛、不良反应及视觉评估。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6.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灰度差异率均减小,且观察组患者的灰度差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炎性渗出时间、红肿时间、愈合时间、停工时间及瘢痕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疼痛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PRP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瘢痕程度,减少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迅速回归正常工作与生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探讨肛肠疾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应用。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行手术治疗的826例肛肠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246例、单纯外剥内扎术115例、外剥内扎结合内痔套扎术(Automatic Ligation of Hemorrhoids,RPH)153例、低位肛瘘切除术177例、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135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测定肛管直肠压力。结果: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术前,肛管舒张压高于术前(P<0.05),但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单纯外剥内扎术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术前,肛管舒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术前(P<0.05);外剥内扎结合内痔套扎术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术前,肛管舒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术前(P<0.05);低位肛瘘切除术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均高于术前(P<0.05),而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术后直肠静息压高于术前,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低于术前(P<0.05),而与肛管最大收缩压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肛肠疾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准确判断手术效果及患者恢复情况,为医师的进一步诊治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4.
55.
56.
目的:采用DPPH体系测定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利用液质联用(HPLC-MS/MS)技术分析了活性较高的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特征性成分。方法:对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及水部位。考察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能力以及通过液质联用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HPLC-ESI-Q-TOF-MS)技术对其活性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液质联用(LC-MS/MS),C_(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ESI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质谱数据分析,并与对照品及文献对照,对其进行成分鉴定。结果: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都具有清除力,其中乙酸乙酯部位的清除能力最强。通过其质谱数据分析,并与对照品及相关文献对照,共鉴定出11个化合物。结论:应用DPPH抗氧化活性筛选及HPLC-ESI-Q-TOF-MS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抗氧化活性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平卧菊三七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机体的正常止血功能依赖于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正常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及凝血/抗凝/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平衡。遗传性或获得性的血管、血小板、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等止血、凝血机制异常,均可导致机体发生自发性出血或外伤后出血不止。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止血措施对改善出血性疾病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我们现对临床常用止血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不良反应及可能导致的并发症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8.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世界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PD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PD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且合并有基础疾病,体质普遍较弱,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一旦染病则发展为重症的风险很高。中医艾灸疗法在治疗PD及防治疫病方面发挥了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通督扶阳灸法联合强壮穴艾灸治疗,既可以帮助PD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又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而防治新冠肺炎。  相似文献   
59.
冠心病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探讨一期外科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冠心病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3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1例,二尖瓣病变4例,二尖瓣退行性病变3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升主动脉瘤1例,继发孔房缺1例。因冠心病首诊入院5例,以其他器质性心脏病首诊入院8例。术前有心绞痛症状者8例,无心绞痛5例。体外循环下一期外科治疗。结果无死亡病例,13例均顺利出院。冠脉搭桥+瓣膜置换8例,冠脉搭桥+瓣膜成形3例,冠脉搭桥+Bentall+室壁瘤切除1例,冠脉搭桥+房缺修补1例。手术中搭桥1~3支,平均(1.92±0.73)支。术后1周,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为(51.77±2.64)mm,较术前[(58.92±3.81)mm]明显缩小(P<0.05)。随访3个月,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NYHA)明显提高(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虽然手术风险性和难度增加,但未得到血液重建,对患者更将是致命性的灾难,应争取一期手术。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探讨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 随访本院1993-2003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髓核摘除术病例236例,对术后腰腿痛症状未缓解或症状消失后再复发者复查X片、CT或MRI了解病因。结果手术疗效不佳者25例。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为残留髓核再突出、术后脊柱不稳倾向增加、对侧隐窝狭窄认识不足、神经根损伤、极外侧型椎问盘突出漏切、感染、术后椎管内瘢痕黏连等。全椎板切除术较椎板问开窗术更易发生椎管内瘢痕黏连(P<0.01)。结论首次手术时应尽可能取净髓核组织,对动力位摄片发现有椎问不稳倾向者行后外侧植骨或椎体问植骨融合,常规探查并妥善处理侧隐窝,牵拉神经根时间不应过长且用力轻柔。行腰椎间盘CT和MRI扫描时,应注意包括椎间盘相邻上下椎体的1/3部,以防止遗漏极外侧型椎问盘突出,尽量采用椎板间开窗术式以减少脊柱创伤,术中间断冲洗,术毕持续负压引流,以减少术后黏连,术中应严格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