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12篇
  免费   4702篇
  国内免费   3135篇
耳鼻咽喉   457篇
儿科学   486篇
妇产科学   584篇
基础医学   4286篇
口腔科学   724篇
临床医学   5445篇
内科学   5818篇
皮肤病学   461篇
神经病学   1784篇
特种医学   15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4257篇
综合类   8673篇
现状与发展   18篇
一般理论   5篇
预防医学   3853篇
眼科学   972篇
药学   4771篇
  49篇
中国医学   2771篇
肿瘤学   3436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569篇
  2022年   1538篇
  2021年   2011篇
  2020年   1570篇
  2019年   1370篇
  2018年   1422篇
  2017年   1476篇
  2016年   1293篇
  2015年   1940篇
  2014年   2407篇
  2013年   2473篇
  2012年   3304篇
  2011年   3442篇
  2010年   2559篇
  2009年   2167篇
  2008年   2415篇
  2007年   2446篇
  2006年   2257篇
  2005年   2081篇
  2004年   1828篇
  2003年   2067篇
  2002年   1765篇
  2001年   1392篇
  2000年   967篇
  1999年   774篇
  1998年   447篇
  1997年   442篇
  1996年   276篇
  1995年   273篇
  1994年   246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7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8篇
  197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原发大肠癌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同时性多原发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行同期手术切除,根治性切除22例(78.57%)。5年生存率为57.1%,10年分别为35.7%,与同期大肠单癌病例根治性切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时性多原发大肠癌根治性手术的效果与大肠单癌行根治性手术的效果相似,治疗原则是根治性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植管后2周内开始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的患者与2周后PD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预后情况,为临床上肾功能衰竭需要进行及时透析治疗的患者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患者个体病情将作者医院收治的140例需要进行PD治疗的患者分成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85),其中观察组主要是因为病情紧急必须在植管后2周内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对照组为2周后开始规律腹膜透析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差异以及对患者进行至少5年的随访生存率差异。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血钾、肌酐、每日尿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6.696,7.305,3.144,4.547,4.736;对照组t=10.615,13.892,3.000,8.367,8.428,P<0.05);透析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各指标进行对比,收缩压、舒张压、肌酐、每日尿量上对照组优于观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11,7.562,2.504,2.828,P<0.05)。观察组在脑血管意外、充血性心衰、腹膜炎的发生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4.701个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7.995个月,两组log-rank检验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8,P>0.05)。结论植管后2周内开始行腹膜透析的患者与2周后开始PD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要差一些,但是对生存预后却没有影响,对于需要及时透析治疗的患者可以行植管后2周内开始行PD治疗。  相似文献   
993.

Background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s the most common sustained arrhythmia, and pulmonary veins (PV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riggering AF. Angiotensin (Ang)‐(1‐7) regulates calcium (Ca2+) homoeostasis and also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cardiovascular pathophysiology. However, the role of Ang‐(1‐7) in PV arrhythmogenesis remains unclear.

Materials and methods

Conventional microelectrodes, whole‐cell patch‐clamp and the fluo‐3 fluorimetric ratio technique were used to record ionic currents and intracellular Ca2+ in isolated rabbit PV preparations and in single isolated PV cardiomyocytes, before and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Ang‐(1‐7).

Results

Ang (1‐7) concentration dependently (0.1, 1, 10 and 100 nmol/L) decreased PV spontaneous electrical activity. Ang‐(1‐7) (100 nmol/L) decreased the late sodium (Na+), L‐type Ca2+ and Na+‐Ca2+ exchanger currents, but did not affect the voltage‐dependent Na+ current in PV cardiomyocytes. In addition, Ang‐(1‐7) decreased intracellular Ca2+ transient and 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2+ content in PV cardiomyocytes. A779 (a Mas receptor blocker, 3 μmol/L), L‐NAME (a NO synthesis inhibitor, 100 μmol/L) or wortmannin (a specific PI3K inhibitor, 10 nmol/L) attenuated the effects of Ang‐(1‐7) (100 nmol/L) on PV spontaneous electric activity.

Conclusion

Ang‐(1‐7) regulates PV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a2+ homoeostasis via Mas/PI3K/eNOS signalling pathway.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方法 采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病例(症状表现),建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的数据库.最后采用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证候可分为毒瘀神络、气阴两虚,毒瘀神络、气阳两虚和毒瘀神络、阴阳两虚三类.结论 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目前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出现的证型.  相似文献   
995.
章亚成教授认为,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MLPD)的治疗在于使原本失衡的阴阳气血重新恢复动态平衡,患者表现出的顽固性盗汗也可理解为相同病因病机所生,应同样以“和法”为基本治疗原则.对于MLPD且顽固性盗汗的用药,强调在辨证的基础上使用较平和的药物以纠其偏,如对于营卫不和之证,选用桂枝配白芍,一散一收,调和营卫;对于血瘀之证切不可盲目选用攻利破瘀之品免伤正气,而以和血为上;对于邪热之证,不可过用寒凉之品伤及阳气,而应透热固表,佐以清热,选药以药性平和为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评价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T-SPOT.TB)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活动性肺结核组(观察组)120例和非结核病组(对照组)84例共计204例,两组患者均行结核菌素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血清结核抗体检测(TB-Ab),T-SPOT.TB检测,比较三种方法对活动性肺结核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外周血T-SPOT.TB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敏感度为90.0%,明显高于TST(50.0%)和TB-Ab(55.8%)(P<0.05);外周血T-SPOT.TB、TST、TB-Ab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特异度分别为70.2%,65.5%,66.7%,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POT.TB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TST(81.2%vs 67.4%,P<0.05),但与TB-A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2%vs 70.5%,P>0.05);T-SPOT.TB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阴性预测值为83.0%,明显高于TST(47.8%)和TB-Ab(51.4%)(P<0.05)。结论 T-SPOT.TB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较好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TST检测及结核抗体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了解在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的导管感染情况,研究鼻胆管导管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218例行ERCP术后放置鼻胆管患者的导管感染率、相应的感染源及感染途径、感染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ERCP手术放置鼻胆管导管感染率为7.3%,感染源有胃肠道、导管堵塞及胆管自身因素;感染细菌培养结果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结论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鼻胆管引流术后发生鼻胆管导管感染的概率低(7.3%),感染途径主要为胆肠逆行感染及经血、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雌雄激素联合作用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小鼠行去势手术后通过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通过给予不同激素将老鼠分为5组。造模结束后采集小鼠血液,一部分小鼠分离血清检测小鼠血脂水平,一部分小鼠分离血浆检测凝血功能。结果 高脂饮食后,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时间明显缩短(P<0.05),给予雌雄激素联合治疗后,与造模组相比,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时间明显延长(P<0.05),而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雌雄激素联合治疗可以调节血脂,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调节凝血功能,提示雌雄激素联合作用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为冠心病的激素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回顾性评价肝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经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化疗栓塞的安全性、技术成功率及远期疗效。方法6例肝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经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并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YM‐Lip)实施完全性充填栓塞治疗,术后6、12、36个月行多排螺旋C T增强检查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以评价远期疗效。结果肝多发海绵状血管瘤6例中共栓塞病灶26个,其中,成功栓塞病灶数分别为15个1例、2个4例、3个1例。26个病灶均不同程度缩小,其中,C T显示术后6、12、36个月被栓塞病灶直径缩小超过50%、直径缩小小于或等于50%、病灶消失分别为38%(10/26)、54%(14/26)、8%(2/26),62%(16/26)、23%(6/26)、15%(4/26),69%(18/26)、12%(3/26)、19%(5/26)。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前后病灶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经动脉超选择栓塞技术操作成功率高、微创、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评价采用的APL2008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现状及预后。方法对2008~2014年新诊43例A PL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进入A PL2008方案治疗的28例患儿进行疗效统计,总结治疗方案和现状。结果本组患儿中位年龄8岁4个月,男28例,女15例,以感染、贫血、出血、发热伴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标、中、高危组所占比例分别为27.9%、48.8%和23.3%。11例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骨髓形态学检查以早幼粒细胞(PMC)异常升高为主。37例患儿免疫分型共同特征表现为CD33、CD117、MPO高表达。43例进行 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率100%,同时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37例阳性,其中t (15;17)(q22;q11.2)经典遗传学异常28例,有9例少见核型。43例患者中,早期死亡4例,都死于颅内出血,11例早期放弃,28例可进行疗效分析A PL患儿中,死亡2例,复发2例,失访1例。血液学缓解(HCR)率为96.4%,4年总生存(OS)率和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85.9±7.6)%和(80.4±8.8)%,去除不规范治疗患儿,2年OS和EFS率分别为(94.7±5.1)%和(88.9±7.4)%。结论 APL的临床表现以贫血、出血、发热伴浸润为主要特征。APL的PML/RARa融合基因与形态学诊断、免疫分型及染色体符合率分别为95.3%、90.2%和86.5%。APL2008方案治疗儿童A PL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