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692篇
  免费   15858篇
  国内免费   11162篇
耳鼻咽喉   1735篇
儿科学   2240篇
妇产科学   1377篇
基础医学   15089篇
口腔科学   2870篇
临床医学   20184篇
内科学   20406篇
皮肤病学   1928篇
神经病学   6536篇
特种医学   61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8篇
外科学   17007篇
综合类   35617篇
现状与发展   49篇
一般理论   10篇
预防医学   14051篇
眼科学   3661篇
药学   17543篇
  195篇
中国医学   12654篇
肿瘤学   12295篇
  2024年   631篇
  2023年   2315篇
  2022年   5975篇
  2021年   7750篇
  2020年   6238篇
  2019年   4726篇
  2018年   5115篇
  2017年   5206篇
  2016年   4911篇
  2015年   7801篇
  2014年   9510篇
  2013年   9915篇
  2012年   14304篇
  2011年   15353篇
  2010年   11611篇
  2009年   9693篇
  2008年   10868篇
  2007年   10441篇
  2006年   9762篇
  2005年   8277篇
  2004年   5856篇
  2003年   5505篇
  2002年   4535篇
  2001年   3438篇
  2000年   2644篇
  1999年   2024篇
  1998年   1166篇
  1997年   1116篇
  1996年   878篇
  1995年   793篇
  1994年   606篇
  1993年   384篇
  1992年   405篇
  1991年   329篇
  1990年   301篇
  1989年   230篇
  1988年   201篇
  1987年   193篇
  1986年   143篇
  1985年   111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42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19篇
  1974年   22篇
  1973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 2 0 0 2年间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 89例 ,时间 5~ 196个月 ,平均 6 8 9个月。复发 5例 ,无死亡 ,未发现远处转移。因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而发现微小癌 38例 ,另 5 1例术前怀疑为癌 ,经活检发现微小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4 0例 ,最多发生在颈深上、中组和气管食管沟组淋巴结。腺叶多发结节转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发结节。不同大小的原发肿瘤 (≤ 5mm ;>5mm)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其差异有显著性。是否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对局部复发率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术前触诊、B超检查、术中探查及冰冻组织切片对提高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非常重要。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切除范围 ,疗效是同样的。建议区分两类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一类良性进展 ,应以保守性手术为主 ;另一类侵袭性进展 ,有不良预后 ,应行积极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92.
直肠癌系膜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系膜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 2 6例患者取淋巴结 4 4 3枚 ,应用淋巴结显示液处理全直肠系膜切除的直肠癌标本 ,对切取的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测。结果 2 3例(88 5 % )患者的 1 2 8枚 (2 8 9% )淋巴结发现肿瘤转移 ,淋巴结直径≤ 0 5cm者 76枚 (5 9% )。转移病例中 ,后壁直肠癌 1 4例 ,71枚淋巴结有肿瘤转移 ,6 8枚分布于直肠上动脉旁。侧壁直肠癌 9例 ,5 7枚淋巴结有肿瘤转移 ,其中同侧直肠上动脉分支旁转移 2 9枚 ,对侧 7枚 ,同侧直肠中动脉旁转移4枚、对侧无转移。结论后壁直肠癌转移主要为上行扩散 ,侧壁直肠癌可伴有侧方淋巴结受累 ,并以肿瘤同侧淋巴结转移为主  相似文献   
993.
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2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治疗的远期疗效 ,探讨围手术期的特殊处理。方法对 1 974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0 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依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结果术后并发症 1 8例 (8 9% ) ,远期随访 1 89例 ,有效组 1 5 9例 ,(其中显效 96例 ,良好 6 3例 ) ,无效组 30例 ,远期死亡 6例 (3 2 % )。术后血小板上升速度 1周内≥ 1 0 0× 1 0 9/L者共 1 1 8例 ,有效组 1 1 0例 ,占有效组 6 9 2 % ,无效组 8例 ,占无效组 2 6 7% (χ2 =1 9 4 5 ,P <0 0 1 ) ;术后血小板上升峰值≥ 2 0 0× 1 0 9/L者 5 6例 ,有效组 5 4例 ,占有效组 34 0 % ,无效组 2例 ,占无效组 6 7% (χ2 =9 0 3,P <0 0 1 )。脾脏病理定量检查与术后远期疗效相关。结论 术后 1周内血小板≥ 1 0 0× 1 0 9/L或血小板峰值≥ 2 0 0× 1 0 9/L者均预示脾切除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94.
胫骨下段解剖型钢板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 探讨胫骨下段解剖型钢板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2年3月期间对21例胫骨远端骨折(AO/ASIF分类:A1型3例,A2型5例,A3型4例,B1型3例,C1型4例,C2型2例)采用间接复位、小切口手术人路、胫骨下段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1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7个月,骨折均获愈合,临床愈合时间3-5个月,无畸形愈合及钢板折弯或断裂,治愈后89%伤肢基本恢复正常活动,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胫骨下段解剖型钢板设计合理,固定效果良好,结合间接复位、小切口技术对骨折进行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内固定要求,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单开门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15例,均行单开门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JOA、Frankel分级及影像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平均随访2年5个月,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为35.83%,Frankel分级B→C1例,C→C2例,C→D7例,D→D2例,D→E3例。影像学检查示15例颈椎生理屈度正常,未发现有再“关门”及不稳定现象。结论 单开门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由于重建了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对于改善和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6.
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外科的技术进步使得脊柱骨折治疗出现了理念上和方法上的变化。椎弓根螺钉等各种内固定的使用、上颈椎等复杂部位内固定的实现、固定的微创化、计算机导航技术的发展使固定实现了准确化。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进步使得大量的脊柱骨折从保守治疗转为积极的手术治疗,患者的康复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但新技术的使用不当也会给患者带来危害,在积极应用新技术的同时,如何规范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也是我们应该认真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997.
AO跟骨钢板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用AO跟骨钢板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经验。方法 对15例18足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用AO跟骨钢板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Kerr设计的跟骨骨折百分评分系统作为疗效评定标准。结果 18足骨折术后全部得到随访,时间7~39个月,平均11.6个月,优良率83.3%。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以前期为主,主要是皮缘坏死。结论 开放复位AO跟骨钢板内固定是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良好方法。临床治疗效果与跟骨后距下关节面、跟骨的Bohler氏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的长、宽、高等的复位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通过门静脉系统局部应用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对于肝转移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门静脉注射 2× 10 5个MCA 2 0 5肿瘤细胞建立小鼠肝转移肿瘤模型 ,同时脾脏被移植到皮下 ,作为反复多次向门静脉系统注射的途径。第 3~ 7天 ,0 1μgIL 12通过腹腔或脾脏注射 ,同时对照组中通过脾脏注射等体积的平衡盐水。第 2 1天检查肝转移肿瘤的情况。结果 在肝转移模型中 ,IL 12腹腔注射组和IL 12脾脏注射组的肝脏重量 (1 33± 0 0 8)g和 (1 2 9± 0 0 7)g明显小于对照组 (1 92± 0 17)g ,P <0 0 5 ,IL 12腹腔注射组和IL 12脾脏注射组的肝脏转移结节数目 (1 5 3± 0 5 8,0 6 0± 0 89)明显少于对照组 (18 2 5± 5 71,P <0 0 5 )。在IL 12脾脏注射组中 (n =6 ) ,3只小鼠的肝脏肿瘤完全消失。结论 通过门静脉系统局部应用IL 12是治疗肝转移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9.
Cervifix在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并高位颈髓压迫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Cervifix内固定系统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并脊髓不全损伤的价值。方法:36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并脊髓不全损伤行后路融合、Cervifix内固定。男23例、女13例,年龄15~62岁,平均38.3岁。陈旧性外伤21例,先天性畸形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寰椎前脱位6例。结果:随访8~42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脊髓功能按JOA17分法评定,改善率为71.4%。全部患者均获骨性融合,内置物无松动、断裂及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结论:Cervifix内固定可提供坚强有效的节段性固定,提高融合率。同时,可预防单纯减压融合术后早期失稳导致的高位脊髓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照射在预防手术部位瘢痕疙瘩复发的效果。方法:瘢痕疙瘩术后第1天起手术部位给予电子线照射1~2周,剂量150~300cGY/次,2~5次/周,总剂量1050~2500cGY。结果: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照射的伤口无明显缝线反应,愈合良好,无裂开,瘢痕呈细线状,随访病例手术部位未见瘢痕疙瘩复发。结论: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治疗是预防瘢痕疙瘩复发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