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665篇
  免费   15231篇
  国内免费   8698篇
耳鼻咽喉   1277篇
儿科学   2520篇
妇产科学   900篇
基础医学   9312篇
口腔科学   3083篇
临床医学   19270篇
内科学   13605篇
皮肤病学   1710篇
神经病学   3336篇
特种医学   56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3765篇
综合类   44805篇
现状与发展   42篇
预防医学   19047篇
眼科学   2020篇
药学   19305篇
  193篇
中国医学   15317篇
肿瘤学   7415篇
  2024年   591篇
  2023年   1791篇
  2022年   4659篇
  2021年   5843篇
  2020年   5190篇
  2019年   2867篇
  2018年   2988篇
  2017年   4227篇
  2016年   3195篇
  2015年   5899篇
  2014年   8062篇
  2013年   9783篇
  2012年   13945篇
  2011年   14797篇
  2010年   13599篇
  2009年   12291篇
  2008年   12481篇
  2007年   12439篇
  2006年   11116篇
  2005年   8700篇
  2004年   6920篇
  2003年   6140篇
  2002年   4843篇
  2001年   4379篇
  2000年   3019篇
  1999年   1071篇
  1998年   279篇
  1997年   269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3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14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某些蛋白翻译水平的激活和抑制对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起到重要的时空调节作用.在果蝇中,Bicaudal-c(dBic-C)基因产物被认为是一种能与RNA结合的蛋白质分子,并对转录后水平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dBic-C基因的突变会导致果蝇缺失头部结构和重复的尾部结构,故而命名为双尾-C基因.后来又在多个不同物种(如线虫、爪蟾、小鼠)中发现dBic-C的同源基因,并且这些同源基因的蛋白质产物高度保守.小鼠的Bicaudal-C基因(Biccl)定位于10号染色体的C1区域,其蛋白质N端含有KH结构域,用于介导蛋白质与RNA的相瓦作用;C端的SAM结构域则在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结合中发挥作用.目前已发现3种与Biccl基因相关的小鼠突变体模型jcpk、bpk和67Gso,这些小鼠突变体中Biccl基因在不同位点发生突变,产生异常的蛋白质产物,结果导致小鼠肾脏发生胞囊化,并且影响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形态及功能,病理表型特征与人类的多囊肾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极为相似.本文通过总结和同顾Bicaudal-C基因研究的成果和进展,揭示该基因在生物体发育和器官形成中的作用,为深入研究这一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在高转移人乳腺癌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对肿瘤生长及运动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转染显性负性突变的ⅠκBα重组质粒入高转移乳腺癌细胞MDA-MB-231、MDA-MB-435,筛选并鉴定稳定转染的细胞株;凝胶迁移实验观察核因子κB活性,细胞生长曲线、平板集落形成试验及Millicell-PCF培养小室观察质粒转染对细胞生长和趋化运动的影响。结果: 乳腺癌MDA-MB-231、MDA-MB-435细胞中存在高NF-κB组成型激活,稳定转染显性负性的ⅠκBα质粒后,细胞NF-κB活性下调,在不明显影响细胞生长、克隆形成的情况下,抑制高转移乳腺癌细胞株的运动能力。结论: 在体外,抑制NF-κB通路,可明显抑制高转移乳腺癌细胞株的运动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新基因SNC6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SNC66表达水平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以β-actin为对照,对20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正常胃粘膜的石蜡切片,进行原位cRNA/mRNA分子杂交和原位RT-PCR扩增。 结果:两种检测方法表明,SNC66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都呈强阳性表达。而在胃癌组织中,原位分子杂交检测表明,20例标本SNC66不表达和弱阳性表达各8例,强阳性表达4例。原位RT-PCR检测表明,当循环数为10时,此20例胃癌标本中不表达、弱阳性和呈强阳性表达数分别为6,9和5;而当循环数为25时,则4例不表达,16例呈强阳性表达。 结论:SNC66基因在胃癌组织中存在明显的表达降低和表达缺陷。SNC66可以作为一个胃癌负相关基因加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血压变异性 (BPV)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方法 老年性高血压患者 10 0例 ,根据左室重量指数 [LVMI]分为两组 :左室肥厚组和非左室肥厚组 ,进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以各时段 (日间、夜间及 2 4小时 )血压的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的量化指标 .结果 左室肥厚组日间、夜间及 2 4小时收缩压BPV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 (p <0 .0 1) ,日间、夜间及 2 4小时收缩压BPV与LVMI呈正相关 ,舒张压BPV与LVMI无相关性 .结论 收缩压BPV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发生和肥厚程度有关 ,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出现左室肥厚 ,在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时 ,要注意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995.
脐血CD34+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T淋巴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利用人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T淋巴细胞的方法,为研究T细胞生物学特性及细胞免疫提供技术平台。方法:MACS方法分离人脐带CD34^ 细胞接种到人胎儿胸腺基质单层细胞上,IMDM液体培养基含20%人AB血清并加入FL、IL-12、IL-7和IL-2细胞因子组合,于培养7、14、21、28、35、42天取非贴壁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型进行检测,并进行细胞形态学分析。结果:2周后,CD4^ CD8^ 非成熟T淋巴细胞占细胞总数的0.3%-13.3%,4-5周CD4^ CD8^ T淋巴细胞达到高峰占16.6%-26.5%,且CD3^ CD4^ CD8^ 和CD3^ CD4^-CD8^ T淋巴细胞逐渐增多,6周后达26.5%~64.9%和11.6%-38.9%。培养成熟的T淋巴细胞经PHA IL-2刺激后瑞氏染色鉴定可见大原始淋巴细胞存在。结论:利用人脐血CD34^ 在体外人胎儿胸腺基质单层细胞上加FL、IL-12、IL-7和IL-2细胞因子组合条件下,可诱导分化出T淋巴细胞,并且培养的T细胞对有丝分裂素刺激有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经含rhGM-CSF(100 μg/L)和rhIL-4(20 μg/L)的Cellgro培养,使其分化为DC。DC与100 mg/L天然的或氧化修饰的LDL孵育72 h后,采用透射电镜和尼罗红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沉积,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CD1a,CD40,CD86,HLA-DR),混合T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FITC-dextran检测DC吞噬功能,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Th1/Th2 (IL-12/IL-2)细胞因子的浓度。 结果: ox-LDL可诱导DC形成泡沫细胞,而天然的LDL无此作用。经ox-LDL处理的DC吞噬作用明显弱于天然的LDL,而对T细胞增殖作用却明显强于天然的LDL;可明显上调CD80(72.4±9.6 vs 89.5±10.1, P<0.01), CD86(67.2±8.8 vs 80.2±11.6, P<0.01), HLA-DR(80.6±9.8 vs 86.6±10.8, P<0.01) 和CD1a(40.2±10.3 vs 60.2±9.3, P<0.01)的表达,明显促进DC细胞因子IL-12[(44.3±8.9)ng/L vs (65.1±10.4)ng/L, P<0.05]的分泌,但却降低IL-2[(43.6±7.8)ng/L vs (10.0±4.5)ng/L, P<0.01]。 结论: DC可通过摄取ox-LDL形成泡沫细胞,而后者与成熟DC的功能相似,说明DC可能是泡沫细胞新的来源,在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病理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转染对人内皮细胞MI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中由血管紧张素(Ang)II诱导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的影响。方法:克隆和构建含人ACE2基因全长的重组质粒(pACE2),并将之转染入人血管内皮细胞中。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转染细胞中的MIF 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Ang Ⅱ(100 nmol/L)和Ang IV(100 nmol/L)刺激后均可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中MIF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1)。pACE2基因转染可明显抑制内皮细胞中由Ang II和Ang IV诱导的MIF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 ACE2基因过表达可明显抑制人内皮细胞中炎症介质MIF的表达,提示ACE2基因具有一定的抗炎症效应。通过调节ACE2基因的活性和表达,很可能为炎症相关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通过通道蛋白特定位点(P266T)突变,观察对ATP敏感性钾通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方法: 将Kir6.2及其突变子P266T的cDNA导入人胚肾细胞,表达ATP敏感性钾通道,用膜片钳方法研究KATP电生理特性。 结果: KATP(P266T)开放能力是野生型的2倍; KATP(P266T)密度仅是野生型20%; KATP(P266T)对ATP敏感性降低;对pH敏感性增高。 结论: KATP特定位点(P266T)突变可改变KATP电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999.
补阳还五汤对红核脊髓束横断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YHWD)对红核脊髓束横断后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正常组;2.实验组:C3-4右侧红核脊髓束横断后灌服补阳还五汤;3.对照组:C3-4右侧红核脊髓束横断后灌服蒸馏水;用FG逆行示踪定位红核脊髓束神经元在红核的分布。动物存活8周后,Nissl染色计数红核脊髓束神经元并计算其平均截面积。结果:红核神经元的数目和平均截面积实验组分别减少了22%和35%,对照组分别减少了42%和64%。结论:BYHWT不仅提高了轴突横断后红核神经元的存活率,还对其萎缩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物质成瘾Stroop任务是考察物质成瘾者对成瘾相关刺激产生注意偏向的一种研究范式。研究者们采用多种实验任务和研究方法,对物质成瘾Stroop干扰产生的心理机制进行了考察,并提出了几种理论解释,但目前这些理论解释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