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52篇
  免费   4874篇
  国内免费   2644篇
耳鼻咽喉   441篇
儿科学   725篇
妇产科学   372篇
基础医学   2641篇
口腔科学   834篇
临床医学   5509篇
内科学   3979篇
皮肤病学   428篇
神经病学   841篇
特种医学   1607篇
外科学   4123篇
综合类   13186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5552篇
眼科学   742篇
药学   5951篇
  65篇
中国医学   5648篇
肿瘤学   2116篇
  2024年   237篇
  2023年   658篇
  2022年   1571篇
  2021年   1966篇
  2020年   1706篇
  2019年   892篇
  2018年   917篇
  2017年   1275篇
  2016年   976篇
  2015年   1924篇
  2014年   2430篇
  2013年   3161篇
  2012年   4618篇
  2011年   4862篇
  2010年   4415篇
  2009年   3853篇
  2008年   3815篇
  2007年   3634篇
  2006年   3168篇
  2005年   2430篇
  2004年   1751篇
  2003年   1360篇
  2002年   1012篇
  2001年   887篇
  2000年   667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6 4例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患者分为 2组 ,A组 33例口服氟伐他汀 80mg/d ,B组 31例口服氟伐他汀 2 0mg/d ,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A组服药 2周后 ,血清TC ,TG ,LDL -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分别降低 2 4 .6 5 % ,2 5 .0 8% ,32 .0 3% (P <0 .0 0 1) ;B组分别降低4 .83% ,0 .33% ,5 .87% (P >0 .0 5 )。以上结果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别。A组服用 2周时降低TC ,TG ,LDL -C的显效率及降低TC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氟伐他汀治疗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时 ,治疗效果与剂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对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患者应采用大剂量氟伐他汀方法 ,对及时纠正高脂血症、改善病情有利  相似文献   
72.
通脉口服液治疗慢性肾炎气虚血瘀证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纯中药制剂通脉口服液对慢性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按要求选择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给予通脉口服液(含黄芪、三七等),对照组30例给予金水宝口服液。疗程均为6月。观察用药前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肾功能、尿蛋白、免疫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6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脉口服液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改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含量、调整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脂等作用。  相似文献   
73.
千斤拔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建华  高丽欣  高玉琼  霍昕 《中成药》2003,25(6):485-487
目的:研究千斤拔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千斤拔(Radix Flemingiae philippinensis)挥发油,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39个化学成分,其中相对百分率含量大于4%的分别确定为α—雪松烯(1),γ—雪松烯(2),β—雪松烯(3),β—愈创烯(4),Italiccnc(5)。结论:千斤拔挥发油中近80%成分已查清。  相似文献   
74.
目的:揭示补阳还五汤及拆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并研究方剂配伍的意义。方法:通过四血管结扎法制作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总方组与拆方黄芪组、活血组药物对模型血清、脑组织S0D、MDA及NO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脑组织MDA及NO含量明显增高,SOD含量明显降低;总方组与拆方黄芪组、活血组能降低MDA及NO含量,升高SOD含量,总方组作用最强。结论:补阳还五汤及拆方通过抗自由基,达到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总方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拆方组,符合方剂学“整体取性原理”。  相似文献   
75.
目的:调查近期天津市社区和院内获得性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市八家三级甲等医院于2001年2月—2002年2月分离的95株阴沟肠杆菌。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阴沟肠杆菌感染中患者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见,占53.7%。主要疾病是肺感染,占85.3%。阴沟肠杆菌临床株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最高,其次是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和氨节西林,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44.4%—66.7%。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对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25%和29.5%。结论:治疗阴沟肠杆菌引起的感染要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及氨基糖甙类抗菌药,重症感染可用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76.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了海产野生型眼点拟微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及其抗除草剂Sandoz9785的细胞培养物在生长和脂肪酸组成方面的特性。结果表明,野生型藻株对Sandoz 9785较为敏感,除草剂用量为50μmol·L~(-1)时其生长的被抑制率为75%。在除草剂抑制作用下,野生型细胞的总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而EPA含量显著提高。在160μmol·L~(-1)和320μmol·L~(-1)Sandoz 9785浓度下,筛选到抗除草剂的细胞培养物R160和R320,其平均比生长速率与野生型没有显著差异,细胞的总脂肪酸、16;0、16:1ω9、18:0和18:1ω9的含量都低于野生型藻株,但20:5ω3(EPA)含量则高于野生型。R160在无除草剂的培养基中EPA含量最高,可占细胞干重的3.51%,比野生型提高了30%,但与野生型差异不显著。并讨论了抗性培养物抗Sandoz 9785和积累 EPA的机理。  相似文献   
77.
卫重娟  程焱 《天津医药》2003,31(12):783-785
目的:制备大鼠实验性长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NP)模型,观察其周围神经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链脲佐菌素(STZ)注射造模后维持5个月,电镜下观察腓肠神经超微结构改变,光镜下计数有髓神经纤维。结果:STZ糖尿病大鼠出现了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体重下降和多食多饮多尿,周围神经出现了髓鞘明显变性即髓鞘板层结构破坏和瓦勒氏变性,但有髓神经纤维计数无明显变化。结论:模型成功地维持了5个月,STZDNP大鼠周围神经主要形态学改变为髓鞘变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不经分离同时测定小儿复方苯巴比妥片中四组分的含量。方法:以褶合光谱为基础,结合当前最优秀的数值计算法——偏最小二乘法(PLS法)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褶合曲线分析法。结果:小儿复方苯巴比妥片中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和苯巴比妥四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99.75,0.92%;100.47,0.56%;99.82,1.12%;100.08,0.86%。结论:该方法可以用于小儿复方苯巴比妥片剂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79.
突发性耳聋患者行为类型与某些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行为类型及发病机理。方法 调查了152例突发性耳聋病人和170例正常人的行为类型,并测定了其血浆SOD,LPO,TXA2,PGI2水平。结果 突发性耳聋病人A型性格为68.42%,而健康对照则为47.65%(p<0.01)。突发性耳聋患者不论是A型性格还是B型性格血清SOD、6-keto-PGF1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LPO、TXB2含量则高于对照组(p<0.01);突发性耳聋患者及对照组组内A型性格血浆TXB2均显著高于B型性格,A型性格6-keto-PGF1α则低于B型性格(p<0.05)。LPO、SOD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发性耳聋与行为类型密切相关。A行为易患突发性耳聋,可能与血浆高水平的TXB2、LPO和低水平的SOD、PGI2有关。  相似文献   
80.
嗅觉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刺激家兔嗅区黏膜记录的诱发电位的波形及其稳定性,探讨一种可以客观评价嗅觉功能的方法。方法:将双极刺激电极经家兔前鼻孔置于嗅区黏膜,给予电刺激,在颅顶记录嗅觉诱发电位(OEPs);改变刺激参数和部位,观察对电位潜伏期、阈值和波形的影响。结果:在颅顶前方近嗅球处记录到一组波形稳定的N1-P1-N23相复合波。潜伏期为:N1波20.6ms,P1波33.5ms,N2波58.3ms;改变刺激强度对各波无明显影响;改变刺激频率对各波影响较大,频率过高.波形分化较差。结论:正常OEPs是一组波形稳定的负-正-负3相复合波,波形稳定、重复性好,各参量可作为评价嗅觉功能变化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