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245篇
  免费   42845篇
  国内免费   26404篇
耳鼻咽喉   4388篇
儿科学   7117篇
妇产科学   2740篇
基础医学   24988篇
口腔科学   8291篇
临床医学   51890篇
内科学   35143篇
皮肤病学   4576篇
神经病学   9784篇
特种医学   17619篇
外科学   38294篇
综合类   123222篇
现状与发展   105篇
预防医学   51625篇
眼科学   5103篇
药学   53148篇
  740篇
中国医学   47255篇
肿瘤学   19466篇
  2024年   2343篇
  2023年   5587篇
  2022年   14313篇
  2021年   17706篇
  2020年   15333篇
  2019年   8169篇
  2018年   8899篇
  2017年   12267篇
  2016年   9122篇
  2015年   17120篇
  2014年   21778篇
  2013年   27909篇
  2012年   40745篇
  2011年   42788篇
  2010年   38770篇
  2009年   34543篇
  2008年   35640篇
  2007年   34772篇
  2006年   30264篇
  2005年   23642篇
  2004年   16546篇
  2003年   13683篇
  2002年   10568篇
  2001年   9547篇
  2000年   7140篇
  1999年   2444篇
  1998年   556篇
  1997年   477篇
  1996年   478篇
  1995年   357篇
  1994年   378篇
  1993年   226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98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36篇
  1965年   38篇
  1964年   37篇
  1963年   38篇
  1959年   62篇
  1958年   49篇
  1957年   38篇
  1956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禚伟  王毅  肖利华 《眼科》2015,24(3):196-200
目的 分析累及眼部的Wegener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 WG)患者的临床资料,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0年1月至2014年6月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收治的病理诊断为WG的患者17例。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分析眼部及全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及预后。主要指标 眼部及全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结果 17例患者中,女性7例。发病年龄17~65岁,平均(38.4±13.2)岁。眼部多个部位均可能受累, 包括眼球、泪腺、眼外肌、视神经及眶周软组织等。8例患者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查,7例胞浆型ANCA(c-ANCA)阳性,其中1例c-ANCA和核周型ANCA(p-ANCA)均阳性。所有患者均行眶部占位病变切除手术,术后病理学检查,主要病理改变为坏死性肉芽肿和/或血管炎。经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或联合应用局部放疗效果较好(8/11),随访期间2例患者术后复发,仍给予上述治疗达到临床缓解。2例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WG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致死性疾病,可以累及眼的任何部位,ANCA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但仍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局部放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52.
目的分析内源性眼内炎的病因、全身易感因素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13例(14眼)内源性眼内炎患者发病时的全身状况及眼部情况,玻璃体液的涂片和培养结果,治疗方法和视力愈后。结果13例(14眼)内源性眼内炎均行玻璃体液涂片和培养,阳性9例(10眼),其中细菌6例(7眼),包括革兰阳性球菌2例(2眼)、大肠埃希菌1例(1眼)、结核杆菌1例(1眼)、绿脓杆菌2例(3眼);真菌3例(3眼)。11例患者有全身易感因素。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除2眼行眼内容摘出外,其余均行玻璃体切割术,7眼保住眼球并有数指或以上视力,其中2眼最终视力〉0.05。结论内源性眼内炎的病因为全身感染性病灶或败血症的微生物感染所致,包括细菌和真菌感染,处理棘手,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视力愈后。  相似文献   
953.
中国近视患者的角膜厚度与屈光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了解我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 ,及其与屈光度的相互关系 ,并给出由屈光度预测角膜厚度的回归方程 ,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手术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OrbscanⅡ眼前节系统对 45 9例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进行检测 ,包括角膜中央直径为 2mm及角膜中周部上方、颞上、颞侧、颞下、下方、鼻下、鼻侧、鼻上、上方 9个直径为 2mm的测量区 (距视轴3mm)的平均角膜厚度 ;屈光度由 -0 5D至 -2 3 5D不等 ;并对各方位角膜厚度与屈光度作直线相关 ,如有相关性则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中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以中央区最薄 ,鼻上方最厚 ,近视眼患者角膜最薄点多位于颞下方 ( 5 2 72 % ) ;颞下及颞侧角膜厚度与屈光度呈线性负相关 (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117、 -0 10 7,P <0 0 5 0 ) ;其它部位与屈光度无相关关系 ;角膜厚度彩色地形图中均为圆形最多 ,依次为椭圆形、偏心圆形、偏心椭圆形。结论 中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的改变多位于颞下及颞侧 ,且角膜厚度随近视度数增加有变薄倾向 ;而最薄点、中央区、颞上、鼻下、鼻侧、鼻上、上方、下方角膜厚度与近视度数增加无关 ;OrbscanⅡ眼前节系统能了解角膜厚度分布情况 ,在角膜屈光手术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4.
目的 研究双眼近视伴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戴矫正镜后的斜视角大于戴矫正镜前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可能存在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双眼近视伴共同性外斜视戴矫正镜后斜视角大于矫正前的患者资料,总结其视力状态、屈光状态、调节与集合功能以及比较矫正前与戴矫正镜状态下使用三棱镜加遮盖法检查视远及视近的斜视角.结果 15例患者矫正视力正常,屈光状态呈现高度近视及近视性屈光参差,调节超前,斜视角检查:视近时屈光矫正后与矫正前斜视角平均相差为(2.7±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视远时屈光矫正后的斜视角大于矫正前的斜视角,平均相差为(11.8±4.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眼近视伴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视力矫正后的斜视角可大于未矫正情况下的斜视角,此种现象可能与模糊像性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955.
目的 分析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临床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收集1998年1月至2006年10月中山眼科中心确诊住院治疗、以往资料完整的114例ARN病人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初诊时误诊、漏诊原因,发病至确诊时间、确诊前诊断、治疗等情况.结果 114例(141眼)ARN病人的盲目率(42/141)为29.79%;初诊时,Ⅰ、Ⅱ、Ⅲ-Ⅳ期误诊率分别为61/70(87.14%)、23/25(93.0%)、13/19(73.68%),发病至确诊时间最短为3 d,最长为420 d,平均为46.16 d.结论 ARN综合征漏诊、误诊率较高,急需提高ARN的早期确诊率使病人保存部分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956.
硅泪小管塞在不同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评估泪小管塞在不同类型干眼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干眼患者 40例( 78只眼 )。其中男性 8例 ( 16只眼 ) ,女性 3 2例 ( 62只眼 ) ;年龄 2 2~ 68岁 ,平均 5 1 4岁 ;包括组Ⅰ :系统性眼干燥综合征 2 0人 ( 3 9只眼 ) ;组Ⅱ :屈光性角膜手术后干眼组 10人 ( 19只眼 ) ;组Ⅲ :其它原因性眼干燥组 10人 ( 2 0只眼 )。首先明确诊断并排除泪道疾病 ,用OdysseyParasol泪管塞(下、上泪点 ) ,随诊 3个月。分组观察眼干燥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治疗前后采用Schirmer试验Ⅰ、泪膜破裂时间及角结膜荧光素染色检查以评估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共用塞 80枚 ,其中 1例双眼植放上、下泪管塞 ,其余患者均只植放下泪小管塞。治疗结果如下 :( 1)Schirmer试验Ⅰ :治疗前后分别为 :组Ⅰ 1 77± 1 5 3mm及 6 3 1± 5 45mm (t =5 0 11,P <0 0 0 1) ,组Ⅱ 5 42± 1 77mm及10 94± 5 78mm (t =3 11,P <0 0 5 ) ,组Ⅲ 2 5 0± 2 42mm及 6 65± 5 97mm (t =3 91,P <0 0 0 1) ;( 2 )泪膜破裂时间 (BUT) :治疗前后分别为组Ⅰ 2 3 6± 1 5 8s及 5 2 8± 4 0 8s (t =0 996,P >0 0 5 ) ,组Ⅱ 3 2 1± 1 2 3s及 6 5 3± 1 71s (t =3 41,P <0 0 1) ;组Ⅲ 2 5 0± 1 43s及 4 10±1 2 9s (t =3 0 2 ,P  相似文献   
957.
王静  赵江月  陆璐  张晓丹  张劲松 《眼科》2015,24(1):51-55
目的 定量检测白内障术后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控制术后眼部炎症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38例(284眼)。方法 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IOL植入术,术后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典必殊?誖)点眼,于术前、术后1天、1周及1个月对眼压、眼充血(Keratograph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眼前节图像采集,R-scan软件处理记录结膜充血及睫状充血程度)、房水蛋白浓度(激光闪辉测量仪检测)及SD-OCT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检查。主要指标 眼压、眼充血、房水蛋白浓度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 术后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发生率为1.75%(5眼)。术后1周及1个月眼部结膜充血及睫状充血的程度较术后1天明显减轻(χ2=315.35,190.69,P=0.000),且于术后1个月基本接近术前水平。房水蛋白浓度比较,术后1周、1个月分别为(13.3±7.5)、(8.1±5.2)pc/ms,较术后1天(18.2±9.8)pc/ms明显降低(P=0.000)。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术后1个月为(254.1±28.4)μm,与术前(249.2±17.8)μm无明显差异。结论 通过前瞻性定量检测眼充血、房水蛋白浓度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结果显示,局部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典必殊?誖)能有效控制白内障术后眼部炎症反应,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眼科,2015,24: 51-55)  相似文献   
958.
目的 观察可调节人工晶状体预留度数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及调节力的变化.方法 将30例(60只眼)植入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其中将15例(30只眼)植入度数设计(SRKT公式)为主视眼植入理论值过矫0.5D度数,非主视眼植入理论值过矫1.0D度数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15例(30只眼)植入度数设计为主视眼和非主视眼均植入SRKT公式理论值度数作为对照组.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远视力、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近视力;调节力的测定(分别用主观法和客观法);双眼合视的远、近视力.结果 研究组术后屈光度主视眼为(0.512±0.15)D,非主视眼为(1.13±0.12)D.研究组与对照组主视眼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分别为0.89±0.11、0.91±0.12和0.97±0.23、0.99±0.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3cm近视力及最佳矫正近视力主视眼分别为0.63±0.16、0.48±0.23和0.97±0.25、0.8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主视眼最佳矫正近视力为0.99±0.15和0.8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调节幅度主观法分别为(3.35±0.71)D和(3.27±1.3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客观法主视眼分别为(0.38±0.12)D和(0.37±0.08)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眼合视的远视力分别为0.99±0.11和0.98±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眼合视的近视力分别为0.91±0.20和0.6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植入可调节人工晶状体预留度数设计的术后视力主视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双眼合视远视力均无显著差异;33cm近视力和最佳矫正近视力主视眼和非主视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眼合视的近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在自身调节能力基础上设计预留一定的度数,可明显改善近视力视功能.  相似文献   
959.
目的探讨快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眼眶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1例眼眶占位性病例。方法患者眼眶占位性病变均行MRI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并得到病理证实。原始数据经GE Functool软件后处理,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峰值时间、1分钟强化率及最大强化率等进行分析。主要指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1分钟强化率,最大强化率。结果眼眶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有各自特点,16例良性病变中12例表现为持续升高型,5例恶性肿瘤中3例淋巴瘤均为平台型;恶性肿瘤的1分钟强化率(150.47±42.18)大于良性病变(1 01.37±43.02)(P=0.021);海绵状血管瘤有特殊的充填式强化模式。结论MRI快速动态增强检查有助于眼眶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眼科,2007,16:305-308)  相似文献   
960.
目的 评价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垫压术后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方法 回顾性观察1997年11月~2002年11月施行视网膜巩膜垫压术后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记录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48例49眼。从视网膜脱离手术到超声乳化手术之间的时间为6月~43年,平均13.5年;超声乳化手术平均随访24.6个月。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者43眼(87.76%),≥1.0者25眼(51.02%)。6眼矫正视力低于0.1的患者中,5眼黄斑区有增殖条索改变,1眼存在视网膜前膜。3眼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行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随访期内未发现视网膜再脱离者。结论 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垫压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使大部分患者恢复较好的视功能,手术并发症少,无视网膜脱离再复发,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