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244篇
  免费   43203篇
  国内免费   26340篇
耳鼻咽喉   4388篇
儿科学   7118篇
妇产科学   2740篇
基础医学   24993篇
口腔科学   8295篇
临床医学   51941篇
内科学   35159篇
皮肤病学   4573篇
神经病学   9804篇
特种医学   17636篇
外科学   38351篇
综合类   123284篇
现状与发展   105篇
预防医学   51627篇
眼科学   5100篇
药学   53175篇
  733篇
中国医学   47278篇
肿瘤学   19487篇
  2024年   2324篇
  2023年   5587篇
  2022年   14316篇
  2021年   17691篇
  2020年   15339篇
  2019年   8146篇
  2018年   8907篇
  2017年   12273篇
  2016年   9125篇
  2015年   17124篇
  2014年   21782篇
  2013年   27938篇
  2012年   40774篇
  2011年   42847篇
  2010年   38790篇
  2009年   34557篇
  2008年   35667篇
  2007年   34803篇
  2006年   30308篇
  2005年   23669篇
  2004年   16562篇
  2003年   13693篇
  2002年   10569篇
  2001年   9550篇
  2000年   7142篇
  1999年   2444篇
  1998年   554篇
  1997年   478篇
  1996年   478篇
  1995年   356篇
  1994年   378篇
  1993年   225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98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36篇
  1965年   38篇
  1964年   37篇
  1963年   38篇
  1959年   62篇
  1958年   49篇
  1957年   38篇
  1956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防治果糖二磷酸钠致痛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利百素凝胶对防治果糖二磷酸钠(FDP)致痛的效果.方法将36例静脉滴注FDP的患者随机分成盐水组、湿敷组、利百素组3组,每组各12例,每例均输注FDP 100 ml,20 min内输完,1次/天,每组共84例次.盐水组用生理盐水50 ml于输注FDP前、后输入.湿敷组用1:1的75%酒精与2%的利多卡因混合液,湿敷于穿刺点上方.利百素组在静脉穿刺前15~30min、输注FDP前、后,共3次在穿刺局部及沿静脉血管走向外涂一薄层利百素,观察记录疼痛情况.结果盐水组与湿敷组、盐水组与利百素组疼痛发生率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湿敷组与利百素组疼痛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利百素凝胶对防治FDP致痛效果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索抗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单克隆抗体(McAb)对裸鼠前列腺癌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PSCA单抗;BALB/c裸小鼠皮下注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建立前列腺癌实体性移植瘤动物模型;选择肿瘤体积相近的10只荷瘤鼠,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荷瘤鼠腹腔注射Anti-PSCA mAb 200μg,每3天1次,共3次,对照组使用等量PBS;观察5周,记录鼠存活情况,检测血清PSA,处死存活裸鼠,测量残存肿瘤重量、体积并计算肿瘤体积抑制率.取肿瘤组织行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制备出抗PSCA单克隆抗体,免疫扩散鉴定为IgG1亚类,具有较好的前列腺组织特异性;治疗组和对照组裸鼠均存活,血清PSA平均值分别为(3.28±0.55)ng/ml和(7.26±0.43)ng/ml,平均瘤重分别为(0.95±0.17)g和(3.08±0.18)g,肿瘤体积分别为(164.59±14.08)mm3和(548.49±19.79)mm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肿瘤体积抑制率为69.98%.光镜显示治疗组肿瘤组织内出现大片组织坏死性改变,并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透射电镜显示肿瘤细胞的凋亡现象.结论初步制备出抗PSCA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对裸鼠前列腺癌实体性移植瘤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3.
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断治疗的临床分析(附5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特型、病理分型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0月。2003年10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5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例。结果本组包括13例(22.4%)良性肿瘤,45例(77.6%)。小肠良性肿瘤均行局部肠段切除,除2例死于其它疾患外,余11例健在;小肠恶性肿瘤患者中,院内死亡6例,仅11例能行根治性肠切除,37例行化疗(总有效率83.4%),随访33例(随访率89.5%),存活5年以上者14例(5年生存率42.4%),多为T细胞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恶性所占比例较高,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有效的诊断手段,易致长期延误诊治,预后甚差;对原因不明的腹痛、消化道出血及定位不明的腹部包块患者及早行剖腹探查是避免小肠肿瘤长期误诊、改善患者预后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994.
造影剂到达腹主动脉的峰值大小与患者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造影剂到达腹主动脉的峰值大小与患者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108例患者以2.5ml/s注射欧乃派克(300mgI/ml)20ml,12s后采用testbolus技术在腹腔干水平同层动态扫描腹主动脉,用dynamic evaluation软件测得腹主动脉的峰值大小,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心率、血压、注射位点、达峰时间及是否有心脏病、糖尿病、或化疗史对造影剂到达腹主动脉峰值大小是否有影响及影响程度。结果造影剂到达腹主动脉峰值大小,在男性平均比女性低;其随年龄、身高、体重、达峰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注射位点在手背静脉其值平均比在肘部静脉低;其不受心率、血压、是否有心脏病、糖尿病或化疗史的影响。参考公式:峰值大小(HU)=383.8400-身高(cm)×1.0909-体重(kg)×0.6760 注射位点×16.7878-达峰时间(s)×1.6882。结论可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注射位点和达峰时间来适当调整患者CT血管成像时造影剂用量。  相似文献   
995.
微血管密度和p16基因表达对判定肾癌生物学行为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内的微血管密度 (IMD)和 p1 6基因表达与肾细胞癌 (R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76例RCC患者的根治性肾切除标本 ,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 p1 6基因表达 ,分析IMD、p1 6基因表达与RCC分期、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IMD随临床分期升高而增加 (P <0 .0 5 ) ,而与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随访 5年内死亡者IMD明显升高 (P <0 .0 1 ) ;癌旁组织中 p1 6阳性率 (75 .0 % )显著高于RCC组织 (4 8.7% ) ,p1 6阳性表达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升高而降低 (P <0 .0 5 ) ,而与IMD呈负相关性。结论 :IMD是预测RCC恶性行为的一个有用指标 ,IMD和p1 6基因表达可为RCC的疗效和预后判定提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烧伤后肠道损害与“肠源性高代谢”的关系。方法 在建立严重烧伤加清洁肠道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将 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对照 (B)组和烧伤加清洁肠道 (SDD)组。观察了伤后 0~ 10d大鼠静息能量代谢率(REE)的变化 ,同时检测了伤后 0、1、3、5、7、10d血中内毒素 (LPS)、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二胺氧化酶 (DAO)的含量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烧伤后两组大鼠的REE、TNF、LPS和DAO均明显高于伤前 ,两组相比 ,SDD组的REE、TNF和LPS较B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而DAO则明显高于B组。相关分析显示 ,REE同LPS和TNF呈显著正相关 (r1 =0 .77,P <0 .0 5 ,r2 =0 .81,P <0 .0 5 ) ,与DAO相关不显著 (r >0 .0 5 )。结论 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与血中炎症介质含量呈正比 ,但肠道损伤程度加重并不引起代谢率相应增加 ,二者不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血脂康在治疗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8例老年血脂异常患者服用血脂康1.2g,观察其降脂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H-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血脂康治疗老年人血脂异常是有效的并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估循证医学心血管疾病成果是否普及到小城市医疗中心.方法:采用回顾性住院病例77例分析,按年度统计对比.结果:77例次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药物治疗仍以传统治疗为主,ACE抑制剂应用大幅度提高,β-受体阻滞剂应用极少,醛固酮拮抗剂未见应用.结论:循证医学成果已影响到小城市医疗中心,但推广范围及力度不够,β-受体阻滞剂是薄弱环节,靶剂量概念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99.
p21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21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演变的影响。方法 选择低龄(2个月龄)和高龄(12个月龄)p21(+/+)和p21(-/-)鼠,建立左肾IRI模型。于IRI后0、1、3、7d及1、3、6个月光镜下观察肾小管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活力,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 IRI后0d,肾小管以坏死为主,高龄鼠比低龄鼠严重、p21(-/-)鼠比p21(+/+)鼠严重(P均〈0.05)。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在IRI 1d后出现,7d达高峰,且高龄鼠比低龄鼠明显、p21(-/-)鼠比p21(+/+)鼠明显(P均d0.05)。低龄鼠IRI后1个月出现SA—β-gal染色阳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而对侧肾此时未见衰老细胞,3和6个月时衰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显著增多,且p21(+/+)鼠比p21(-/-)鼠明显(P〈0.05);p21(+/+)高龄鼠IRI后0d双肾即可见大量的SA-β-gal染色阳性肾小管上皮细胞,且较p21(-/-)鼠显著增多(P〈O.05),但1d后,p21(+/+)和p21(-/-)鼠IRI肾衰老细胞均明显减少(P均〈0.05),1个月后又呈进行性增加,且p21(+/+)鼠始终比p21(-/-)鼠严重。高龄和低龄p21(+/+)鼠PCNA阳性染色细胞出现的几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低龄鼠细胞增殖能力要强于高龄鼠;而p21(-/-)鼠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强于p21(+/+)鼠,低龄鼠更为显著(P均〈0.05)。对高龄鼠IRI后1d细胞衰老和凋亡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显著负相关Cp21(+/+)鼠:r=-0.82,P〈0.001,p21(-/-)鼠:r=-0.76,P〈0.0013。结论 ①IRI可促进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的进程;②已经进入衰老状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遭受IRI刺激后,更易走向死亡[坏死和(或)凋亡];③p21在IRI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血清中氨基酸的含量变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和脑梗死体积大小的关系以及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发病6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患者80例,其中脑梗死(CI)组57例,短暂性脑缺血(TIA)组23例,CI组中大体积梗死19例,中体积梗死22例,小体积梗死16例,各取血清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血清Glu和GABA。结果TIA组的超早期血清中L-Glu、GABA含量高于对照组,低于CI组;CI组超早期血清中L-Glu、GABA含量高于对照组和TIA组;超早期梗死灶体积大小与血清中L-Glu、GABA含量呈正相关,含量越高,梗死灶体积越大。结论患者血清中L-Glu、GABA含量高低,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