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19篇
  免费   4138篇
  国内免费   2893篇
耳鼻咽喉   409篇
儿科学   531篇
妇产科学   306篇
基础医学   3457篇
口腔科学   601篇
临床医学   5004篇
内科学   4564篇
皮肤病学   490篇
神经病学   1824篇
特种医学   15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3988篇
综合类   9580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639篇
眼科学   772篇
药学   4641篇
  38篇
中国医学   3107篇
肿瘤学   2613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609篇
  2022年   1416篇
  2021年   1927篇
  2020年   1516篇
  2019年   1129篇
  2018年   1203篇
  2017年   1262篇
  2016年   1056篇
  2015年   1746篇
  2014年   2291篇
  2013年   2456篇
  2012年   3360篇
  2011年   3593篇
  2010年   2905篇
  2009年   2490篇
  2008年   2703篇
  2007年   2629篇
  2006年   2382篇
  2005年   2006篇
  2004年   1526篇
  2003年   1557篇
  2002年   1236篇
  2001年   1011篇
  2000年   891篇
  1999年   544篇
  1998年   305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Recently, all-inorganic halide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have become a very promising material for light-emitting diodes. Herein, we demonstrate a facile method, namely, layer-by-layer spin-coating of CsPbBr3 QDs to improve device performance. After optimization of the number of emissive layers, the maximum EQE can be increased from an initial value of 0.69% to 2.31%. Additionally, we inserted a CBP layer between PEDOT:PSS and CsPbBr3 multilayers to balance charge transportation and recombination. As a result, a 37% improvement in EQE (up to 3.16%) and highest luminance of 2629 cd m−2 are obtained.

Schematic diagram of perovskite LEDs and EQE–voltage curves of these devices.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考察阿魏酸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胶质细胞(BV-2)活化,研究阿魏酸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阿魏酸对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定量PCR和蛋白印迹分析阿魏酸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和环氧合酶-2(COX-2)的影响,定量PCR技术和ELISA分析阿魏酸对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进而检测阿魏酸对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1.25~20μmol·L-1的阿魏酸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阿魏酸浓度依赖性降低NO的浓度,可以明显抑制i NOS、COX-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抑制IL-1β、IL-6、TNF-α的表达,提前给予阿魏酸共同孵育对LPS引起的ER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有抑制作用。结论阿魏酸具有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抑制神经性炎症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阿魏酸通过ERK信号通路发挥对炎性分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 37例FU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7例FUO患者最终明确诊断123例,诊断率89.8%;感染性疾病是FUO的首要病因,其中前三位致病因素为结核病、肺部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结缔组织疾病为第二位病因,其中前三位致病因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still病(变应性亚败血症)、血管炎;恶性肿瘤为第三位病因,其中前三位致病因素为淋巴瘤、白血病、胃癌.结论 FUO的病因中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非感染性疾病.在临床诊治中,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反复的体格检查、同时配合相关辅助检查,大多数病因可以明确.  相似文献   
994.
T-cell lymphoblastic lymphoma (T-LBL) is a highly aggressive form of lymphoma with poor clinical outcomes and no standard treatment regimen.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andem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uto-HSCT) for adult T-LBL and evaluated prognostic factors affecting survival. A total of 181 newly-diagnosed adult T-LBL patients were enrolled: 89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alone, 46 were allocated to the single auto-HSCT group, 46 were treated with tandem auto-HSCT. Median follow-up time was 37 months; the 3-year progression/relapse rate of the tandem auto- HSC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auto-HSCT and chemotherapy groups (26.5% vs. 53.1% and 54.8%). The 3-year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rates of the tandem auto- HSCT group (73.5% and 76.3%)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single auto-HSCT group (46.9% and 58.3%) and the chemotherapy group (45.1% and 57.1%). In the tandem auto-HSCT group, age and disease status after the first transplant impacted OS and PFS. Multivariate analysis identified that disease status after the first transplant was the only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patients treated with tandem-HSCT. In addition, diagnostic models of the initial CD8+CD28+/CD8+CD28 T-cell ratio in predicting the disease status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Taken together, tandem auto- HSCT can be considered an optimal strategy for adult T-LBL patients. (Study registered at: ChiCTR-ONN-16008480).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基于有效的循证证据,以低分子肝素为对照组,分析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在骨科大手术后预防静脉血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在Pub Med和Embase中系统地检索随机对照试验以及参考文献中关键的文章,这些文章评价了以低分子肝素为对照组,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在进行了骨科大手术的病人中的作用。结果:评价的结果包括总静脉血栓(total VTE)、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死亡和主要出血事件(major bleeding)。笔者独立地评价了每1篇文章的方法质量同时独立地提取了文献数据。在总静脉血栓预防方面,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优于达比加群,分别为[RR=0.37,95%CI(0.23,0.60)]和[RR=0.58,95%CI(0.35,0.96)]。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之间没有区别[RR=0.64,95%CI(0.33,1.25)]。利伐沙班与阿哌沙班相比增加了出血风险[RR=1.57,95%CI(1.20,2.07)],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相比增加了出血风险[RR=1.25,95%CI(0.93,1.70)]。阿哌沙班和达比加群在出血方面没有差别[RR=0.78,95%CI(0.58,1.07)]。结论:在接受骨科大手术病人之中,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2种药物与达比加群相比,预防静脉血栓的效果更好,出血风险相似。利伐沙班与阿哌沙班相比,预防静脉血栓的效果相似,但是增加了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分析结核分枝杆菌Rv2941抗原的T细胞表位集中区的免疫原性,探究其作为结核病疫苗候选抗原的潜力。方法 通过免疫表位数据库(Immune Epitope Database,IEDB)分析Rv2941抗原的T细胞表位区(命名为Rv2941p)并构建表达载体PET32a-Rv2941p,诱导表达并纯化Rv2941p。将其与免疫佐剂二甲基三十六烷基铵(DDA)和PolyI:C乳化后,皮下免疫BALB/c小鼠3次,每次免疫间隔10 d,末次免疫1周后处死小鼠,进行免疫效果评价。采用ELISA法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IgG、IgG1和IgG2a抗体滴度以及免疫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4、IL-2、IL-6和IFN-γ的水平。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淋巴细胞内CD4+T、CD8+T细胞增殖情况以及胞内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4)表达水平。结果 Rv2941p可溶性表达,并获得高纯度的蛋白。Rv2941p诱导产生了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Ig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外,Rv2941p提高了IgG2a/IgG1的比值。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Rv2941p提高了IFN-γ和IL-6的分泌,与Ag85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Rv2941p可以促进CD4+和CD8+T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提高胞内IFN-γ和TNF-α的表达。结论 Rv2941p可以刺激小鼠产生较高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尤其Th-1类细胞免疫,可以作为结核病疫苗候选抗原,为结核病新型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了解贵州省BV系流感暴发疫情和重症病例毒株的分子特征,探讨其特异性分子靶标,为流感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贵州省2017-2019年BV系流感暴发疫情、重症病例和普通流行毒株,经基因组的提取、HA和NA基因的扩增与测序,与参考株一起进行分子特征分析。结果贵州省所有毒株HA和NA基因进化树拓扑结构类似,整体上毒株处于3个分支,2017年的毒株聚集为一簇,2018年的分散存在,2019年的处于两个分支且相对较远,绝大部分暴发疫情毒株和重症病例毒株均处于分支1。贵州省所有毒株同疫苗株B/Colorado/06/2017 HA和NA基因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6%~99.3%和98.9%~99.4%;2017年BV系毒株间HA和NA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9.9%和99.9%~100%,2018年分别为98.4%~99.3%和98.7%~99.1%,2019年分别为97.7%~100%和98.4%~99.9%,其中2019年分支2中的毒株间同源性分别为99.4%~100%和99.6%~99.9%,分支1中的分别为99.5%~100%和99.3%~99.9%,所有暴发疫情、重症病例毒株同当年度普通流行毒株之间同源性均高于99.4%;与疫苗株B/Colorado/06/2017相比所有毒株HA基因均存在S14N、G144D、V195I、K513R的突变,NA基因均存在Q371K、D490N的突变;2019年分支1中的毒株HA基因存在G148R、K151E和T563A以及NA基因存在A395T的特异性位点突变;分支2中的毒株HA基因存在V394I和NA基因存在V71A、K343E、A395V和V401I的特异性位点突变。同时,分支1中的毒株HA基因与疫苗株B/Brisbane/60/2008相比存在179-181KND的特异性缺失突变,与B/Colorado/06/2017相比存在181D的特异性缺失突变和150环的抗原位点突变。结论贵州省BV系暴发疫情毒株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暴发疫情毒株与普通流行毒株之间亲缘关系和同源性较高,2019年存在两个分支群系毒株的流行,且暴发疫情、重症病例毒株主要以分支1中的毒株流行为主;贵州省暴发疫情、重症病例毒株存在多个位点的特异性突变和缺失突变,应进一步加强分子特征的实时监测和致病力相关的特异性分子靶标研究。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方法采用雌孕激素联合法致雌性大鼠乳腺增生模型,分别于造模开始(预防给药)和造模结束后(治疗给药)经口灌胃给予鳖甲煎丸(1.5、0.75、0.375、0.188 g/kg),一日1次,连续30 d。给药末取血检测血清雌二醇、孕酮和催乳素水平,并测量乳头直径和乳头高度,乳腺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预防给药时,1.5 g/kg鳖甲煎丸组大鼠乳头直径缩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375和0.188 g/kg鳖甲煎丸组大鼠血清孕激素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75和0.375 g/kg鳖甲煎丸组大鼠乳腺小叶增生的程度明显受抑,腺细胞增生减少,并且在雌孕激素作用下增生的腺细胞形成结构基本正常的腺泡腔(P<0.05,P<0.01)。治疗给药时,1.5 g/kg鳖甲煎丸组大鼠乳头高度和直径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鳖甲煎丸可以通过调节体内激素的作用抑制雌性大鼠乳腺腺体的增生,并使增生的腺细胞形成正常的腺腔结构。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系统评价围手术期静脉用氨溴索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lsevier、Springer Link、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4月,收集围手术期静脉用氨溴索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5项研究的合并分析显示,氨溴索组与安慰剂组的术后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的发生率差异显著,RR(95%CI)分别为0.44(0.35,0.55),0.45(0.33,0.62),0.37(0.26,0.52)。氨溴索还能缩短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MD=-1.70,(-1.92,-1.47)]及住院时间[MD=-2.5,(-3.15,-1.85)]。间接比较显示,高剂量氨溴索组(一日>900 mg)的肺部并发症、肺不张的发生率并不低于中、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氨溴索的药物不良反应较轻。结论围手术期应用氨溴索的疗效及安全性较好,然而氨溴索的最佳用法用量仍有待确定。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分析耐异烟肼、耐利福平和敏感的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结局,探讨耐异烟肼患者的预后。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联合国内20余家结核病防治机构共同合作纳入的资料完整并有治疗转归结果的922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排除219例耐多药及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排除非利福平和非异烟肼耐药的100例患者,共入选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603例。复治肺结核敏感患者的治疗方案采用复治标准化方案,耐异烟肼或耐利福平治疗方案采用个体化方案,对其中药物敏感的485例患者(简称“敏感组”)、耐异烟肼(包含异烟肼单耐药和多耐药)的73例患者(简称“耐异烟肼组”)和耐利福平(包含利福平单耐药和多耐药)的45例患者(简称“耐利福平组”)的治疗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治疗2个月末时,耐异烟肼组痰涂片阴转率(63.6%,42/66)和痰培养阴转率(63.6%,35/55)均分别低于耐利福平组[84.6%(33/39)和70.6%(24/34)]和敏感组[84.2%(388/461)和80.0%(343/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7,P<0.001;χ2=8.500,P=0.014);在治疗6个月末时,耐异烟肼组痰涂片阴转率(79.7%,47/59)和痰培养阴转率(76.5%,39/51)均分别低于耐利福平组[89.2%(33/37)和93.5%(29/31)]和敏感组[91.5%(398/435)和90.8%(367/4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27,P=0.017;χ2=10.533,P=0.005)。耐异烟肼组治愈率(53.4%,39/73)低于耐利福平组(60.0%,27/45)和敏感组(69.5%,337/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7,P=0.015);耐异烟肼组治疗成功率(64.4%,47/73)低于耐利福平组(75.6%,34/45)和敏感组(82.1%,398/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7,P=0.002)。结论 复治肺结核患者中,耐异烟肼患者痰菌阴转率和治疗成功率均低于耐利福平患者和敏感患者;应重视每一种药品的耐药情况,特别是临床应用时间较长的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