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94篇 |
免费 | 1405篇 |
国内免费 | 80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5篇 |
儿科学 | 256篇 |
妇产科学 | 74篇 |
基础医学 | 811篇 |
口腔科学 | 223篇 |
临床医学 | 1880篇 |
内科学 | 1303篇 |
皮肤病学 | 217篇 |
神经病学 | 310篇 |
特种医学 | 533篇 |
外科学 | 1373篇 |
综合类 | 3993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1657篇 |
眼科学 | 187篇 |
药学 | 1697篇 |
22篇 | |
中国医学 | 1520篇 |
肿瘤学 | 6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篇 |
2023年 | 219篇 |
2022年 | 563篇 |
2021年 | 611篇 |
2020年 | 522篇 |
2019年 | 272篇 |
2018年 | 316篇 |
2017年 | 408篇 |
2016年 | 306篇 |
2015年 | 588篇 |
2014年 | 737篇 |
2013年 | 961篇 |
2012年 | 1289篇 |
2011年 | 1331篇 |
2010年 | 1219篇 |
2009年 | 1134篇 |
2008年 | 1193篇 |
2007年 | 1104篇 |
2006年 | 908篇 |
2005年 | 756篇 |
2004年 | 557篇 |
2003年 | 468篇 |
2002年 | 368篇 |
2001年 | 334篇 |
2000年 | 288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9篇 |
1979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4篇 |
1960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胆囊腺瘤样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atB)及组织蛋白酶D(CatD)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2例胆囊癌组织和20例胆囊良性病变(其中胆囊腺瘤样息肉10例,慢性胆囊炎10例)组织中CatB及CatD的表达.结果 CatB、CatD在胆囊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75% (30/32)、90.63% (29/32),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样息肉组织(分别为60.00%、60.00%,P<0.05)和慢性胆囊炎组织(分别为60.00%、50.00%,P<0.05).CatB、CatD的表达在患者年龄、性别、标本Nevin分期、病理学分级、病理学类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tB与CatD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434,P <0.05).结论 CatB和CatD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可作为胆囊癌组织学标志物.胆囊组织中CatB和CatD的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CatD与CatB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环瓜氨酸肽(CCP)抗体、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检测的意义.方法 54名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修订的RA诊断标准的患者为实验组,20名正常体检健康人员做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检测血清CCP抗体,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RA组患者均行双手和双足X线检查评价骨关节侵蚀情况.结果 RA组CCP抗体的阳性率为66.7%,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RA组及对照组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3.41±1.83)%、(4.23±2.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3.17±1.57)%、(3.59±1.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关节侵蚀发生率分别为72.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P抗体阳性组骨关节侵蚀率与CD4+ CD25+调节性细胞水平无明显相关(r=-0.126,P>0.05).结论 CCP抗体可以作为RA的重要实验室检测指标;CCP抗体阳性RA患者较阴性患者更易发生骨关节侵蚀,但骨关节侵蚀的发生可能与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降低无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TAO患者(62条患肢)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采用主观指标包括患肢疼痛、冷感以及客观指标包括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足部溃疡变化、皮温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例患者(4条患肢)移植后3周因小腿中段以下出现坏死导致低位截肢;46例保肢患者(58条患肢),移植后1个月,小腿疼痛及冷感觉均消失,足部疼痛和冷感评分均优于移植前(P<0.05)。移植后3个月,10例(10条患肢)溃疡全部愈合;46例保肢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由(80.38±45.53)m增加到(330.56±142.31)m,下肢皮温由(26.50±0.46)℃增加到(31.49±0.45)℃,ABI由0.41±0.02增加到0.71±0.05,移植后以上三项指标均明显优于移植前(P<0.05)。移植后6个月,46例保肢患者58条患肢动脉造影,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所有患者经实验室或CT检测,均未发现恶性肿瘤、视网膜增生、动脉瘤等并发症。40例患者移植后随访9~36个月(平均22.5个月)症状改善后无加重;6例患者6个月后因下肢疼痛加重,疼痛评分为4分,并伴有足趾溃疡,再次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再次移植后18个月,患者仅有下肢乏力,疼痛改善,疼痛评分为1分,足趾溃疡愈合,无间歇性跛行。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AO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是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差无法进行搭桥的患者,可使一部分患者免除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大鼠肾移植后载脂蛋白M(apoM)的表达,探讨apoM在急性排斥反应(AR)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SD大鼠和Wistar大鼠作为供鼠,Wistar大鼠作为受鼠,建立同系和同种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实验共分3组,对照组取同系移植受鼠,AR组和PDTC组取同种移植受鼠,其中PDIC组受鼠术后0.5 h注射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其余2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3、5和7d,取各组血清和移植肾组织进行检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F-κB P65和apoM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apoM、穿孔素和颗粒酶BmRNA的表达,并对各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AR组和PDTC组apoM、穿孔素和颗粒酶B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而PDTC组3种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同期AR组显著降低(P<0.01).AR组和PDTC组apoM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均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PDTC组2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同期AR组显著降低(P<0.01).经相关性分析,apoM蛋白与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呈直线正相关(r=0.469、P<0.05),apoM mRNA与穿孔素和颗粒酶BmR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731、P<0.0l,r=0.514,P<0.05).结论 同种肾移植后,受鼠移植肾组织内apoM的表达显著上调,其可能通过NF-κB的介导参与A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4周间歇性低氧(IH)干预对心梗(MI)大鼠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Sham)、空白低氧组(Sham-IH)、心梗组(MI)和心梗低氧组(MI-IH)。低氧组放入低氧仓(模拟海拔5 000 m,氧浓度13%),每天4 h。对照组置于常氧环境中。干预4周后检测心肌AMPK表达,心梗面积比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运动耐量。结果:同MI组比较,MI-IH组 (1) 心梗面积比例减少(P<0.001);(2) 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P<0.001);(3) 运动耐量增加(P<0.001);(4) AMPK表达增加(P<0.05)。结论:4周间歇性低氧干预能提高心功能和运动耐量,可能与心肌AMPK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6.
冠心病患者报告结局量表信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 冠心病病程慢性迁延,较难治愈,传统的评价指标(如病死率、治愈率)等不能很好地评价其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患者报告结局是未经医疗专业人士解释的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直接的评价,患者报告结局测定的关键是制定合适的患者报告结局测定量表并对其评价。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报告结局量表(PROISCD-CHD)的信度。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有一定文化程度且自愿填写PROISCD-CHD的冠心病患者189例为调查对象,间隔1 d后随机选取7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第2次调查。采用经典测量理论与现代测量理论(概化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信度考评。重测信度采用第1、2次问卷调查的相关系数;内部一致性采用Cronbach'sα系数。G研究计算变异的来源;D研究根据概化系数(Ep2)和可靠性指数(φ)给出适宜的条目建议个数。结果 PROISCD-CHD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精神/信仰健康、共性模块、特异模块和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84、0.75、0.86、0.88、0.89、0.71(P<0.001),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1、0.75、0.75、0.69、0.88、0.78、0.89。G研究结果显示,变异的来源中患者与条目的交互作用所占的比重最大,条目所占的比重最小。D研究结果显示:除精神/信仰健康领域外,其余领域的Ep2均>0.70,与经典测量理论对信度的分析一致。根据Ep2和φ,给出了适宜的条目建议个数。结论 PROISCD-CHD具有良好的信度,可以作为我国冠心病患者报告结局的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97.
国内外儿童心肌病研究现状及前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儿童心肌病是一种预后差、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历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发表了大量相关文献。目的 分析国内外儿童心肌病研究的现状及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英文文献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SCI-Expanded、SSCI、ESCI)、PubMed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中文文献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数据来源,检索儿童心肌病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04-12。采用Notepad++软件补充缺失信息,中、英文文献分别采用EndNote X7软件、CiteSpace 5.2.R1软件去重处理。采用Bibexcel软件统计刊载文献的期刊。采用CiteSpace 5.2.R1软件分析文献的发表年代、国家/地区、研究机构、期刊、研究热点及前沿。结果 共纳入9 816篇儿童心肌病领域的英文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4-2017年呈下降趋势;共纳入585篇中文文献,2014-2017年呈下降趋势;英文文献中有362篇为我国发表,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2015-2017年增加幅度较大。1997-2017年共160个国家/地区发表文献,美国的文献数量最多,中国位居第9名。英文文献数量前5名的研究机构主要位于美国,文献数量最多的为Harvard University(美国),研究机构合作网络较为密集,与其他机构合作较多;中文文献及我国发表的英文文献的数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为上海交通大学,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稀疏,与其他机构合作较少。9 816篇英文文献共发表在1 769种期刊,585篇中文文献共发表在321种期刊。英文文献的研究热点为体外膜氧合、心血管疾病、基因型-表型相关性、有价值的预后工具和临床结局;国内中英文文献的聚类标签即研究热点为蒽环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ATPase缺陷型线粒体内膜蛋白ATAD3A、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功能突变、TAZ突变、儿童白血病、基因产物表达、慢性病和家族性房间隔缺损。儿童心肌病的研究前沿为科学管理、临床结局、心血管磁共振、心室辅助装置、遗传学与相应指南。结论 儿童心肌病研究成果显著,我国该领域的研究逐渐面向国际,但研究水平仍待提升,未形成稳定的大规模研究方向,应注重机构间合作。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估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MICS CABG)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的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患者作为实验组(MICS CABG组),同期收集接受常规正中开胸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ff-pump coronary aortic bypass grafting, OPCABG)患者,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照年龄、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体重指数、冠脉血管病变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史、慢性阻塞性肺病史与接受MICS CABG的患者进行1 ∶1配对作为对照组(OPCABG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临床资料及近中期随访结果。结果:MICS CABG组共入选85例患者,其中男性68例(80.0%),女性17例(20%),平均年龄(63.8±8.7)岁;OPCABG病例451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出85例作为对照组(OPCABG组),匹配后两组基线水平一致(P均>0.05)。MICS CABG 组平均搭桥(2.35±0.83)支/例,对照组平均(2.48±0.72)支/例(P=0.284),MICS CABG组无中转正中开胸者,两组均无中转体外循环手术。MICS CABG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MACCE)发生率[1.17%(1/85) vs. 3.52%(3/85)]、二次手术率[2.34%(2/85) vs. 3.52%(3/85)]、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率[4.70%(4/85) vs. 3.52%(3/85)]及新发肾功能不全率[1.17%(1/85) vs. 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CS CABG组手术时间较OPCABG组长[(282.8±55.8) min vs. (246.8±56.9) min, P<0.05],但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16.9±7.8) h vs. (29.6±15.9) h]、术后监护病房住院时间[(29.3±20.8) h vs. (51.5±48.3) h]及住院时间[(18.3±3.2) d vs. (25.7±4.2) d]均较短(均P<0.05)。术后冠脉造影检查,MICS CABG组总体桥血管通畅率(A+B级)为 96.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MACCE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1/85) vs. 3.61%(3/83), P>0.05]。结论:经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可行,近中期随访结果良好,MICS CABG出院更早,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在不同钙离子浓度下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2与钙调蛋白(CaM)的结合,并分析CaM的钙离子结合位点突变后与NaV1.2结合能力的变化。方法: 应用PCR技术构建NaV1.2蛋白片段异亮氨酸-谷胺酰胺(IQ)基序的cDNA,采用QIAGEN点突变技术构建CaM突变体(CaM12、CaM34、CaM1234),应用牵出(pull-down)试验技术检测有钙(100 nmol/L钙离子浓度)和无钙条件下NaV1.2 IQ与CaM及其突变体(CaM12、CaM34、CaM1234)的结合情况。结果: CaM与NaV1.2 IQ在无钙和有钙情况下均可互相结合,而单独重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不具有与CaM结合的能力。无钙条件下CaM与NaV1.2 IQ的结合量大于有钙条件下两者的结合量(P < 0.05);无钙条件下,CaM野生型与NaV1.2 IQ结合量大于CaM突变体与NaV1.2 IQ的结合量,其中CaM1234的结合能力在三个突变体中最弱(P < 0.05)。结论: CaM及其突变体对NaV1.2 IQ的结合具有钙离子依赖性,这一CaM调控NaV1.2新机制为离子通道疾病研究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