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6篇
  免费   874篇
  国内免费   438篇
耳鼻咽喉   88篇
儿科学   100篇
妇产科学   124篇
基础医学   1012篇
口腔科学   237篇
临床医学   1084篇
内科学   1508篇
皮肤病学   275篇
神经病学   559篇
特种医学   2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036篇
综合类   1205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574篇
眼科学   174篇
药学   917篇
  9篇
中国医学   416篇
肿瘤学   72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431篇
  2020年   301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355篇
  2017年   308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464篇
  2013年   483篇
  2012年   611篇
  2011年   676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461篇
  2007年   481篇
  2006年   498篇
  2005年   447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1篇
  1976年   15篇
  1973年   9篇
  1969年   7篇
  196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荔枝核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屠鹏飞  罗青  郑俊华 《中草药》2002,33(4):300-303
目的 研究荔枝核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70%乙醇提取荔枝核,经不同极性的溶剂萃取后,再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GC-MS分析油脂类成分。结果 从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硬脂酸(I)、β-谷甾醇(Ⅱ)、豆甾醇(Ⅲ)、(24R)-5α-豆甾烷-3,6-二酮(Ⅳ)、豆甾烷-22-烯-3,6-二酮(Ⅴ)、3-羰基甘遂烷-7,24-二烯-21-酸(Ⅵ)、胡萝卜苷(Ⅶ)、豆甾醇-β-D-葡萄糖苷(Ⅷ)、1H-imidazole-4-carboxylic acid,2,3-dihydro-2-oxo,methyl ester(Ⅸ)、乔松素-7-新橙皮糖苷(Ⅹ)、D-1-O-甲基-肌-肌醇(Ⅺ)、半乳糖醇(Ⅻ)、肌-肌醇(ⅩⅢ);从油脂类成分中复写了12个化合物。结论 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2.
HBsAg阴性和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中肝损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HBsAg阴性和阳性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害的情况。方法:对1056例用短程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治疗的肺结核患者采集静脉血进行肝功能监测。结果:ALT升高发生率HBsAg(-)组为10.6%,HBsAg(+)组为33.0%,两组比较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肝损害在1个月内出现者HBsAg(-)组为59.3%,HBsAg(+)组为82.8%,两组比较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肝功能在2个月内恢复正常者HBsAg(-)组为93.4%,HBsAg(+)组为67.2%,两组比较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结核患者化疗中HBsAg(+)者比HBsAg(-)者更易发生肝损害,且HBsAg(+)者肝损害出现快而肝功能恢复慢。肺结核患者化疗中应加强肝功能监测,尤其对于HBsAg(+)患者应加强护肝。  相似文献   
93.
PurposeTerlipressin improves re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However, the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 Here,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erlipressin on renal perfusion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Materials and MethodsThis pilot study enrolled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of the tertiary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9 to May 2020. We randomly assigned patients to terlipressin and usual care groups using a 1:1 ratio. Terlipressin was intravenously pumped at a rate of 1.3 μg/kg/hour for 24 h. We monitored renal perfusion using ren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peak sonographic signal intensity (a renal perfusion parameter monitored by CEUS) at 24 h after enrollment.Results22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with 10 in the terlipressin group and 12 in the usual care group. The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ble. The peak sonographic signal intensity at 24 h after enrollment in the terlipressin group (60.5 ± 8.6 d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usual care group (52.4 ± 7.0 dB; mean difference, 7.1 dB; 95% CI, 0.4–13.9; adjusted p = .04). Patients in the terlipressin group had a lower time to peak, heart rates, norepinephrine dose, and a higher stroke volume at 24 h after enrollmen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urine output within 24 h and incidence of acute kidney injury within 28 days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sTerlipressin improves renal perfusion, increases stroke volume, and decreases norepinephrine dose and heart rates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相似文献   
94.
程世翔  涂悦  张赛 《中国医药》2014,(5):645-649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MHT)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对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sTB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常规治疗)组、MHT组、EPO组和MHT+ EPO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MHT组、EPO组、MHT +EPO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MHT(32 ~ 35℃并维持1~7d)、EPO(静脉注射75 ~ 100 IU/kg,每周3次)以及MHT+ EPO进行相同疗程的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7天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水平变化,观察治疗前后颅内压、3个月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以及远期生活质量评估量表(KPS)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7d内各组患者均无丢失病例.治疗第1、3、7天后,MHT组、EPO组和MHT+ EPO组颅内压值及其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而MHT+ EPO组患者颅内压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较其他3组明显下降(P<0.01).3个月后,MHT+ EPO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11.1±1.4)分比(7.6±1.1)、(9.5±1.4)、(9.5±0.9)分](P<0.01).6个月后,MHT+ EPO组GOS评分[(4.3±0.7)分比(3.1 ±1.0)、(3.8±1.0)、(3.8±0.8)分]和KPS评分[(76±14)分比(54±11)、(63±16)、(64±13)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MHT组和EPO组(P<0.01).结论 亚低温联合EPO治疗能明显降低sTBI患者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醋酸奥曲肽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住院部急性胰腺炎患者99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32例,给予醋酸奥曲肽治疗;B组33例,给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C组34例,给予醋酸奥曲肽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治疗前、后对全部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α-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与A组和B组相比,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至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和排便恢复时间均显著更短,血淀粉酶水平也显著更低(P均<0.05),而A组和B组患者的上述各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的3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组患者的上述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且3组患者的这些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结论:醋酸奥曲肽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较好,并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6.
将构建好的含抗菌肽天蚕素A(cecropin A,CA)截短肽CA19(36、210)1~5倍串连体的pET-31b(+)载体进行诱导表达,其表达量比单体表达明显提高.将融合蛋白用亲和层析法将其纯化,其纯度达到90%以上.纯化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其特异的多克隆抗体.纯化串连融合蛋白用溴化氰切割成单体检测其活性,发现均具有抑菌活性.本研究为抗菌肽的基因工程制备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7.
建立了北刘寄奴药材中木犀草素和毛蕊花糖苷的反相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 C18 column (250 mm×4.6 mm, 5 μm) 色谱柱; 0.05%磷酸 (A) 和甲醇 (B) 梯度洗脱; 流速1.0 mL/min; 检测波长310 nm和350 nm。木犀草素和毛蕊花糖苷分别在0.0341-0.8172 mg/mL (r2 = 0.9999)和0.0708-2.832 mg/mL (r2 = 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7%和98.3%。15批北刘寄奴药材中木犀草素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差异明显。本文首次报道了北刘寄奴药材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脑钠肽联合胱抑素C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按照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每组A组例行单纯的胱抑素C检测,B组例行单纯的脑钠肽检测,C组例行脑钠肽、胱抑素C联合检测,针对三组患者的检测结果以及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系统评价。结果A组诊断正确率为71.4%,B组诊断正确率为66.7%,C组诊断正确率为95.2%,A组和B组的诊断结果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C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钠肽,胱抑素c联合检测应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可以有效地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正确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9.
奥氮平的国内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奥氮平在国内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汇总国内公开发表的9种杂志中刊登的临床应用文献27篇,综合其治疗方法、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经PANSS,BPRS,SANS,SAPS,和TESS等量表测试和临床观察,认为奥氮平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有相当的疗效;临床疗效等同或优于氯氮平、利培酮和舒必利;对精神分裂症的思维障碍和敌对猜疑疗效显著;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有效。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结论:奥氮平可选用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的治疗,是目前比较满意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比较酶放大免疫法(EMIT)与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监测全血中环孢素A(CsA)浓度的测定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收集126例/次临床使用环孢素A的患者稳态浓度血样,分别用EMIT法及FPIA法测定,并考察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程度.结果 2种不同方法测定CsA血药浓度平均值(x±s)分别为EMIT法:(205.77±117.65)ng/mL;FPIA法:(186.49±112.16)ng/mL,以SPSS 19.0对经对数转换后的两组浓度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佥验,其P=0.00,即两种测定方法有显著性差异.将患者分为肾移植组(63例/次),肝移植组(17例/次),干细胞移植组(31例/次),肾病综合征组(15例/次).以SPSS19.0对四组浓度数据分别进行组内的配对样本T检验,得到肾移植组与肝移植组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干细胞移植组与肾病综合征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CsA进行治疗药物监测时应考虑不同分析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