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02篇
  免费   2777篇
  国内免费   2041篇
耳鼻咽喉   165篇
儿科学   205篇
妇产科学   244篇
基础医学   3174篇
口腔科学   415篇
临床医学   3706篇
内科学   3731篇
皮肤病学   250篇
神经病学   1455篇
特种医学   12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2801篇
综合类   4771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1819篇
眼科学   672篇
药学   2819篇
  35篇
中国医学   1694篇
肿瘤学   2201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450篇
  2022年   1145篇
  2021年   1648篇
  2020年   1247篇
  2019年   1096篇
  2018年   1048篇
  2017年   948篇
  2016年   911篇
  2015年   1264篇
  2014年   1651篇
  2013年   1460篇
  2012年   2099篇
  2011年   2216篇
  2010年   1381篇
  2009年   1080篇
  2008年   1298篇
  2007年   1336篇
  2006年   1266篇
  2005年   1209篇
  2004年   786篇
  2003年   834篇
  2002年   759篇
  2001年   607篇
  2000年   595篇
  1999年   592篇
  1998年   390篇
  1997年   388篇
  1996年   253篇
  1995年   262篇
  1994年   226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45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2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 探讨心理疗法对防治SARS的作用,方法 本文综合国内外心理疗法研究成果,提出了应对非典的心理处方:“接纳恐惧,顺其自然;平衡思维,端正认识;积极暗示,增强信心;切已体察,心理常态”;结果 从原理上解释其发生作用的机制,明确心理处方的实际操作,提出具体的步骤和要点,并对日常生活中的不妥做法进行了剖析。结论 采用心理疗法可增强抗击“非典”的信心及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2.
摘除松果体对大鼠学习记忆及基底前脑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袁群芳  何宏文  田荣波 《解剖学研究》2003,25(1):30-32,T005
目的 探讨松果体功能减退对大鼠学习记忆及基底前脑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用 3月龄SD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去松果体组和褪黑素 (MT)组。手术摘除松果体。饲养 1个月后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学习记忆功能 ,同时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海马、前额叶皮质AchE纤维和内侧隔核、斜角带核的ChAT神经元的数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去松果体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加 ,海马、前额叶皮质AchE纤维数量明显减少 ,但内侧隔核、斜角带核的ChAT神经元数量变化不明显。结论 大鼠去松果体可引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弱 ,这可能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53.
光线投影算法是体绘制算法中图像效果比较好的方法,但存在运算量大,绘制速度慢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光线投影体绘制的加速算法,利用重采样点在两坐标系中的矩阵变换特性。减少矩阵运算量,加快重采样计算过程,并且通过将Bresenham算法扩展至三维,利用包围盒技术避免对空体元的采样,从而加速了光线投影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加速算法,既能保证绘制质量,又能显著减少计算量,提高体绘制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4.
The authentic sequence of rotavirus SA11 nonstructural protein NSP4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5.
为比较皮质和中脑来源的神经干细胞(NSCs)定向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的情况,应用无血清和单克隆培养技术,分别从皮质和中脑组织中分离克隆、扩增NSCs,然后分成3组诱导分化:①对照组用10%胎牛血清诱导分化;②IL-1α组在10%胎牛血清的基础上加IL-1α诱导分化;③联合因子组在10%胎牛血清的基础上加IL-1α、IL-11、LIF及GDNF进行诱导分化。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多巴胺神经元。在100倍镜下随机取5个视野,计数每个视野中的TH阳性神经元数;并用图像分析软件处理TH阳性神经元的胞体面积和细胞周长;用STATA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皮质对照组中仅见极少的TH阳性神经元(0.25±0.163),中脑对照组中见少量TH阳性神经元(2±0.378);而皮质IL-1α组有较多的TH阳性神经元(15.5±0.866),中脑IL-1α组中的TH阳性神经元则为皮质IL-1α组的150%(22.875±1.517);皮质联合因子组中的TH阳性神经元数(25.75±0.940)与中脑联合因子组中的TH阳性神经元数(28.875±2.125)接近,无显著差异。胞体面积和细胞周长的结果显示出IL-1α组和联合因子组大于对照组、而联合因子组又优于IL-1α组的趋势。上述结果提示,中脑来源的NSCs本身具有一定的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的区域特异性,而皮质来源的NSCs在IL-1α、IL-11、LIF及GDNF等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可改变其区域特异性而分化为较多较为成熟的多巴胺神经元。  相似文献   
156.
笔者观察了大鼠失血性休克(HS)对内毒素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产生的影响及其细胞来源,并结合休克后组织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mRNA的表达变化,对其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静脉注射LPS后90min,HS+LPS组血浆TNFα水平分别较HS组高20倍(P<0.01),LPS组高2.7倍(P<0.05);休克和复苏后,外周血白细胞产生TNFα的能力明显受抑,而肝Kupfer's细胞产生TNFα的能力却明显增强;休克后不仅肝组织内LBPmRNA表达增多,肺、肾组织内LBPmRNA也相继表达增加。研究结果提示,失血性休克能显著增敏内毒素诱导TNFα的产生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休克后组织内LBP表达上调有关,组织巨噬细胞群(如Kupfer细胞)可能是休克后细胞因子产生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7.
新型MAO钛基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评价新型钛基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新鲜全血,抗凝后分别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组接触,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比色,评价各组的溶血率。实验符合国际化标准组织规定要求。结果新型微弧氧化钛基材料直接接触溶血率为0.79%,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率不大于5%的要求。结论新型钛基材料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8.
以军团菌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军团菌主要外膜蛋白基因(Major outer membrane protein gene,ompS),与原核表达质粒pUC18定向重组,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用限制性酶酶切分析、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序列分析、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Western印迹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扩增出了军团菌914bp的ompS基因,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LPompS,并在原核系统中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59.
壳聚糖醋酸溶液对凝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脱乙酰度和不同分子量壳聚糖醋酸溶液的凝血作用。发现壳聚糖醋酸溶液使抗凝血液中红细胞发生了明显的聚集和变形。通过不同分子量和脱乙酰度壳聚糖的促红细胞聚集实验,证明了低脱乙酰度壳聚糖(60%~70%)使红细胞聚集效果更好,分子量在105~106范围内作用不十分明显。对血液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的测定结果验证了壳聚糖醋酸溶液凝血机理不依赖于血小板和常规“瀑布”凝血机制。  相似文献   
160.
Osteoporosis and obesity are two severe complex diseases threatening public health worldwide. Both diseases are under strong genetic determinants as well as genetically correlated. Aiming to identify pleiotropic genes underlying obesity and osteoporosis, we performed a bivariat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GWA) meta-analysis of hip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and total body fat mass (TBFM) in 12,981 participants from seven samples, and followed by in silico replication in the UK biobank (UKB) cohort sample (N = 217,822). Combining the results from discovery meta-analysis and replication sample, we identified one novel locus, 17q21.31 (lead SNP rs12150327, NC_000017.11:g.44956910G > A, discovery bivariate P = 4.83 × 109, replication P = 5.75 × 105) at the genome-wide significance level (ɑ = 5.0 × 10−8), which may have pleiotropic effects to both hip BMD and TBFM. Functional annotations highlighted several candidate genes, including KIF18B, C1QL1, and PRPF19 that may exert pleiotropic effec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body mass and bone mass. Our findings can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tiology of osteoporosis and obesity, as well as shed light on potential new therapies.Subject term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