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21篇
  免费   5620篇
  国内免费   3918篇
耳鼻咽喉   618篇
儿科学   601篇
妇产科学   450篇
基础医学   5024篇
口腔科学   832篇
临床医学   6624篇
内科学   6428篇
皮肤病学   477篇
神经病学   2553篇
特种医学   22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6189篇
综合类   12376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4646篇
眼科学   1160篇
药学   5935篇
  56篇
中国医学   3530篇
肿瘤学   4112篇
  2024年   205篇
  2023年   852篇
  2022年   2363篇
  2021年   2722篇
  2020年   2113篇
  2019年   1508篇
  2018年   1761篇
  2017年   1820篇
  2016年   1637篇
  2015年   2626篇
  2014年   3295篇
  2013年   3311篇
  2012年   4820篇
  2011年   5256篇
  2010年   3885篇
  2009年   3251篇
  2008年   3636篇
  2007年   3507篇
  2006年   3121篇
  2005年   2758篇
  2004年   1800篇
  2003年   1504篇
  2002年   1177篇
  2001年   930篇
  2000年   802篇
  1999年   661篇
  1998年   399篇
  1997年   391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266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45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9篇
  1974年   10篇
  1972年   6篇
  196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结果CT对肿瘤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83.3%,对良恶性判断的准确率为77.8%,术前病理组织类型判断准确率为27.8%.结论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诊断可靠,对良恶性预测具有帮助,对病理类型估计能提供线索,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建立鸢尾中鸢尾酮的鉴定和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了鸢尾酮的3种异构体,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鸢尾浸膏中鸢尾酮的含量。结果 根据质谱裂解规律鉴定了3种鸢尾酮的异构体:α-、β-、γ-鸢尾酮,并且鸢尾浸膏中主要含γ-鸢尾酮。两批鸢尾中鸢尾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87、238μg/g(n=6),质量分数差异较大。结论 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析鸢尾中鸢尾酮,方法高效、准确,分析时间适中。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及不同浓度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 0 35 80对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肾功能、细胞凋亡及 p38MAPK活性、表达量、p38MAPK底物的影响。 方法  4 9只大鼠按缺血 /再灌注及给药时间的不同 ,随机分为 7组 ,每组7只大鼠按正交拉丁方表的顺序 ,经尾静脉注射相同体积、不同剂量的SB ,使其在大鼠体内达到不同的浓度。测定BUN和Scr;用TUNEL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Westernblot技术用于蛋白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结果 SB可显著减轻大鼠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造成的Scr和BUN的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及 p38MAPK的激活 ,但存在模型、剂量及给药时机的差异 (P<0 .0 5 ) ,缺血前 3h之前给药 ,使其体内血药浓度达到 5 μmol/L左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结论 SB可显著减轻大鼠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 ,在缺血前 3h之前给药 ,同时使其血药浓度达到 5 μmol/L左右可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4.
D2-43病毒E蛋白在酵母细胞表面的展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酵母细胞表面展示登革2型病毒43株(D2—43)的E基因,探索利用酵母表面展示系统建立DNA改组筛选平台的可行性。方法:通过RT-PCR扩增获得D2-43的E基因,将该基因亚克隆至T载体后,再克隆至酵母表面展示载体pYDI,于酿酒酵母EBY100中利用半乳糖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FACS进行检测。结果:酵母表面展示产物可与D2-43的腹水抗体特异性地结合;在半乳糖诱导后24h,展示E蛋白的酵母细胞百分数达22.07%。结论:本研究为建立基于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的DNA改组筛选平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5.
UB-I粘结剂粘结面的微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UB-Ⅰ粘结剂的粘结界面和粘结表面的微形态特点。方法: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UB-Ⅰ和牙本质的粘结界面和粘结表面。结果:UB-Ⅰ粘结剂在牙本质小管内可聚合形成树脂突,在牙本质小管内的树脂突表面有树脂侧枝呈树枝状横行排列,并且和相邻的树脂突相连接,在牙本质和复合树脂之间有杂合层形成。结论:UB-Ⅰ粘合剂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与牙本质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机械嵌合。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观察诱导分化剂苯乙酸 (Phenylacetate,PA)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 8增殖过程中C myc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体外细胞培养 ,运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苯乙酸对HCT 8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观察应用PA后对HCT 8细胞C myc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 PA组HCT 8细胞G1期比例从 32 3%增加到 6 1 0 % ,S期比例从 5 9 6 %下降到 2 9 7%。PA治疗后HCT 8细胞C mycmRNA表达阳性表达率为 (12 0 5± 7 92 ) % ,显著低于非治疗组中的阳性率 (5 5 15± 2 1 6 4 ) % ,P <0 0 1。通过细胞周期的检测发现 ,PA抑制大肠癌细胞HCT 8增殖的方式为抑制细胞周期G1期比例。结论 PA通过下调结直肠癌细胞C mycmRNA的生成以及细胞生长G1期阻滞在肿瘤诱导分化治疗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研究大鼠胫神经原位桥接切断的腓总神经,观察腓总神经再生程度、神经纤维的来源等。方法 将断裂的腓总神经近端和远端分别就近与胫神经施行端侧吻合,存活18个月后,电生理检测再生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传导,取腓总神经远段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数量及状态。结果 远段腓总神经有明显的神经纤维再生,远段腓总神经通过邻近神经的桥接与近段腓总神经之间有动作电位传导。结论 断裂腓总神经“π”式桥接于胫神经,部分再生神经纤维可能来源于原腓总神经近段,部分来自胫神经。  相似文献   
148.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ofkappaB ,NF κB)是一种多极性核转录因子 ,参与调控多种与免疫反应、凋亡、炎症、肿瘤形成和转移有关的基因表达。近年来 ,NF κB在肿瘤发生、耐药、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NF κB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抗凋亡诱发肿瘤的机制 ,NF κB调控的前列腺癌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NF κB参与前列腺癌浸润与转移的机制及其在前列腺癌基因治疗中的可能策略等。  相似文献   
149.
本文复制了慢性、应激性水浸溃疡模型,23℃每天拘束水浸4小时,4天后所得溃疡病变明显,溃疡指数是13.8士4.5mm~2,且再现性良好,是一个较好的慢性、应激性溃疡模型。哌哌西平对此溃疡具有较强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0.
直肠脱垂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幼儿直肠脱垂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以手术为主。目前手术方法繁多,疗效不一。本文介绍了直肠脱垂经腹和经肛门两种入路的多种手术方式以及注射疗法、激光手术等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各有利弊。直肠脱垂的外科治疗提倡个体化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因、年龄及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