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09篇 |
免费 | 980篇 |
国内免费 | 57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6篇 |
儿科学 | 246篇 |
妇产科学 | 67篇 |
基础医学 | 677篇 |
口腔科学 | 190篇 |
临床医学 | 1270篇 |
内科学 | 941篇 |
皮肤病学 | 116篇 |
神经病学 | 203篇 |
特种医学 | 401篇 |
外科学 | 1007篇 |
综合类 | 2864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1349篇 |
眼科学 | 79篇 |
药学 | 1270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1346篇 |
肿瘤学 | 4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111篇 |
2022年 | 305篇 |
2021年 | 426篇 |
2020年 | 341篇 |
2019年 | 209篇 |
2018年 | 201篇 |
2017年 | 324篇 |
2016年 | 226篇 |
2015年 | 417篇 |
2014年 | 554篇 |
2013年 | 688篇 |
2012年 | 1018篇 |
2011年 | 1068篇 |
2010年 | 934篇 |
2009年 | 891篇 |
2008年 | 930篇 |
2007年 | 864篇 |
2006年 | 720篇 |
2005年 | 575篇 |
2004年 | 453篇 |
2003年 | 387篇 |
2002年 | 249篇 |
2001年 | 222篇 |
2000年 | 202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4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脂肪质量指数(fat mass index,FMI)和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与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RA患者418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158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研究对象股骨颈(Neck)、大转子(G.T)、总髋部(Hip)、腰椎1~4(L1、L2、L3、L4)部位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参照OP诊断标准进行分级,采用直接节段多频率生物电阻抗测试法测定研究对象的骨骼肌含量、体脂肪、矿物质含量,并计算BMI、FMI和SMI。结果①RA患者各测定部位的BM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1),其OP发生率(42.6%)明显高于对照组(13.9%)(χ~2=41.551,P0.0001)。②RA患者肌少症发生率(54.5%)明显高于对照组(9.0%)(χ~2=96.747,P0.0001)。③不同BMI组RA患者间各部位的BMD、SMI、FMI、矿物质含量、体脂百分比和骨骼肌含量是明显不同的(P0.0001),且随着BMI的增高,上述各指标均呈线性增高趋势(P0.0001)。④在BMI为消瘦的RA患者中,肌少症组中OP发生率与无肌少症组中相近(48.1%vs 45.5%,χ~2=0.027,P=0.870),在BMI为正常、超重或肥胖组中,肌少症组中OP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肌少症组(56.6%vs 33.0%,χ~2=12.238,P0.0001;52.6%vs 22.7%,χ~2=10.953,P=0.001)。在有或无肌少症的RA患者中,不同BMI组间RA患者OP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563、0.148)。⑤线性相关分析显示,SMI与各部位的BMD和BMI均呈正直线相关(P0.0001),而与体脂百分比呈负直线相关(P0.0001)。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MI(OR=0.696,P=0.001,95%CI:0.565~0.857)为RA患者发生OP的保护因素,年龄(OR=1.091,P0.0001,95%CI:1.065~1.117)和性别(OR=5.259,P0.0001,95%CI:2.543~10.876)均为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论 BMI、SMI和FMI均与RA患者OP的发生有关,但SMI是RA患者发生OP最重要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2.
目的:比较非截骨和转子下截骨两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THA治疗35例单侧CroweⅣ型DDH患者,其中15例术中采用非截骨,20例采用股骨转子下截骨。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双下肢长度差、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3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随访期间无髋关节感染、假体松动发生。非截骨组术后1例出现坐骨神经牵拉损伤、1例股神经皮神经分支损伤,3个月后均自行恢复。转子下截骨组术后1例出现髋关节脱位,给予闭合复位后无再次脱位发生,3例股骨近端劈裂骨折,给予钢丝固定治疗。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双下肢长度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截骨THA治疗单侧CroweⅣ型DDH手术效果满意,该方法相对于股骨转子下截骨更简单。对于髋部软组织条件良好、患肢短缩>4 cm的CroweⅣ型DDH患者,可考虑采用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治疗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脱位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脱位患者43例,其中17例(男10例,女7例)采取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治疗,为保守组;26例(男15例,女11例)采取手术治疗,为手术组。通过腕关节功能评分、影像学评价、并发症分析等方式评价疗效。结果:43例患者获随访,时间36~60(45.00±8.72)个月。末次随访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保守组88.53±4.24,手术组89.58±4.59(t=0.455,P0.05)。随访期内保守组4例患者出现舟状骨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表现(χ~2=4.32,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脱位患者,若能够在伤后尽早进行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并维持满意的复位与可靠的固定,则治疗效果与手术治疗相比没有劣势,但有增加并发症的危险。保守治疗的关键在于尽可能早期诊断并维持复位,可靠的固定,以及适时、恰当的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4.
目的 通过阿霉素(Dox)复制大鼠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观察Liguzinediol对CHF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血流动力学观察Liguzinediol对Dox(腹腔注射,2 mg/kg)诱导的CHF大鼠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LVSP)、动脉收缩压(ASP)、动脉舒张压(ADP)和心率(HR)的变化;观察Liguzinediol对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血浆中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 Liguzinediol能增加LVSP、+dp/dtmax、ASP、ADP、AP、HR,降低-dp/dtmax(P<0.05~0.01);降低NO、iNOS以及MDA的浓度,同时增强了SOD的活性(P<0.05~0.01);抑制IL-6和TNF-α的生成(P<0.05~0.01)。结论 Liguzinediol可明显改善Dox诱导的CHF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的释放以及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 相似文献
95.
肺动脉高压(PAH)是以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升高为特征的临床血流动力学症候群,可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血管重构是PAH最显著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其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调控。内质网应激、钙紊乱和线粒体功能紊乱通过调节细胞内钙稳态和细胞代谢调控血管细胞的增殖凋亡能力;表观遗传学现象(如DNA损伤和微小RNA表达异常)参与调控血管细胞的异常增殖;血管细胞表型转化(包括内皮细胞间质转化和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是引起血管细胞异常增殖的重要原因。血管重构由多种细胞和分子通路共同作用产生,针对多靶点来改善PAH中发生的异常血管重构,进而延缓甚至逆转PAH的进程,有望成为PAH治疗上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酪氨酸血症(HT)在中国南方人群中的流行、分布、基因谱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8年11月以酪氨酸/琥珀酰丙酮增高为关键指标,经串联质谱筛查检出并结合基因检测诊断为HT的新生儿的资料。结果: 共2 188 784名新生儿接受筛查,酪氨酸、琥珀酰丙酮正常范围(0.5%~95.5%)分别为34.5~280.0 μmol/L、0.16~2.58 μmol/L。诊断HT 3例,患病率为1:729 595。其中HTⅠ型(FAH基因c.455G>A纯合变异)、Ⅱ型(TAT基因c.890G>T及c.408+1G>A复合杂合变异)、Ⅲ型(HPD基因c.257T>C纯合变异)各1例,后两者为新发突变。HT筛查阳性预测值为3.4%。Ⅰ型患儿初筛酪氨酸666.9 μmol/L,琥珀酰丙酮3.87 μmol/L,伴胆汁淤积,肝酶、乳酸轻度增高,虽经特殊奶粉(去除酪氨酸、苯丙氨酸)治疗,2月龄时仍死于家中;Ⅱ型患儿初筛酪氨酸625.6 μmol/L,琥珀酰丙酮正常,经特殊奶粉治疗,酪氨酸控制在正常范围,随访至7个月,体格、行为发育正常,未见眼、皮肤病变;Ⅲ型患儿初筛酪氨酸1035.3 μmol/L,琥珀酰丙酮正常,不规则应用特殊奶粉治疗,随访至29个月,酪氨酸在532.1~1060.3 μmol/L波动,体格发育、智力发育正常。结论: HT在中国南方人群中罕见,三型在人群中均有分布,基因谱分散。Ⅰ型患儿建议早期联合尼替西农治疗,否则预后可能不良;Ⅱ型患儿如早期采取特殊饮食治疗,一般预后良好;Ⅲ型患儿的预后有待进一步积累资料后确定。 相似文献
97.
98.
背景 绝经后女性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危险人群,罹患该病可能导致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代谢异常。但NAFLD好发于这一特定生理阶段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 检测绝经后NAFLD女性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清RBP4水平与NAFL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5-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37~66岁女性181例。根据是否处于绝经状态和是否符合NAFLD诊断标准分为4组,即绝经前对照组(n=42)、绝经前NAFLD组(n=42)、绝经后对照组(n=36)和绝经后NAFLD组(n=61)。比较各组间血清RBP4水平,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后女性血清RBP4水平与NAFLD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RBP4的诊断价值。结果 绝经后NAFLD组女性血清RBP4水平高于绝经前对照组和绝经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RBP4水平升高〔OR=1.155,95%CI(1.059,1.260),P<0.05〕是绝经后女性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清RBP4水平预测绝经后NAFLD的ROC曲线的AUC为0.841,95%CI为(0.757,0.924),最佳截断值为25.1 mg/L,灵敏度为0.78,特异度为0.79(P<0.001)。结论 血清RBP4水平升高与绝经后女性NAFLD发生相关,对绝经后NAFLD的发生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
背景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前期病变,早期治疗可以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速度。目前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肝穿刺活检术、血清学标志物等,但各诊断方法又各有其缺陷。目的 通过建立兔肝纤维化模型,探讨应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技术评估兔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4-10月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4只,随机选取36只为实验组,8只为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16周建立兔肝纤维化模型,起始剂量为0.3 ml/kg,剂量递增,第4周剂量为0.4 ml/kg,第5周后剂量为0.5 ml/kg;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造模第4、6、8、10、12、14、16周随机选取实验组3~6只,对照组1~2只,应用ARFI检查活体、离体兔肝横向剪切波速度(SWV、SWV1)。每次检查完成后采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兔并取兔肝组织先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而后行Masson 染色,确定兔肝纤维化病理分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ARFI评估肝纤维化分级的诊断价值。结果 至造模第16周时,成功建立各分期的兔肝纤维化模型。病理检查结果示:对照组兔肝脏病理学检查均正常,无纤维化;实验组36只兔最终死亡4只,造模成功32只(肝纤维化分期为F1期6只、F2期10只、F3期8只、F4期8只),造模成功率为88.9%(32/36)。实验组F1~F4期的SWV、SWV1大于对照组,实验组F2~F4期的SWV、SWV1大于实验组F1期,实验组F3~F4期的SWV、SWV1大于实验组F2期,实验组F4期SWV1大于实验组F3期(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F1~F4期SWV1均大于SWV(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SWV诊断肝纤维化≥F2期、≥F3期、F4期的AUC分别为0.901、0.939、0.945(P均<0.001),截断值分别为2.21、2.29、2.36 m/s,灵敏度分别为80.8%、87.5%、87.5%,特异度分别为83.3%、87.5%、79.3%;SWV1诊断肝纤维化≥F2期、≥F3期、F4期的AUC分别为0.901、0.901、0.958(P均<0.001),截断值分别为2.58、2.92、3.26 m/s,灵敏度分别为80.8%、81.3%、87.5%,特异度分别为83.3%、87.5%、95.8%。结论 采用ARFI检查的SWV、SWV1可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程度,SWV、SWV1诊断兔肝纤维化程度各期的AUC均大于0.9,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静脉- 动脉血二氧化碳含量差与动脉- 静脉血氧含量差的比值(CvaCO
2/Ca-vO2)、乳酸与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指数(IVCrv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 年6 月—2018 年2 月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6 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A 组(23 例)、B 组(21 例)及C 组(22 例)。采
用连续多普勒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仪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数据,在抗感染、早期复苏等基础上,A 组加用
Cv-aCO2/Ca-vO2<1.1 作为24 h 复苏终点指导治疗;B 组加用乳酸清除率>50% 作为24 h 复苏终点指导治
疗;C 组加用IVCrvi<30% 作为24 h 复苏终点指导治疗。观察3 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
Ⅱ(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
气指数(PaO2/Fi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每搏量变异度(SVV)、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
力指数(SVRI)、降钙素原(PCT)及28 d 病死率等变化。结果 3 组治疗前APACHE Ⅱ评分、SOFA 评分、
MAP、血乳酸水平及PC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 组治疗6 h 后CVP 水平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3 组MAP 值、达到目标MAP 所需液体量、PaO2/FiO2、心率(HR)及乳酸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 组治疗24 h 后,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 CO2)、SVRI 及脑肽
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ScvO2、WBC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 组治疗7 d 后,
CI、SVRI、氧输送(DO2)及PC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SVV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 组28 d 总CBP 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 时间及28 d 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Cv-aCO2/Ca-vO2、乳酸清除率与IVCrvi 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