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25篇
  免费   4719篇
  国内免费   3103篇
耳鼻咽喉   506篇
儿科学   759篇
妇产科学   457篇
基础医学   4466篇
口腔科学   1009篇
临床医学   6130篇
内科学   6250篇
皮肤病学   512篇
神经病学   1570篇
特种医学   15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4851篇
综合类   9678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4191篇
眼科学   1183篇
药学   5582篇
  45篇
中国医学   3385篇
肿瘤学   3326篇
  2024年   203篇
  2023年   729篇
  2022年   1745篇
  2021年   2421篇
  2020年   1956篇
  2019年   1415篇
  2018年   1504篇
  2017年   1596篇
  2016年   1381篇
  2015年   2198篇
  2014年   2807篇
  2013年   2793篇
  2012年   3978篇
  2011年   4195篇
  2010年   3211篇
  2009年   2714篇
  2008年   3009篇
  2007年   2918篇
  2006年   2662篇
  2005年   2126篇
  2004年   1648篇
  2003年   1350篇
  2002年   1110篇
  2001年   953篇
  2000年   896篇
  1999年   709篇
  1998年   435篇
  1997年   425篇
  1996年   369篇
  1995年   345篇
  1994年   314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118篇
  1986年   97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1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4篇
  193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肾草酸钙结石形成对肾组织bikunin基因和间α胰蛋白酶抑制物(IαI)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bikunin在尿结石形成中的意义。方法诱导实验性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收集结石大鼠、正常大鼠、临床肾结石和非结石患者每组各8例的肾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分别检测所有大鼠和人肾组织中bikuninmRNA和IαI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大鼠和非结石患者肾组织均存在bikuninmRNA和IαI蛋白的表达。肾草酸钙结石形成后,结石大鼠肾组织IαI蛋白的灰度值和bikunin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98.43±15.17、0.70±0.14;肾结石患者肾组织IαI蛋白的灰度值和bikunin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63.25±17.41、1.27±0.13,分别和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Bikunin作为构成IαI的轻链结构,在肾草酸钙结石形成后,bikuninmRNA的表达迅速增强,提示机体通过肾脏合成更多的bikunin来抑制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62.
低能级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鹿角形结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低能级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rtripsy,ESWL)治疗肾鹿角形结石的效果. 方法对18例鹿角形结石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碎石能级1~3级,冲击次数1 800~3 000次,脉冲间隔60 ~80次/min,工作电压10~12.75 kV. 若结石直径>3 cm,在碎石前预先插入双J管,防止石街形成.对直径>4 mm的残余结石,再次行ESWL,直至结石完全消失. 结果所有病人耐受良好,治疗结束能自行回家.除1例碎石失败外,余17例经ESWL治疗成功.治疗3~9次,至完全排除结石.66例次(66/77,85.7%)术后有1~2次肉眼血尿.5例出现石街,长1.9~5.2 cm,4例石街经再次碎石成功,1例输尿管镜取石. 结论低能级ESWL治疗肾鹿角形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我国健康成人血清中抗成人腹泻轮状病毒抗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以未知血清作为第一抗体直接包被微量凹井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抗成人腹泻轮状病毒抗体,得到成功的结果。此法应用于检测从中国一些省市收集的1,380份健康成人血清中抗成人腹泻轮状病毒抗体,其中141份阳性,总阳性率为10.2%,各地的感染率不同。对25份阳性血清进行了阻断试验,结果是在阻断后的P/N比值全部低于阻断前的P/N比值。这25份阳性血清中有17份来自河北省迁安县一带农村,该地区在两年前曾发生成人流行性腹泻。西藏50份血清均阴性,海南岛50份血清中仅1份阳性。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十字花科蔬菜提取物6320(主要含异硫氰酸酯)的抗肿瘤活性。体外实验应用MTT法、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观察提取物6320对不同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建立小鼠B16实体瘤模型来考察提取物6320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提取物6320在体内外均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及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但有可能对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发作性睡病与HLA—DQB1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对30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分型技术测定HLA—DQB1等位基因,并与44例健康人检测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发作性睡病患者组DQB1*0602基因频率为40%,与正常对照组9.09%相比较明显增高;未检出DQB1*0401—0402基因,与正常对照组9.09%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LA—DQB1*0602基因为中国发作性睡病人群的易感基因;HLA-DQB1*0401—0402基因为中国发作性睡病人群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66.
论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在教学中,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开展模拟法庭、第二课堂活动,组织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途径,培养即有法律知识又有医药卫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67.
铜绿假单胞菌全细胞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用计算机控制,可程序升温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GC)仪分析48株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和临床株、部分常见假单胞菌、肠杆菌的细胞脂肪酸。结果表明:月桂烯酸(C12:1),月桂酸(C12:0)、十三碳烯酸(C13:1)、十三碳酸(C13:0)、肉豆劳动脑酸(C14:1)、十七碳稀酸(C17:1)、十七碳酸(C17:0)、硬脂酸(C18:0)和花生四烯酸(C20:4)是铜绿包菌有鉴别意义的脂肪酸,组成与  相似文献   
68.
目的:通过几种不同的检查方法调查人胃螺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情况及在慢性胃炎中的致病作用。方法:380例行消化道症状的就诊患者和432名健康体检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分别行涂片、尿素酶试验、14C-尿素呼吸试验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人胃螺杆菌在上述两类人群中的感染率分别为2.11%和1.16%。涂片Gram染色和切片WS银染是目前诊断该菌感染较理想的手段,不论有无症状,患者在组织学上均伴有慢性炎症改变,根据形态学特点该菌可大致分为两型,分别与某些动物胃内的螺旋菌相似。结论:人胃螺杆菌在人群中感染率较低,可能是一种源自动物的慢性胃炎相关性病原菌。  相似文献   
69.
妇女妊娠期及分娩前后子宫肌层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证明,妇女非妊娠期子宫肌层内存在有胶原纤维网(CFN)。妊娠中期和晚期及分后CFN出现以时相性崩解和重建为主要特征的改建过程以适应子宫生理性能的巨大变化和功能需要。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白细胞及肥大细胞参与改建过程。它们既参与CFN的溶解和吸收,又参与其重新形成,显示双重形态和功能。还对CFN改建的机理,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0.
以上海市四个区的交通警184人,打浦路隧道工58人为接触组,植物园工人106人为对照组,研究了汽车排气对其健康的影响。发现隧道工、交通警的主诉症状、客观体征和铅接触的生化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及0.01)。不论吸烟与否,隧道工血中HbCO含量的最高值都是在值勤后,系因值勤时吸入过量的CO所致。说明汽车排气对交通警及隧道工人的健康已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