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48篇
  免费   5442篇
  国内免费   3318篇
耳鼻咽喉   506篇
儿科学   1228篇
妇产科学   255篇
基础医学   3288篇
口腔科学   1070篇
临床医学   6645篇
内科学   4618篇
皮肤病学   488篇
神经病学   1045篇
特种医学   1830篇
外科学   5244篇
综合类   15650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6378篇
眼科学   658篇
药学   6554篇
  79篇
中国医学   5458篇
肿瘤学   2004篇
  2024年   266篇
  2023年   679篇
  2022年   1690篇
  2021年   2181篇
  2020年   1874篇
  2019年   952篇
  2018年   1098篇
  2017年   1536篇
  2016年   1140篇
  2015年   2046篇
  2014年   2696篇
  2013年   3335篇
  2012年   4845篇
  2011年   5263篇
  2010年   5014篇
  2009年   4645篇
  2008年   4625篇
  2007年   4195篇
  2006年   3855篇
  2005年   3108篇
  2004年   2104篇
  2003年   1658篇
  2002年   1259篇
  2001年   1196篇
  2000年   868篇
  1999年   347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背景与目的 新辅助化疗应用于可手术切除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确切疗效及安全性尚存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可手术切除Ⅲa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并分析其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明确临床诊断为Ⅲa期NSCLC 370例患者完整资料,根据术前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分为两组,其中A组为新辅助化疗+手术组97例,B组为直接手术组27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新辅助化疗后肿瘤降期率,并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统计两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结果 A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肿瘤总降期率为65.98%(64/97);两组患者R0切除率分别为96.91%(94/97)和90.48%(247/273),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A组稍高于B组,分别为76.29%(74/97)和72.52%(198/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个月-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7个月,两组患者术后总体复发转移率分别为63.92%(62/97)和94.87%(259/273),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患者中位DFS分别为19.46个月和11.3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使Ⅲa期NSCLC患者受益,能有效降低肿瘤分期,提高肿瘤切除率,可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且并不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2.
唐琼兰  刘卫平  李甘地  徐缓  杨帆  陈德忠 《肿瘤》2003,23(5):411-413
目的分析西南地区鼻和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120例鼻和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临床特点、治疗和生存情况.结果120例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54.1%.大型瘤细胞生存率较中小型瘤细胞低(P<0.01),病变中有坏死及血管浸润者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瘤细胞分布及患病年龄与预后关系不大,临床Ⅰ~Ⅱ期与Ⅲ~Ⅳ期两组病例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累及多个部位、伴有穿孔及全身症状者生存率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治疗疗效优于单一治疗及未治疗组(P<0.01),单一治疗近期疗效好,而远期疗效与未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ox Regression分析结果亦表明瘤细胞大小、分期及治疗方法与预后密切相关.结论瘤细胞大小、坏死、血管浸润、穿孔、B症状、分期、病变范围和治疗方法与鼻和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相关,其中瘤细胞大小、分期和治疗方法是其主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93.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心电图(ECG)ST-T改变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疑似冠心病患者资料36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 分为CAG阳性组、CAG阴性组,CAG阳性组又根据狭窄血管多少分为单支组和多支组,回顾性分析ECG ST-T改变与CAG结果 之间的关系.结果 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与CAG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支组与多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AG阳性但ECG ST-T正常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为26例,2支血管病变为60例,三支及三支以上血管病变11例.CAG阴性但ST段异常患者中,病因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硬皮病性心肌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返流性食管炎、先心病、贫血等.结论 ECG ST-T段改变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狭窄,对于多支组具有更明显的意义,但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和实验室酶学指标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优选胃肠健胶囊的提取制备工艺,为胃肠健胶囊的提取生产工艺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用均匀设计法安排试验,以提取液中芍药苷的含量为检测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合理提取工艺.结果 原料药材采用8倍量90%乙醇提取60min,可将原料药材中的的芍药苷基本提出.结论 该试验结果 可为胃肠健胶囊的提取工艺改进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近红外荧光量子点(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quantum dots,NIRF-QD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monoclonal antibody,EGFR mAb)荧光探针对U14头颈部移植鳞癌的原位可视化成像情况。方法:将EGFR mAb偶联发射波长为800 nm的近红外荧光量子点(Quantum dot,QD800)制备近红外量子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荧光靶向探针(QD800-EGFR mAb),将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U14鳞癌细胞和QD800-EGFR mAb共培养,观察QD800-EGFR mAb与U14细胞表达的EGFR结合情况;建立U14头颈部移植鳞癌裸鼠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QD800-EGFR mAb,观察对U14头颈鳞癌活体原位可视化动态成像情况。结果:体外实验证明:QD800-EGFR mAb能与U14细胞表达的EGFR特异性结合;体内活体成像显示:QD800-EGFR mAb静脉注射后能对U14头颈部移植鳞癌进行清楚的原位可视化荧光成像,荧光成像一直持续到24 h,在1~6 h时间段内肿瘤成像最完整和信噪比最高。结论:基于以EGFR为靶点的NIRF-QDs技术对头颈部鳞癌的发生发展、原位可视化成像和个体化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和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中Ebp1(ErbB-3binding protein,Ebp1)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PCa分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antigen,PSA)水平、分期的相互关系。方法:21例BPH,55例PC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bp1、A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在BPH、PCa中的表达关系,二者表达与PCa的病理分级、术前PSA水平、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PCa组织中Ebp1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BPH组织(P<0.05),BPH、PCa组织中AR的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PCa组织中Ebp1、AR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PSA值无明显关系(P>0.05);PCa组织中Ebp1、AR在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Ebp1表达在BPH、PCa组织中有差异性,Ebp1可以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一个潜在指标;随着PCa进展AR、Ebp1表达逐步减少,二者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两者结合可作为PCa预后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建立荧光标记D1S1676、D2S441、D3S4529、D22S1045、amelogenin 5个mini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座复合扩增体系,并对重庆地区汉族200名无关个体此5个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分别用 5’TAMRA标记D1S1676引物,5’6-FAM标记D2S441和D3S4529引物,5’HEX标记 D22S1045引物,5’TET标记amelogenin引物,构建及优化符合扩增体系,运用3130基因分析仪检测并收集电泳结果数据,通过Gene Mapper v3.2.1 软件计算扩增产物片段相对大小以及进行样本基因型分型。结果:5个miniSTR基因座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体系每个位点都获得清晰的分型结果。对重庆地区汉族无关个体 200份血样进行分型,5个基因座分别检出9、9、8、9、2个等位基因和10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分布均符Hardy-Weinberg平衡。其中D1S1676、D2S441、D3S4529、D22S1045基因座在重庆汉族群体的杂合度(Heterozygosity,Ho)分别依次为0.710、0.765、0.730、0.710;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分别依次为:0.660 041、0.798 329、0.753 177、0.797 888;累计非父排除率(Exclusion probability of paternity,EP)为0.924 800 4,累计个人识别率为 0.999 955 1。结论:荧光标记D1S1676、D2S441、D3S4529、D22S1045、amelogenin 5个miniSTR基因座复合扩增体系,每个基因座可获得准确分型;重庆汉族群体该5个基因座的遗传学数据,可作为群体遗传学和法医学研究与应用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活血通降方对反流性食管炎(RE)大鼠模型食管黏膜NF-κB/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RE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造模组、西药组、中药组4组.对照组不处理,正常饲养;余3组采用改良部分贲门肌切开加外置幽门部分结扎术进行RE造模.术后14 d,造模组予0.9%生理盐水灌胃,西...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百咳静颗粒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橙皮苷、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8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45℃,检测波长为215 nm(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280 nm(甘草苷、橙皮苷、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进样量10μL。结果: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橙皮苷、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8个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0.312~1.018、0.321~1.175、0.315~0.723、0.876~1.735、0.982~2.604、0.824~9.999、1.635~2.888、0.812~1.661 mg·g-1;8个成分均可实现较好的分离,在拟定的浓度范围内,各成分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回收率97.4%~99.7%,RSD为0.65%~1.5%。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百咳静颗粒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00.
李煜  唐洪涛  郑付杨 《新中医》2021,53(4):114-119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外敷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将123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内服组、外敷组及内服外敷组各41例。术后叮嘱患者常规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采用肝素进行抗凝,尿激酶进行溶栓。在此基础上,内服组予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外敷组予活血化瘀通络方外敷,内服外敷组同时予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与外敷。比较各组临床治疗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后DVT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内服外敷组92.68%,明显高于内服组75.61%、外敷组5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内服组明显高于外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服外敷组心率明显低于内服组、外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明显高于内服组、外敷组(P<0.05),内服组、外敷组以上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外敷组毛细管血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细胞比容明显低于内服组、外敷组(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