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340篇 |
免费 | 3462篇 |
国内免费 | 195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38篇 |
儿科学 | 346篇 |
妇产科学 | 250篇 |
基础医学 | 2683篇 |
口腔科学 | 620篇 |
临床医学 | 3934篇 |
内科学 | 3339篇 |
皮肤病学 | 358篇 |
神经病学 | 1183篇 |
特种医学 | 112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2645篇 |
综合类 | 6006篇 |
现状与发展 | 10篇 |
一般理论 | 3篇 |
预防医学 | 2650篇 |
眼科学 | 757篇 |
药学 | 3661篇 |
39篇 | |
中国医学 | 2981篇 |
肿瘤学 | 19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1篇 |
2023年 | 760篇 |
2022年 | 1740篇 |
2021年 | 2130篇 |
2020年 | 1662篇 |
2019年 | 1155篇 |
2018年 | 1169篇 |
2017年 | 1188篇 |
2016年 | 1003篇 |
2015年 | 1482篇 |
2014年 | 1718篇 |
2013年 | 1692篇 |
2012年 | 2434篇 |
2011年 | 2460篇 |
2010年 | 1727篇 |
2009年 | 1360篇 |
2008年 | 1538篇 |
2007年 | 1514篇 |
2006年 | 1370篇 |
2005年 | 1127篇 |
2004年 | 808篇 |
2003年 | 930篇 |
2002年 | 728篇 |
2001年 | 615篇 |
2000年 | 430篇 |
1999年 | 344篇 |
1998年 | 198篇 |
1997年 | 179篇 |
1996年 | 135篇 |
1995年 | 111篇 |
1994年 | 90篇 |
1993年 | 62篇 |
1992年 | 97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84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53篇 |
1987年 | 42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3篇 |
1974年 | 5篇 |
196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6岁及以上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39例(48髋),平均手术年龄8.5岁,有8例(11髋)为手术后再脱位的患儿.手术方式有Salter骨盆截骨术4例(6髋),Pemberton髋周截骨术19例(22髋),Dega截骨术12例(16髋);Westin截骨术4例(4髋).其中髋臼软骨有明显缺损,软骨下松质骨部分裸露23例(28髋),取自体股骨近端游离骨膜移植修复.全部病例均行股骨粗隆下去旋转短缩截骨,短缩2~4.5 cm(平均2.8 cm);去旋转25°~45°(平均32°),保留股骨颈前倾角10°~15°,股骨截骨处以鹅头钉或四孔钢板固定.结果 术后获得随访36例(45髋).随访时间5~10年(平均7.2年).随访结果按Mckay临床疗效标准,优17髋(37.8%)、良18髋(40.0%)、可6髋(13.3%)、差4髋(8.9%),优良率达77.8%;按Severin X线评定标准,优19髋(42.2%)、良17髋(37.8%)、可7髋(15.6%)、差2髋(4.4%),优良率达80.0%.术后髋臼指数平均降至18°;CE角平均30°;髋臼覆盖率达平均95%.术后半脱位2例(4.4%),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8.9%),髋关节功能障碍(屈曲<60°)6例(13.3%).结论 大龄儿童DDH病理改变复杂,术前应根据X线片、CT等检查予以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术中松解内收肌和髂腰肌,联合股骨短缩去旋转截骨术,力争达到头臼中心性复位,并在此基础上重建髋臼;对关节软骨面缺损明显者,可移植自体游离骨膜予以修复;术后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持续被动活动等,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再脱位、关节僵硬、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中的变化与作用。方法: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组(非发绀组)48例(心衰组20例,无心衰组28例),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组(发绀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以上各组儿童血清LEP,VEGF和总蛋白、白蛋白浓度及体重指数(BMI)。结果:先心病患儿各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BMI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绀组、心衰组、无心衰组及对照组间血清LEP,LEP/BMI及VEGF浓度有明显差异(P<0.01)。与无心衰组比较,发绀组、心衰组LEP,LEP/BMI及VEGF浓度明显升高(P<0.01)。在非发绀组患儿中,心衰组和无心衰组血清LEP与BMI均呈正相关(P<0.01)。在发绀组患儿中,血清LEP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P<0.01); 血红蛋白含量与VEGF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动脉血氧饱和度与血清VEGF及LEP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结论:LEP和VEGF参与CHD的病理生理过程。LEP和VEGF与非发绀型CHD的心衰发生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0):802-805] 相似文献
994.
内毒素致新生大鼠肺组织PECAM-1,t-PA,PAI-1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制备新生大鼠肺损伤模型 ,探讨PECAM 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因子 )和t 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 ,PAI 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mRNA在新生大鼠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LPS致新生大鼠肺损伤 ,观察不同时间点肺组织大体 ,光镜和电镜的病理改变 ,应用免疫组化和RT PCR的方法分别检测肺组织PECAM 1蛋白及mRNA和t PA ,PAI 1mRNA的表达改变。结果 病理改变证实了新生大鼠肺出血的发生 ,注射LPS后 ,PECAM 1蛋白及mRNA表达逐渐下降 ,8h和 16h分别达最低值 (分别为 95 1± 9 76 ,0 86 1± 0 0 16 ) ,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 12 9 5± 6 15 ,1 192± 0 0 35 )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LPS作用后 ,t PA ,PAI 1mRNA在肺组织的表达呈逐渐上升趋势 ,t PAmRNA表达高峰为给药后 2h(1 195± 0 0 36 ) ,与对照组 (0 781± 0 0 17)比较 ,差异显著意义 (P <0 0 1)。PAI 1mRNA表达高峰为给药后 2~ 8h(分别为 1 178± 0 0 6 9,1 15 3± 0 0 36 ,1 176±0 0 4 4 ) ,与对照组 (0 6 81± 0 0 19)比较 ,差异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LPS作用于新生大鼠后 ,肺组织PECAM I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 ,保护性机制破坏 ;t PA和PAI 1mRNA表达增加 ,随着大鼠病情加重 ,平衡状态遭到破坏 ,局部 相似文献
995.
Obesity and asthma in childre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hen Y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2004,144(2):146-147
996.
997.
目的 介绍、应用Tavares改良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重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6月用Tavares改良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2岁4个月~5岁10月)重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23例,术中作以下改良:①自髂前下棘上方至坐骨切迹前方数毫米处作与髋关节囊平行的弧形截骨,向外、下翻转截骨远端并造成坐骨切迹处青枝骨折;②截骨远端翻转后留下的空隙用自体股骨或(和)同种冻干皮质骨加自体髂骨植入。术后随访13~36个月。结果 23例中术后15例出现患侧闭孔较健侧变小,股骨头复位成功率100%。术前髋臼指数35°~50°,平均38°,术后髋臼指数10°~25°,平均18°,最后随访时的髋臼指数较术后最大增加3°。术后CE角20°~48°,平均32°。植入同种冻干皮质骨形态1年后X线片上基本消失。按Mckay标准评定关节功能:优18髋,良4髋,可1髋。按Severia标准评定X线表现:优16髋,良5髋,可2髋。结论 Tavares改良骨盆截骨术兼有Pemberton关节囊周围髋臼成形术和Salter髂骨截骨术的特征,是治疗年龄小于6岁儿童重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较理想的术式。同种冻干皮质骨植入增加了植骨的质和量,使已矫正的髋臼指向和髋臼指数得到很好的维持。 相似文献
998.
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佝偻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进行佝偻病指标调查、检测与分析,了解北京地区婴幼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探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中需注意问题。方法对北京地区2004年2月-2005年8月收治72例年龄为2~24个月的体检和就诊婴幼儿,进行临床症状询问,进行体格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初步作出有无佝偻病诊断。取血查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和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水平。部分小儿行左腕X线片检查。结果单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诊断为无佝偻病正常组婴幼儿30例,年龄(10.75±6.27)个月;判断为佝偻病者42例,年龄(9.05±5.55)个月。二组血清25-(OH)D、ALP及NBAP均无统计学差异。血清25-(OH)D水平降低者二组各有1例;较正常值增高者21例。佝偻病组无1例血清钙、磷水平降低,其平均值反而较正常组为高。二组分别有23例及31例行左腕X线摄片检查,无1例异常发现。结论北京地区大多数婴幼儿血清25-(OH)D及钙、磷水平正常。单纯以临床表现判断有无佝偻病时,既存在过度诊断问题,也有漏诊可能;应尽可能对疑诊患儿进行血清25-(OH)D水平检测,避免维生素D应用不足或过量。 相似文献
999.
二硫键和巯基在蛋白质结构功能中的作用及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二硫键和巯基在稳定蛋白质结构、实现蛋白质功能中的主要作用及二硫键和巯基在体内外各种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影响因素。本文还综述了拉曼光谱这一结构生物学中重要研究手段的原理及在二硫键和巯基研究领域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大鼠发育期间海马神经元的变化与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Chuan-jun LI Yue GAO Hui-ying. Taian Health Center for Women Children Taian China 《新生儿科杂志》2007,(3)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大鼠发育期间海马神经元的变化与康复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7日龄Wistar仔鼠,实验组制作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采用形态学和形态计量学、突触体素免疫组织化学及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的方法,对生后7d到2个月,分8个时段对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及免疫反应阳性物质进行动态观察,对4周和2个月仔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结果随增龄对照组大鼠CA1区神经元数量有所减少,但突触体素阳性反应物吸光度值相对升高。实验组CA1区细胞质量明显降低,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但与上一实验组比较,随增龄突触体素阳性反应物吸光度值升高(7d与72h比较t=2.012,P<0.05;2周与7d比较t=2.014,P<0.05;3周与2周比较,t=2.716,P<0.01;4周与3周比较,t=2.011,P<0.05)。结论海马区细胞减少、轴突溃变、突触损失是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早期干预可提高神经元的质量,促进神经系统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