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63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目的:采用基于聚多巴胺的表面改性方法,将具有促血小板聚集作用的二磷酸腺苷接枝到材料表面,构建一种具有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与激活表面.方法:通过聚多巴胺偶联作用将二磷酸腺苷接枝到细胞爬片表面(G-ADP组),另设两个对照组分别为多巴胺涂层细胞爬片表面(G-DA组)和细胞爬片表面(G组).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材料表面化学元素;在材料表面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1、3、5天细胞增殖情况;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乳酸脱氢酶定量实验和免疫荧光标记实验测定材料表面血小板黏附、聚集与激活情况.结果:G-ADP表面出现P峰,表明二磷酸腺苷接枝到材料表面;三组材料表面培养细胞均呈增殖状态,且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观察G-ADP表面黏附大量血小板,聚集成簇,伸出伪足并且相互融合,而对照组仅有少量血小板黏附;定量实验显示G-ADP表面血小板黏附量高于其它两组;G-ADP表面CD41-FITC和CD62P-PE两种抗体的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结论:二磷酸腺苷可成功接枝到材料表面,功能化修饰表面可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与激活,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42.
目的 随访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或(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中远期疗效,并评价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56例患者共64支狭窄闭塞股浅动脉.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史者分别为84.3%(54/64)、75.0%(48/64)、73.4%(47/64)和45.3% (29/64).按照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ASC)分型,A型10支、B型20支、C型18支、D型16支.在A+B型组中,行PTA手术21例、PTA及支架植入术9例;C+D型组中行PTA手术21例、PTA及支架植入术13例.术后给予患者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及血糖等治疗,观察治疗随访结果.进行保肢率和疗效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实际随访47例(52支患肢),失访9例(12支患肢),随访率83.9%.随访期6~36个月,平均(24±18)个月.术后1、2、3年的一期通畅率:A+B型组中,行PTA及支架植入术9例分别为87.5%、85.7%、57.1%,PTA手术21例分别为83.3%、75.0%、46.6%;C+D型组中,行PTA及支架植入术13例分别为92.3%、80.0%、55.6%,PTA手术21例分别为61.5%、41.7%、25.0%.术后保肢率为94.7%.术后共有23条患肢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复发(1个月内~3年),其中15支为TASC C+D组病例,8支为TASC A+B组病例;而按照手术方式划分,其中14支为PTA手术组病例,9支为PTA及支架植入术组病例.在23例下肢缺血复发的患者中,13例血糖未行规律控制,而在未复发患者中仅10例.结论 球囊扩张或(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闭塞病变可以获得良好的中远期疗效,TASC A+B型优于TASC C+D型.是否有效控制血糖和TASC分型可能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4例阴囊Paget病患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治疗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4例患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并行手术治疗,随访期2-12年,1例腹股沟淋巴结阳性1年后死于全身转移,3例死于非癌疾病,3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2例发生皮肤坏死、淋巴瘘等并发症。结论: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阴囊局部扩大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预后主要取决于病变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程度以及邻近内脏器官癌肿的有无,早期诊断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4.
低热量PN联合rhGH在严重腹腔感染病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热量肠外营养和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应用对严重腹腔感染病人的作用。方法:我院从1996年8月至1998年12月,对40例严重腹腔感染伴低蛋白血症的病人、采用低热量PN,配合短程小剂量rhGH进行营养治疗,监测体重,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肝酐身高指数,总淋巴细胞计数和计算氮平衡,并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45.
Gao HD  Lu P  Lu Y  Pang K  Xu HM  Wang SB  Chen JQ  Zhao SC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8):583-585
目的 探讨人双突变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对小鼠化疗保护作用。方法 以反转录病毒为载体,将DHFR基因转染入小鼠骨髓干细胞,观察氨甲喋呤(MTX)处理后的骨髓细胞中粒细胞-巨噬细胞克隆形成单位(CFU-GM)的生成情况;观察大剂量MTX化疗后转基因小鼠血象、体重及生存率的变化;用RT-PCR检测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耐药基因的表达。结果 转染SFG-F/S-NeoR耐药基因的骨髓细胞有耐药克隆的形成,供体小鼠为15.8%,受体小鼠为18.0%,对照组为0;大剂量化疗后,含耐药基因组小鼠血象、体重逐渐恢复正常,生存率为83.3%(第40天),对照组为0;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经RT-PCR检测,显示有F/S基因条带(400bp)。结论 DHFR耐药基因可导入小鼠骨髓细胞并获得表达,提高了骨髓细胞对MTX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6.
早期肺癌动态进展的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肺癌动态进展的低剂量CT征象及特点。材料与方法:通过某企事业单位职工的肺部低剂量CT扫描普查,对发现的肺内结节进行追踪观察。对17例确诊早期肺癌不同时期的低剂量CT征象进行分析,寻找早期肺癌的生长规律和具有诊断价值的新征象。结果:17例中,初次扫描时典型的CT诊断征象显示率明显偏低。其中,分叶征6例,血管集束征7例,胸膜凹陷征4例,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3例,毛刺征1例。在结节的生长过程中,结节周围模糊征12例。结论:“结节周围模糊征”是早期肺癌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综合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11月收治的5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综合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878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和12.0%,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1818,P>0.05).观察组恢复时间为(1.8±0.6)d,对照组为(3.4±0.7)d,组间有显著性差异(t=8.6772,P<0.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疗效满意,且安全可靠,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行双侧同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9年1月23例双侧同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例,其中骨性关节炎18例,类风湿关节炎5例。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6个月,平均38个月,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评定临床疗效[1]。结果术前评分平均31分,术后平均89.4分;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术前平均76°,术后平均105°;手术效果评定:优34膝(73.9%),良9膝(19.6%),可3膝(6.5%),差0膝,手术优良率93.5%。所有患者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活动度、畸形及稳定性方面均有明显改善,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双侧同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双侧膝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少血供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经肝穿刺活检、螺旋CT增强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检查为少血供肝癌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仅行TACE治疗为TACE组,20例行TACE联合PEI治疗为TACE+PEI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甲胎蛋白转阴率及术后1、2年生存率。结果TACE+PEI组和TACE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17/20)和55%(11/20),甲胎蛋白转阴率分别为85%(17/20)和50%(10/20),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95%(19/20)和75%(17/20),术后2年生存率分别为70%(14/20)和35%(7/20)。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甲胎蛋白转阴率及术后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ACE联合PEI治疗少血供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单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s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围术期出现相邻椎体骨折的可能性及特点。方法对接受PVP治疗的174例sOVCFs患者,记录其年龄、骨折椎体部位、骨折诱因、骨质疏松程度、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有无囊腔样变、骨水泥用量、骨水泥分布特点、骨水泥椎间盘有无渗漏,并针对上述各因素分别进行分析,观察各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74例患者中,24例术后围术期间相邻椎体出现骨折,其中16例位于胸腰段(16/24,66.67%)。以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囊腔样变、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进行分组,各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患者年龄、骨折诱因、骨质疏松程度、骨水泥剂量、骨水泥分布进行分组,各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VCFs患者PVP术后围术期相邻椎体可出现骨折,多位于胸腰段,易发生于年龄大、无骨折诱因、骨密度低、骨水泥用量大、骨水泥分布偏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