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005篇 |
免费 | 896篇 |
国内免费 | 170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0篇 |
儿科学 | 406篇 |
妇产科学 | 376篇 |
基础医学 | 2437篇 |
口腔科学 | 703篇 |
临床医学 | 5014篇 |
内科学 | 4308篇 |
皮肤病学 | 181篇 |
神经病学 | 676篇 |
特种医学 | 233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787篇 |
综合类 | 10051篇 |
预防医学 | 4391篇 |
眼科学 | 750篇 |
药学 | 3521篇 |
中国医学 | 3899篇 |
肿瘤学 | 246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124篇 |
2013年 | 321篇 |
2012年 | 376篇 |
2011年 | 2611篇 |
2010年 | 1626篇 |
2009年 | 965篇 |
2008年 | 948篇 |
2007年 | 705篇 |
2006年 | 772篇 |
2005年 | 1697篇 |
2004年 | 5917篇 |
2003年 | 5488篇 |
2002年 | 4332篇 |
2001年 | 3298篇 |
2000年 | 2358篇 |
1999年 | 2653篇 |
1998年 | 1732篇 |
1997年 | 1508篇 |
1996年 | 874篇 |
1995年 | 738篇 |
1994年 | 771篇 |
1993年 | 1377篇 |
1992年 | 922篇 |
1991年 | 715篇 |
1990年 | 506篇 |
1989年 | 317篇 |
1988年 | 206篇 |
1987年 | 193篇 |
1986年 | 144篇 |
1985年 | 60篇 |
1984年 | 37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7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3篇 |
1930年 | 3篇 |
18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27、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 p2 7、p5 3蛋白表达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分别检测 9例口腔正常黏膜 ,11例单纯性增生、2 6例癌前病变及 5 4例鳞癌组织中p2 7、p5 3蛋白的表达。 结果 p2 7蛋白在口腔正常黏膜和单纯性增生组织中呈高表达 ,在癌前病变和鳞癌组织中高 (低 )表达率分别为 6 1 5 % (38 5 % )、2 5 9% (6 1 1% ) ,在鳞癌中阴性表达率为 13% ;p2 7蛋白的表达与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相关 (P <0 0 5 )。p5 3蛋白在正常黏膜、单纯性增生及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中未见表达 ,在重度不典型增生和鳞癌中可见 2 8 6 %和 4 8 1%的阳性表达 ,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在鳞癌中 p5 3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 (P <0 0 5 ) ;p2 7和p5 3表达在鳞癌中呈负相关 (P <0 0 1)。 结论 p2 7蛋白表达的减少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并与其预后因素密切相关。p5 3蛋白的表达在癌前病变向鳞癌转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综合分析 p2 7、p5 3表达有助于口腔鳞癌的早期诊断和患者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HLA-B27和血清多项免疫指标检测对强直性脊梓炎(AS)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52例疑似A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HLA-B27表达进行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对AS作出诊断;对其中37例男性病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进行免疫比浊法测定.结果 52例疑似AS患者共检测出 HLA-B27+13例(男性12例,女性1例),确诊AS患者12人(男性患者11人,女性1人),包括男性HLA-B27+AS患者9例(最小年龄12岁,最大58岁),男性HLA-B27-AS 2例(分别为20岁和78岁),女性HLA-B27-AS 1例为(9岁),男性AS确诊患者的HLA-B27阳性率为82%.除补体C3外,男性AS组IgG、IgA、IgM、C4及CRP均较男性非AS组高(P<0.05).结论 AS患者体液免疫功能明显活跃,HLA-B27检测有助于临床资料疑似病例的AS诊断. 相似文献
993.
IL-10、TNF-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IL-10和TNF-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分化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志愿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15例,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常规培养获得DC组.培养期间用IL-10刺激的为imDC组;TNF-α刺激的为mDC组;先后用IL-10、TNF-α刺激的为imDC+TNF-α组.各组收获细胞后分别检测反映DC成熟度的各种分子及其体外诱导的自体淋巴细胞增殖效应.结果 源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常规培养的Dc在数量,HLA-DR、HLA-A、B、C和CD86表达,IL-12p70分泌及其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均低于健康者组(P<0.01).源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mDC与健康者mDC表达的HLA-DR、HLA-A、B、C和CD8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mDC诱导自体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和分泌的IL12p70均明显增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imDC的HLA-DR、HLA-A、B、C和CD86低表达,分泌的IL-12p70极低,不能强烈激活诱导淋巴细胞增殖效应,与D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加入TNF-α刺激后HLA-A、B、C,HLA-DR,CD86仍低表达,分泌的IL-12pT0和淋巴细胞增殖效应仍较低.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的上清夜中IL-21的ELISA检测值均较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规培养的DC在数量和功能上低于健康者.TNF-α可促进常规培养的DC成熟为mDC、IL-10可抑制DC成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DC同健康者一样可进行有效的调控,分化成熟后功能强于健康者常规培养的DC,或可提高自体DC治疗性疫苗在不同免疫状态下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4.
Solomon Chih-Cheng Chen MD PhD Principal Research Fellow Jung-Der Wang MD ScD Professor of Public Health Aimee Lou Ward MPh Researcher Chang-Chuan Chan ScD Professor of Public Health Pau-Chung Chen MD PhD Professor of Public Health Hung-Che Chiang MD PhD Professor of Public Health Rose Kolola-Dzimadzi MSc SRN SRM Director of Mzuzu Central Hospital Yohane M.Z. Nyasulu PhD Professor Dean of Health Science Faculty Joseph Kwong-Leung Yu MD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Director of Overseas Mission 《Midwifery》2011,27(5):648-653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tinuing training for traditional birth attendants (TBAs) on their reproductive knowledge and performance.Setting
Mzuzu Central Hospital in the northern region of Malawi.Participants and analysis
a total of 81 TBAs trained during 2004 and 2006 in Mzuzu, Malawi received continuing training courses. Their reproductive knowledge was assessed by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during 2004 and 2007. A multivariate generalis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ir reproductive knowledge scores and age, years of education, time since the last training course, test frequency and number of babies delivered.Findings
from July 2004 to June 2007, a total of 1984 pregnant women visited these trained TBAs. A total of 79 (4.0%) mothers were referred to health facilities before the birth due to first-born or difficult pregnancies. No maternal deaths occurred among the remaining mothers. There were 26 deaths among 1905 newborn babies, giving a perinatal mortality rate of 13.6 per 1000 live births. The GEE model demonstrated that knowledge scores of TBA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TBAs under the age of 45 years, TBAs with more than five years of education, TBAs who had taken a training course within one year, and TBAs with a higher test frequency.Conclus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continuing training courses are effective to maintain the reproductive knowledge and performance of trained TBA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continuing training should be offered regularly, at least annually. 相似文献995.
卵巢癌发病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而病死率却居首位。卵巢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易发生腹腔内播散转移,70%的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虽然目前卵巢癌可经肿瘤细胞减灭术辅以化疗得到有效治疗,但因其复发率较高,晚期患者5年存活率仅为30%左右。早期诊断、有效治疗、降低复发对卵巢癌的预后有重要影响。研究者致力于寻找指标,如CA125、D-二聚体,以应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综述CA125、D-二聚体在卵巢癌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厚度偏薄的子宫内膜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及冻融胚胎移植(freezing-thawing embryo transfer,FET)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0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对218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在6~7.9mm之间的IVF-ET及FE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子宫内膜厚度在6~7.9mm之间的IVF-ET及FET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有无差异。结果子宫内膜厚度在6~7.9mm之间的IVF-ET组与FET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5.6%和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偏薄患者FET的临床妊娠率高于IVF-ET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CHPS患儿的高频超声特征,测量幽门肌层厚度、幽门管长度、直径并计算狭窄指数(SI)。随机选取20例健康婴幼儿为正常组,对其高频超声测值与CHPS组进行分组比较,同时对CHPS组术前高频超声测值与术中测值进行配对比较。结果:CHPS组高频超声测量幽门肌层厚度(5.0±0.61)mm,幽门管长度(23.3±2.15)mm,幽门管直径(15.6±2.14)mm,幽门狭窄指数(78.1±12.50)%。正常组幽门肌层厚度(1.6±0.52)mm,幽门管长度(12.3±2.50)mm,幽门管直径(10.2±1.10)mm,幽门狭窄指数(25.6±4.10)%。正常组与CHPS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HPS组术前超声测值与术中测值配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CHPS的诊断简便易行、准确可靠,避免患儿吞钡和X线照射以及减少误吸,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Graves’眼病患者血清IL-2、sIL-2R和TGF-β水平的变化、病情进展和病因学的关系。方法:对照组30名和Graves眼病30例患者的血清TGF-β含量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血清IL-2、sIL-2R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30例Graves’眼病患者血清IL-2治疗前水平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经免疫抑制剂治疗6个月后水平较治疗前升高非常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sIL-2R含量治疗前非常显著的高于治疗后组和对照组(P〈0.01);经用上述方案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下降非常显著,但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GF-β浓度在治疗前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经治疗后显著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非常显著(P〈0.01)。结论:Graves’眼病患者血清IL-2、sIL-2R和TGF-β三项血清指标的测定对于了解和认识其发病机理及预估病情有帮助。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sIL-2R、IL-13及PDGF水平的变化及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15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急性肝炎组20例、慢性肝炎组90例和重型肝炎组40例);设健康人45名作为对照组。前2项血清标志物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后2项血清指标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将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文测定数值显示,血清IL-2水平急性肝炎患者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2组患者该指标水平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sIL-2R水平显示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3组患者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发现其递增规律与肝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明显的平行关系。IL-13水平测定结果也显示3组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PDGF测定值显示,急性肝炎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2组水平则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均〈0.01)。其水平的递增关系也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本文患者4项血清指标水平的变化与乙型肝炎的发病及病情进展有关;其测定有助于了解本病的发生机制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了恶性葡萄胎患者化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生化法对31例恶性葡萄胎患者进行了血清IGF-Ⅱ、EGF和TSGF的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恶性葡萄胎患者在化疗前IGF-Ⅱ、EGF和TSGF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化疗后6个月,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葡萄胎患者的发生、发展与血清IGF-Ⅱ、EGF和TSGF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