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00篇
  免费   9883篇
  国内免费   6444篇
耳鼻咽喉   1204篇
儿科学   1680篇
妇产科学   796篇
基础医学   5470篇
口腔科学   2141篇
临床医学   11948篇
内科学   8071篇
皮肤病学   1158篇
神经病学   2094篇
特种医学   4209篇
外科学   9054篇
综合类   27824篇
现状与发展   24篇
预防医学   11807篇
眼科学   1325篇
药学   12590篇
  162篇
中国医学   10243篇
肿瘤学   4427篇
  2024年   489篇
  2023年   1275篇
  2022年   3283篇
  2021年   3927篇
  2020年   3456篇
  2019年   1828篇
  2018年   2072篇
  2017年   2917篇
  2016年   2127篇
  2015年   3851篇
  2014年   5039篇
  2013年   6531篇
  2012年   9449篇
  2011年   9977篇
  2010年   8788篇
  2009年   8036篇
  2008年   7930篇
  2007年   7904篇
  2006年   7047篇
  2005年   5476篇
  2004年   3817篇
  2003年   3338篇
  2002年   2468篇
  2001年   2225篇
  2000年   1558篇
  1999年   565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10篇
  1962年   10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2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超声引导胶原酶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胶原酶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相应椎间盘突出的棘突间,旁开1.5~2.5cm处经皮穿刺,采用超声引导定位,穿刺成功后,先进行加压试验,再进行麻醉试验,无腰麻征象后,将胶原酶注入到突出的椎间盘内或周围.结果 231例病人出院时的优良率为92.21%,有效率为99.57%;随访1~5年的优良率为92.65%,有效率为99.58%.近期与远期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129,P>0.05).结论利用超声引导监测、定位,注射胶原酶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性强、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口腔径路曲安奈德蝶腭神经节封闭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变应性鼻炎患者415例,男270例,女145例。用自制封闭针头于口腔径路行曲安奈德蝶腭神经节封闭术。结果:415例中,有效250例,好转63例,总有效率为99.5%。结论:经口腔径路用曲安奈德行蝶腭神经节封闭术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03.
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1999-2000)年本科收治的34例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病人行外科治疗及疗效分析.其中肝功能Child A组10级,B级18例,C级6例.治疗前钡餐或胃镜检查确诊.结果有14例行非手术外科治疗,2例经药物治疗止血;4例行胃镜下食道静脉套扎(EVL)止血,效果较好;6例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脉硬化剂注射,2例行三腔二囊管止血,疗效不确切,再出血率62.5%(5/8).20便行手术治疗,9例行肠腔分流,2例(2/9)术后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术中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缝扎1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2例,术后均再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贲门血管再次离断2例,改良食管下段横断术3例,术后近远期疗效均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肠腔分流水2例,术后有1例上消化道再出血.结论胃镜下食道静脉套扎术在非手术止血中效果较好,适合于不不宜手术的病人.手术治疗常选肠腔分流.对前次断流不彻底需再次断流,再次断流门静脉压仍高,则考虑行断流加分流.  相似文献   
104.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乙肝病毒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血清细胞因子(TGF-β,TNF-α,IL-6,IL-8),乙肝病毒(HBV)对肝纤维化(HA,PCⅢ,C-Ⅳ,LN)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ELISA和RIA方法检测171例慢性乙肝患血清TGF-β,TNF-α,IL-6,IL-8,HLA,PCǚ,C-Ⅳ,LN的水平,HBV-DNA定量检测采用PCR方法。结果:慢性乙肝患血清TGF-β,TNF-α,IL-6,IL-8,HA,PCⅢ,C-Ⅳ,LN的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且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须血清TGF-β1水平与血清HA,PCⅢ,C-Ⅳ,LN水平具有直线相关关系。HBV-DNA阳性组(Ⅱ组)均高于HBV-DNA阴性组(I组),且在慢性中,重度肝炎间差异显(P<0.05)。结论:血清TGF-β,TNF-α,IL-6,IL-8参与慢性乙肝的发病机制及肝纤维化的形成,且与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5.
丙种球蛋白治疗危重早产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评估IVIG治疗危重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危重早产儿116例采取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措施上,加用IVIG静脉滴注,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病情平稳率及死亡率。结果 IVIG治疗危重早产儿病情平稳率第5天达75.8%第10天达93.3%,而对照组分别为50%和70.4%;病死率治疗组为6.4%,对照组为11.1%,均优于常规对照组。结论 危重早产儿用IVIG治疗疗效较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6.
单一的稳定剂并不能解决甘蓝复合果蔬汁的稳定性问题,而多种稳定剂的稳定效果较好,为此挑选出较好的3种稳定剂,对其进行不同比例的复配,观察一段时间的相对粘度及浊度变化,发现两种稳定剂的复配就能达到稳定的效果,最佳添加量(质量分数)为果胶0.07%,黄原胶0 03%.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了解糖尿病(DM)患者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75例患者组和43例正常组进行了同步检测TNFα的含量.结果患者组血清TNFα明显高于正常组并与糖化血红蛋呈正相关,且与胰岛素敏感指标呈负相关,而DM患者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组的血清TNFα水平较阴性组有明显增高.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的异常增高,可推测与长期的糖代谢紊乱、自身免疫性的胰岛损伤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08.
研究在负荷为20 kg COD/(m3.d)正常运行的EGSB(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反应器中,处理高浓硫酸盐废水。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驯化,在进水COD为4 000 mg/L的条件下,进水SO42-质量浓度可提升至约1 800 mg/L,获得了9 kg SO42-/(m3.d)的运行能力。较高的有机负荷使得产气量较大随之带来明显的气提效应,再加上较高的上升流速所产生的良好的气固分离效果,使得气相中的硫元素含量较高,达到了质量分数43.8%。硫酸盐还原菌所能达到的最大电子流比重为31.4%,对应的最低COD/SO42-值约为2.0。EGSB反应器内溶解性硫化物与相应的自由硫化氢质量浓度为255 mg/L和102 mg/L,未对SRB与产甲烷菌产生任何毒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对3种不同颈椎前路钢板系统重建并维持颈椎融合节段曲度和高度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2002年1月~2004年6月,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122例;男85例,女37例,年龄14~70岁.根据采用Orion、Zephir、Codman 3种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分为A组37例、B组39例及C组46例.于术前、术后1周和随访时摄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的曲度和高度,并比较其变化及3组间差异.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6~35个月,平均17.3个月.术后6个月3组患者术段颈椎均获骨性融合.且术后1周时颈椎融合节段曲度和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最后1次随访时和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钢板系统均能有效重建并维持颈椎融合节段曲度和高度,近期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长期疗效:方法 比较15例行舣侧STN—DBS治疗的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手术前后的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评分改善程度及长期改善效果。结果 15例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中12例在开启刺激器后症状即刻得到部分缓解,以不自主运动、异常姿势及躯体的扭转改善为主,其中9例在刺激1—3d后、3例刺激1,周后改善75%以上,6个月后平均改善92%;1例在2个月后开始改善,6个月后改善90%以上;2例在1个月开始出现轻微改善,6个月后改善了76%:15例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其疗效稳定,经过1—3次程控后不需经常调整刺激参数:所有患者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永久性副作用。结论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对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疗效持久、稳定,无并发症及永久性副作用。比较GPi—DBS而言,STN—DBS起效快、最件刺激化点及参数易于确定、刺激参数水平低、长期疗效稳定,可能是原发性肌张力障碍DBS治疗的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