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320篇 |
免费 | 10292篇 |
国内免费 | 684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38篇 |
儿科学 | 1703篇 |
妇产科学 | 814篇 |
基础医学 | 5851篇 |
口腔科学 | 2346篇 |
临床医学 | 12689篇 |
内科学 | 8373篇 |
皮肤病学 | 1185篇 |
神经病学 | 2227篇 |
特种医学 | 4420篇 |
外科学 | 9669篇 |
综合类 | 29421篇 |
现状与发展 | 24篇 |
预防医学 | 12494篇 |
眼科学 | 1341篇 |
药学 | 13080篇 |
162篇 | |
中国医学 | 10762篇 |
肿瘤学 | 46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2篇 |
2023年 | 1292篇 |
2022年 | 3335篇 |
2021年 | 3999篇 |
2020年 | 3524篇 |
2019年 | 1934篇 |
2018年 | 2128篇 |
2017年 | 2986篇 |
2016年 | 2212篇 |
2015年 | 4024篇 |
2014年 | 5260篇 |
2013年 | 6837篇 |
2012年 | 9944篇 |
2011年 | 10619篇 |
2010年 | 9387篇 |
2009年 | 8550篇 |
2008年 | 8560篇 |
2007年 | 8402篇 |
2006年 | 7600篇 |
2005年 | 5897篇 |
2004年 | 4036篇 |
2003年 | 3518篇 |
2002年 | 2534篇 |
2001年 | 2312篇 |
2000年 | 1617篇 |
1999年 | 577篇 |
1998年 | 147篇 |
1997年 | 94篇 |
1996年 | 99篇 |
1995年 | 83篇 |
1994年 | 98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9篇 |
1965年 | 10篇 |
1964年 | 10篇 |
1962年 | 10篇 |
1959年 | 8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12篇 |
1955年 | 7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Masataka Nagao Wei-dong Zhang Yoshiyuki Itakura Masahiko Kobayashi Yoshihiro Yamada Katsunori Yagi Tsuneaki Oono Takehiko Takator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medicine》1993,106(3):142-144
Summary The dynamics of paraquat in the stomach and esophagus of rats were demonstrat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s. The Rats were killed 3 h, 12 h, 24 h, 3 days, 7 days and 10 days afte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paraquat. In the stomach, paraquat was localized in the epithelial cells between 24h and 10 days after injection, whereas in the esophagus, paraquat was localized in epithelial cells and the lamina propria mucosa between 12 h and 10 days after administration. Although these finding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the intestine of rats, no clear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paraquat with time were observed; suggesting that the stomach and esophagus are important reservoirs for the redistribution of paraquat.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制抗人喉癌/抗血管内皮因子(VEGF)双功能克隆抗体,用于喉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方法:采用二次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喉癌/抗VEGF双功能抗体。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SP法检测喉癌及癌前病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VEGF的含量表达。结果:获得6株分泌抗人喉癌/抗VEGF双功能抗体的杂交瘤,经免疫组化证实与喉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率为93%,而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率为89%。血清中VEGF含量表达,喉癌组与癌前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IgG亚型鉴定为IgG2aBSAb抗体效价为1:25 600倍(ELISA法)。结论:二次杂交瘤法制备的双功能抗体具有均匀性、可控性、效价高、稳定性好,可用于喉癌抗血管生成治疗,动态检测可作为判断喉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3.
180例根管治疗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保留患牙的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临床上由于医务人员对牙体解剖形态以及根管治疗术的常规操作掌握不够熟练,操作失误常常导致患牙治疗失败。本文总结了我院自2002年5月至今接诊的156例病例,对180例根管治疗失败病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不同剂量加味保元汤对束缚应激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加味保元汤对束缚应激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0只小鼠随机等分为加味保元汤 5g/kg体重、 10g/kg体重、15g/kg体重和应激组 ,用巨噬细胞体内吞噬法 ,测其吞噬率及吞噬指数。结果 :吞噬指数 :10g/kg体重组明显高于 15g/kg体重组 (P <0 0 5 ) ,10g/kg体重组与 5g/kg体重组比较虽P >0 0 5 ,但均值高于 5g/kg体重组 ;吞噬率 :10g/kg体重组最高。结论 :10g/kg体重剂量加味保元汤对束缚应激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保护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5.
46.
PBX1基因剪切体表达与SLE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了解PBX1基因各种剪切体的表达在SLE患者和正常人中是否存在差异 ,探讨PBX1的表达与SLE发病的相关性。通过PCR扩增及毛细管芯片电泳 ,确证剪切体h、k、l存在于人体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对剪切体h、k、l分别进行SLE患者组和正常组的mRNA表达定量比较。结果发现这 3种剪切体在患者组中的表达较正常人明显降低 ,正常人的表达是SLE的 9~ 12倍。重度患者的k、l剪切体与轻中度的病人相比表达明显降低 ,并发狼疮性肾炎的病人k剪切体的表达较无肾累及的病人显著降低。说明PBX1基因剪切体h、k、l在SLE患者中mRNA表达水平下降 ,并与SLE活动度及肾累及有关。提示机体通过PBX1的表达量的调节可能参与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肾下极肾盂肾盏联合切开术治疗复杂性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肾下极肾盂肾盏联合切开术式治疗复杂性鹿角形肾结石34例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分离肾窦内肾盂后,用1-0肠线在肾后唇中下1/3连接处紧贴肾盂肾盏表面缝合肾实质2针,中间尖刀切开肾实质,然后弧形切开肾盂及肾下盏,用神经剥离子将结石与肾盂肾盏粘膜粘连分离后,取石钳夹住结石轻轻撬出。盏颈狭窄者必要时先用气压弹道碎石器将其在分支处击断。4-0肠线缝合肾盂及肾下盏,再用2-0肠线间断全层缝合肾实质切口数针,包膜层用4-0肠线缝合。结果34例均一次性取净结石。术中平均出血量约90ml。术后无大出血病例。结论肾下极背侧肾实质与肾盂联合切开取石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无须阻断肾蒂,肾功能受损轻,便于一次取尽结石等优点。适合于肾窦内肾盂特别是肾下盏盏颈相对狭窄的复杂性鹿角形肾结石的治疗。 相似文献
48.
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能使医生直观地看到心脏整体和各部分的运动,在临床得到重视。在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中,如何定量的描述心脏中某个组织的运动状况极具临床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偏微分方程的二尖瓣三维运动估计方法。该方法直接在三维超声图像的位移场上进行了运动估计,避免了传统运动估计方法,如光流法,需要标定的缺点。本研究首先建立一个二次误差指标函数,然后利用变分法导出了三维空间下的一组椭圆型偏微分方程。这类方程有着比较成熟的数值解法,利用了有限差分法,对多个三维超声数据立方体进行了计算,结果证明这类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9.
三氧化二锑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锑剂三氧化二锑(Sb2O3)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凋亡的诱导作用,以寻求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细胞生长曲线,形态学及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试验,判定NB4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功能。采用细胞周期分析和DNA电泳研究细胞凋亡。结果 Sb2O3能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 Sb2O3能有效地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提示锑剂诱导细胞半亡的疗法,有望成为临床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病例,背侧型13例,掌侧型4例;新鲜损伤组10例中8例行撬拨复位成功,仅2例因舟骨对位不良接受手术治疗;陈旧性组7例中均接受手术,4例行开放复位内固定,3例行近排腕骨切除术。结果 采用Cooney评价标准,优11例,良3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82.35%。结论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早期治疗简单且疗效较好,而一旦误诊,则多数需手术治疗,且残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提高对本病损伤机制、腕部体征和影像学特点的认识和了解,减少误诊。是提高本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