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45篇
  免费   2879篇
  国内免费   1570篇
耳鼻咽喉   226篇
儿科学   381篇
妇产科学   153篇
基础医学   1472篇
口腔科学   554篇
临床医学   3298篇
内科学   2307篇
皮肤病学   338篇
神经病学   613篇
特种医学   1006篇
外科学   2069篇
综合类   8033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3522篇
眼科学   226篇
药学   3214篇
  32篇
中国医学   2883篇
肿瘤学   1363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334篇
  2022年   939篇
  2021年   1066篇
  2020年   914篇
  2019年   499篇
  2018年   499篇
  2017年   780篇
  2016年   601篇
  2015年   1108篇
  2014年   1417篇
  2013年   1789篇
  2012年   2591篇
  2011年   2792篇
  2010年   2499篇
  2009年   2155篇
  2008年   2163篇
  2007年   2103篇
  2006年   1865篇
  2005年   1480篇
  2004年   1035篇
  2003年   781篇
  2002年   641篇
  2001年   606篇
  2000年   470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了解2012-2016年河北省5岁以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流行病学特点和基因型别。方法 收集河北省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0~59月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1 614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采用RT-PCR法进行分型鉴定。采用SPSS 20.0软件对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 614份标本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为45.23%(730/1 614),男女阳性率分别为42.96%(412/959)、48.55%(318/655),男女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6,P=0.027)。轮状病毒感染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秋冬季(11月-次年3月)检出率最高。轮状病毒感染在0~59月龄均有发生,集中在3~35月龄,占全部的96.44%,且随月龄增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不同年龄组患儿中轮状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4.369,P=0.000)。730例轮状病毒阳性标本在2012-2016年均以G9血清型为主,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P分型以P[8]为主。G/P组合以G9P[8]为主,占70.14%,其次为G2P[4],占7.53%。结论 2012-2016年,轮状病毒是河北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秋冬季高发,G9P[8]为该地区的流行株。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明确某院内感染流感疫情流行特征及可能的暴发原因,为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制订病例定义进行病例搜索,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个案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结合病例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析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可能的暴发原因。 结果 此次院内感染疫情共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9人,临床诊断病例8人。发病高峰为5月31日。推算潜伏期最短为1 d,最长4 d,平均为2.6 d;一楼住院病人和护士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5);护士是否在1楼上班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6.60, 95%CI:1.48~29.36);采集10例患者标本进行RT-PCR检测,9例均为H3N2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所有护士无流感疫苗免疫接种史;通过对病例的隔离治疗,所有病例病情稳定或痊愈,且在最长潜伏期内无新发病例出现。 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医院内由新入院患者作为传染源,在护士和其他住院患者间经飞沫传播的甲型H3N2流感暴发疫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护士可能是导致此次流感疫情暴发的主要传播者之一;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加强流感疫苗的接种, 以增强免疫力或减轻流感症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建立用于测定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YQFM)中总有机酸含量的电位滴定方法。方法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用水溶解后,经001*1阳离子交换树脂将盐还原为酸,以琥珀酸为对照品,用电位滴定法测定益气复脉中总有机酸的含量。结果 以琥珀酸计,YQFM中总有机酸滴定精密度RSD 0.42%,稳定性RSD 0.84%,重复性RSD 1.88%,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100.15%,RSD 1.68%。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电位滴定方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适用于YQFM中总有机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94.
中药注射剂作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代表,已成为中医药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研究决定其安全性与有效性。针对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等问题,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对其内在成分进行定量,从单一指标到多指标,结合指纹图谱、模式识别、谱效关系、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研究也取得很大的进展。从多指标定量测定、指纹图谱以及谱效关系和Q-marker等方面,对近年来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5.
陈晓军  韦洁  苏华  严克俭  农云开 《药学研究》2018,37(11):664-668,682
莪术是传统中药,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在民间有广泛使用,其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和姜黄素类、多糖类、甾醇类、酚酸类、生物碱类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莪术具有抗肿瘤、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调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组织纤维化、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降血糖、抗氧化等多种药理学作用。本文对近年来莪术药理学作用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莪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目的 观察miR-103在胃癌细胞紫杉醇(PTX)耐药中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构建PTX耐药胃癌NCI-N87细胞(N87/PTX);N87/PTX 细胞转染miR-103 inhibitor和阴性对照,分别设为miR-103 inhibitor组和阴性对照组(NC),同时以未转染的N87/PTX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细胞miR-103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03的靶基因;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胞贴壁存活率;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NF-κB p65定位;蛋白印记法检测p-NF-κB p65、IKBα、MGMT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N87/PTX耐药指数为26.4。IKBα蛋白的编码基因NFKBIA与miR-103存在互补结合位点。与正常N87细胞相比,N87/PTX细胞miR-103、p-NF-κBp65和MGMT表达显著升高,IKBα表达明显下调(P<0.01)。miR-103 inhibitor可显著降低PTX对N87/PTX细胞的IC50(P<0.01)。miR-103 inhibitor显著增强PTX(3 μmol.L-1)诱导的N87/PTX细胞贴壁存活率降低(P<0.01)。NF-κB p65在NC组N87/PTX细胞中表达于细胞质和细胞核,而在miR-103 inhibitor组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质。miR-103 inhibitor显著下调N87/PTX细胞p-NF-κB p65和MGMT蛋白表达,上调IKBα蛋白表达(P<0.01)。结论 miR-103可能通过降解IKBα诱导NF-κB p65入核,NF-κB p65增强MGMT转录表达从而介导胃癌细胞对PTX耐药。  相似文献   
999.
1000.
持续性生殖器官兴奋紊乱/生殖器官-骨盆感觉障碍综合征(PGAD/GPD)为持续性生殖器官兴奋紊乱(PGAD)和生殖器官-骨盆感觉障碍(GPD)的合称,是国外近年发现的一种以自发或继发出现的持续性性兴奋状态以及生殖器官和骨盆区域的感觉异常为特征的独特病症,但在国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尚未查到PGAD/GPD的相关报道。姿势解密技术(DPS)是在融合国际上各种主流姿势矫正技术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以4R原则为核心的手法治疗技术,对改善肌骨疼痛和体态异常等病症疗效独特。本文报道了国内1例运用DPS治疗PGAD/GPD症状完全缓解的病例,并复习国外关于PGAD/GPD的相关文献,以期引起国内同行对此病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