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08篇
  免费   5368篇
  国内免费   3089篇
耳鼻咽喉   496篇
儿科学   769篇
妇产科学   300篇
基础医学   3162篇
口腔科学   913篇
临床医学   6150篇
内科学   4094篇
皮肤病学   674篇
神经病学   1111篇
特种医学   2161篇
外科学   4774篇
综合类   14386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预防医学   5910篇
眼科学   662篇
药学   6498篇
  95篇
中国医学   5313篇
肿瘤学   2782篇
  2024年   275篇
  2023年   629篇
  2022年   1586篇
  2021年   2050篇
  2020年   1824篇
  2019年   984篇
  2018年   1081篇
  2017年   1484篇
  2016年   1166篇
  2015年   1995篇
  2014年   2672篇
  2013年   3452篇
  2012年   5032篇
  2011年   5120篇
  2010年   4698篇
  2009年   4120篇
  2008年   4400篇
  2007年   4173篇
  2006年   3726篇
  2005年   2789篇
  2004年   1929篇
  2003年   1552篇
  2002年   1177篇
  2001年   993篇
  2000年   710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 取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分离和纯化2种标本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检测单个血管内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正常皮肤微血管数目较少;增生性瘢痕微血管数目增多,血管狭长扭曲甚至闭塞。透射电镜可见增生性瘢痕中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有内皮细胞脱落。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分泌TGF-β1、PDGF、ET-1、VEGF、FGF2的水平分别为(60±8)、(30±4)、(0.12±0.03)、(52±5)、(18.1±1.2)μg/个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皮肤(P〈0.05)。结论 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减退,可能与瘢痕中胶原的大量产生和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是否进行腭咽肌肉重建的两组腭裂修复术后患者鼻咽内窥镜的比较观察,了解腭咽部肌肉重建术后腭咽闭合状况的改变。方法将41例腭裂术后患者,按照在腭裂修复时是否进行腭咽肌肉重建分为重建组(22例)和非重建组(19例),以鼻咽纤维内窥镜记录静态和发音时腭咽闭合运动状况,对两组患者腭咽闭合运动类型和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重建组静态腭咽腔形态较非重建组明显缩小,各壁光滑丰满,未见软腭鼻腔面V型缺损畸形;动态时以环状闭合为主。非重建组静态腭咽腔形态较大,可见软腭鼻腔面V型缺损畸形;动态时以冠状闭合为主。经比较重建组腭咽闭合良好率(90.91%)明显优于非重建组(37.31%)。结论鼻咽内窥镜观察证实腭咽肌肉重建腭裂修复术后腭咽闭合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非重建组。腭裂修复术时重建腭咽肌肉有助于缩小腭咽腔和更易于达到良好的腭咽闭合状态。  相似文献   
63.
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管内栓塞的技术要点与疗效。方法对45例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或Trufill DCS Orbit微型三维填塞型水解铂金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45个动脉瘤中41个瘤腔100%闭塞,3个95%闭塞,1个90%闭塞。术后44例临床痊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29例,Ⅱ级11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1例;全组死亡率2.2%。栓塞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6例。术后随访3-69个月均无再出血及复发。结论对小型颅内动脉瘤采用GDC或Truffill DCS Orbit微型三维填塞型水解铂金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根据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进行栓塞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4.
《灵枢·官针》是关于中医古典针法的经典文献,其中所论刺痹法,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至今对临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刺痹法共有九种,毛刺法刺皮肤治浮痹,合谷刺刺肌肉治肌痹,恢刺与关刺刺筋腱治筋痹,输刺与短刺刺骨治疗骨痹.特殊操作类又有多针、多向刺法的齐刺、傍针刺和烧针刺法的焠刺,以治疗各种经久不愈的痹痛.研究这些古刺法,对于提高痹证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检测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TTV感染与肝组织炎症程度 及与血液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TV,并经原位 杂交证实;对TTV阳性和阴性组的血液学生化指标,诸如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 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γ 球蛋白(γ G)、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进行了比较。 结果 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TV抗原(TTVAg)阳性15例,检出率为28.8%;阳性物质主要定位于肝细 胞浆内,呈棕黄色细小颗粒,偶见肝细胞核内有表达;TTV阳性表达细胞呈单个、散在或片簇状分布;TTVAg阳性的 组织切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可观察到病毒性肝炎的一些病理变化,如肝细胞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嗜酸 样变、灶性坏死、凋亡、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细胞浸润;从15例TTVAg阳性病例中任选10例进行TTV DNA原位杂交 检测,结果8例阳性,二者符合率80.0%;同时对5例免疫组化TTVAg阴性肝组织进行TTV DNA原位杂交检测,结 果5例均为阴性,二者符合率100%;TTVAg阳性组ALT、AST、TBIL、γ G均值均高于TTVAg阴性组,ALB、PTA 均值均低于TTVAg阴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66.
随着整形美容外科专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国内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对经过正规培训的整形美容外科医生的需求逐年在增加。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针对整形外科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分别从教学查房、手术带教、读书报告、技能培训、学术交流、专题讲座等多个层面浅析了整形外科临床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NeuroformⅡ支架植入联合Matrix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诊断为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病人11例,其中大脑前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眼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椎基底动脉瘤2例。7例先行NeuroformⅡ支架瘤颈成形,将微导管通过支架网眼置入动脉瘤内,填塞弹簧圈;4例先置入微导管于动脉瘤内,再释放支架后栓塞,术后3~6个月随访。结果所有病例栓塞操作均顺利完成,无手术并发症;其中致密填塞8例,部分致密填塞3例,术后病人均恢复良好,4例短期随访无再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发生。结论NeuroformⅡ支架联合MatrixⅡ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患者采取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素为主的非手术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B超下胆总管内径变化,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除2例需转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外,其余23例内镜下胰胆管造影、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成功,胆汁引流通畅,多器官衰竭得以纠正,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治愈率为92.0%。结论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患者采取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静脉应用和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7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变更,肥胖人群快速递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日益增长,因此NAFLD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成为研究的热点.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对NAFLD研究的深入,认为NAFLD不再是良性病变,其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和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