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204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317篇
预防医学   140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35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3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证据形式,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论述证据的收集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格尔德霉素在 Beagle 犬血浆中的同相萃取(SPE)-HPLC 测定方法,并研究其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18只 Beagle 犬分为0.25,0.5,1.0 mg·kg~(-1)低、中、高3个剂量组,单次静脉注射格尔德霉素,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以 N-苯基-1-萘胺作为内标,Oasis HLB 同相萃取柱优化提取富集,HPLC 法测定其浓度;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3P97拟合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格尔德霉素在0.01-1.0μg·mL~(-1)线性范围内,低、中、高3种不同浓度质控样品(0.01,0.1,1.0μg·mL~(-1))日内 RSD 分别为5.6%,4.6%,1.9%(n=5);日间 RSD 分别为6.9%,3.2%,6.7%(n=5)。绝对回收率分别为85.0%±3.0%,91.1%±2.2%,94.0%±0.7%(n=5);低、中、高剂量组的 T_(1/2β)分别为89.2,116.6,101.6 min;AUC 分别为6.9,12.7,24.9 min·μg·mL~(-1);Vc 分别为858.0,964.4,981.3 mL·kg~(-1);CL 分别为35.9,39.4,40.1mL·min~(-1)·kg~(-1)。结论:固相萃取-HPLC 法测定格尔德霉素准确,快速,回收率高。格尔德霉素在 Beagle 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静脉注射模型。这对以后的临床应用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叶酸修饰的麦角甾-4, 6, 8, 22-四烯-3-酮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对肿瘤细胞的毒性和靶向性,并进行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了叶酸偶联麦角甾酮脂质体;用透射电镜、粒径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进行表征;以动态透析法测定其体外释药特性及血浆对释放行为的影响;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考察叶酸偶联麦角甾酮脂质体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体外毒性作用,并结合肿瘤细胞摄取实验考察其经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性;HPLC测定灌胃后大鼠血药浓度,采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叶酸偶联麦角甾酮脂质体形态呈球形,粒径分布窄,均匀圆整,平均粒径为112 nm,药物包封率达73%;体外释放介质中,药物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具有长效缓释性能;在与HeLa的相互作用中,麦角甾-4, 6, 8, 22-四烯-3-酮、麦角甾酮脂质体、叶酸偶联麦角甾酮脂质体的IC50值分别为10,14,5 μg·mL-1;脂质体剂型显著增加了麦角甾-4, 6, 8, 22-四烯-3-酮的AUC,延长了其在血液循环中的时间。结论 叶酸作为导向分子提高了叶酸偶联麦角甾酮脂质体的靶向性,使叶酸偶联麦角甾酮脂质体主动靶向作用于宫颈癌细胞(HeLa),降低了给药浓度,制成叶酸偶联麦角甾酮脂质体显著提高了麦角甾-4, 6, 8, 22-四烯-3-酮的生物利用度,可望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茶多酚有抗氧化、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用[1-2]。本实验通过对茶多酚的主要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进行研究,阐明其抗AS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组予中药口服和熏洗,两组治疗6周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及治疗后对比,ISOA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6%,差异显著(P<0.01)。结论:中药内外合治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评价11C-MET PET/CT脑显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5例健康志愿者和36例脑部肿瘤患者,健康志愿者行11C-MET PET/CT脑显像,并作为对照组,36例脑部肿瘤患者中19例同时行11C-MET及18F-FDG PET/CT显像,17例仅行11C-MET PET/CT显像;结合健康对照组图像,对本组36例脑部肿瘤患者11C-MET PET/CT脑显像进行分析,并对同时进行18F-FDG PET显像者进行配对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中11C-MET PET/CT显像阳性者30例,T/B均值为1.72±0.39,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9例,T/B均值为1.49±0.13.19例患者接受11C-MET PET/CT及18F-FDG PET/CT脑显像,T/B均值分别为1.64±0.49及1.16±0.36 (t=3.33,P<0.01).11C-MET PET/CT显像诊断脑肿瘤初诊患者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为100%,其诊断脑肿瘤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4.7%(18/19)、100%(5/5)、95.8%(23/24).结论:单独行11C-MET PET/CT脑显像可满足大多数脑肿瘤患者治疗前定位与治疗后疗效监测的需要;若与18F-FDG PET显像联合应用,更可能在肿瘤分级上获得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利托君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根据身高体重相近原则,18例健康女性受试者采用双周期两交叉给药方案,分别一次性口服2片(10 mg.片-1)试验盐酸利托君片或参比盐酸利托君片,用LC-MS/MS内标法测定健康受试者血浆中盐酸利托君浓度,采用DAS 2.0.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经药动学参数计算其参比药t1/2=(2.623±1.223)h,Cmax=(12.425±6.891)ng·mL-1,Tmax=(0.769±0.555)h,AUC0~t=(28.416±9.102)ng·h·mL-1,AUC0~∞=(33.199±12.338)ng·h·mL-1;试验制剂t1/2=(2.539±0.670)h,Cmax=(14.475±11.262)ng·mL-1,Tmax=(0.741±0.509)h,AUC0~t=(30.499±11.402)ng·h·mL-1、AUC0~∞=(34.258±12.094)ng·h·mL-1。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AUC0~t=(109.6±23.0)%,AUC0~∞=(108.0±26.2)%。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人尿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右氯苯那敏(解热镇痛药)浓度及其排泄.方法 12名健康志愿者按3×3拉丁方顺序进行,单剂口服给药后,按设计时间点收集尿样;尿样加入曲马多为内标,甲醇沉淀蛋白后进样,用多重反应监测,定量检测对乙酰氨基酚和右氯苯那敏的浓度.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和右氯苯那敏线性范围分别为0.05~20.00μg·mL-1和0.05~20.00 ng·L-1;96 h内对乙酰氨基酚和右氯苯那敏低、中、高剂量组的原形药物的平均累积排泄率分别为(3.87±0.75)%、(3.86±1.33)%、(3.56±1.45)%和(8.06±3.79)%、(7.62±3.39)%、(8.10±3.42)%.结论 本方法 适于同时测定人尿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右氯苯那敏浓度,且2者在人体内主要以非原形药排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双腔(DDD)起搏前后右心室心肌运动位移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VVI技术在评价右心室运动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DDD起搏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VVI技术检测右心室室壁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运动位移,并比较术前术后之差异。结果术前术后右心室各室壁不同节段心肌收缩峰值位移表现为从基底段到心尖段依次降低,其中基底段与心尖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后间隔、游离壁及右心室整体位移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DD起搏后右心室心肌运动位移较术前明显降低;VVI可精确测量DDD起搏前后右心室心肌位移的程度,从而客观反映右心室之运动状态,进而判断右心室之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大龄近视患者施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手术设计特点及疗效。方法:对48例、96眼≥40岁的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并对术前屈光度、预矫度数、手术疗效等与对照组(<40岁,54例、108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大龄近视患者术后6月时远视力平均为0.97±0.30,虽然低于同期低龄对照组足矫视力(1.18±0.19),但优于拟矫度数眼镜时对应的平均视力(0.74±0.16)。近视力达到J1的比例低于对照低龄组,干眼的症状比低龄组明显。结论:大龄近视患者进行LASIK手术安全、有效。鉴于年龄所造成的老视,需减少实际度数矫正,以兼顾术后远、近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