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06篇 |
免费 | 645篇 |
国内免费 | 35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7篇 |
儿科学 | 192篇 |
妇产科学 | 42篇 |
基础医学 | 494篇 |
口腔科学 | 158篇 |
临床医学 | 817篇 |
内科学 | 445篇 |
皮肤病学 | 48篇 |
神经病学 | 186篇 |
特种医学 | 214篇 |
外科学 | 501篇 |
综合类 | 1695篇 |
现状与发展 | 3篇 |
预防医学 | 739篇 |
眼科学 | 22篇 |
药学 | 746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664篇 |
肿瘤学 | 2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93篇 |
2022年 | 196篇 |
2021年 | 239篇 |
2020年 | 212篇 |
2019年 | 113篇 |
2018年 | 125篇 |
2017年 | 181篇 |
2016年 | 137篇 |
2015年 | 215篇 |
2014年 | 298篇 |
2013年 | 412篇 |
2012年 | 538篇 |
2011年 | 602篇 |
2010年 | 552篇 |
2009年 | 533篇 |
2008年 | 533篇 |
2007年 | 488篇 |
2006年 | 461篇 |
2005年 | 351篇 |
2004年 | 258篇 |
2003年 | 204篇 |
2002年 | 187篇 |
2001年 | 150篇 |
2000年 | 115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67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截瘫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5年5月593例行TEVAR手术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分析术后截瘫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处理方法。结果:593例患者中,9例(1.5%)发生TEVAR术后截瘫。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围术期低血压和左锁骨下动脉封堵可能与TEVAR术后截瘫有关(均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围术期低血压是TEVAR术后截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所有截瘫患者经脑脊液引流、激素冲击、适当升压、抗凝、扩血管、营养神经、降颅压联合治疗后,神经系统功能均完全恢复。结论:围术期低血压是TEVAR后截瘫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截瘫发生后早期采取相应保守治疗手段提高脊髓灌注可以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蛇毒血凝酶(巴曲亭)在胃癌、直肠癌根治术中和术后的止血效果。方法胃癌、直肠癌患者各100例,随机分成巴曲亭组和对照组,每组胃癌、直肠癌患者各50例。巴曲亭组术前30min、术中分别静脉滴注巴曲亭1U,创面用浸泡巴曲亭生理盐水溶液的纱布压迫止血,术后静脉滴注巴曲亭2U/d,连续3d;对照组仅用0.9%氯化钠溶液。观察切口的止血时间、切口单位面积出血量(g/cm2),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3d的引流量和围手术期浓缩红细胞的输入量,同时观察巴曲亭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巴曲亭组与对照组切口止血时间分别为(120.3±38.7)s和(158.8±37.6)s,切口单位面积出血量分别为(0.2±0.1)g/cm2与(0.3±0.2)g/cm2,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4±110)g与(386±145)g,术后总引流量分别为(289±135)g和(405±196)g,浓缩红细胞输入量分别为(0.8±0.4)U与(1.9±0.5)U,巴曲亭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前和术后凝血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巴曲亭在胃癌和直肠癌根治术中具有明显的止血效果,安全性好,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和围手术期输血。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和p53基因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p53的表达,分析其与腋淋巴结转移和5年无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survivin基因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8.75%(55/80)、p53基因阳性表达率为46.25%(37/80),均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5年无病生存率相关(P<0.05)。survivin和p53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发病年龄、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survivin和p53基因表达相关(P=0.0025)。结论survivin和p53基因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能更好地判断乳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74.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乙类传染病。随着COVID-19疫情蔓延,生物样本库样本保藏的生物安全风险增加,其生物安全防护显得越来越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中华医学会相关指南,本文基于SARS-CoV-2病原学和COVID-19流行病学资料,提出了生物样本采集、转运、处理、保藏、检测、检测后处置、突发事件等过程中个人和生物样本保藏场所的生物安全防护原则及若干建议。强调依据有无病毒载量信息、传染力大小、标本类型(可能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粪口途径传播)对样本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以指导疫情期间生物样本保藏、确保生物样本库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究Sirt3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以C57BL/6野生型小鼠和Sirt3基因敲除小鼠为对象,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联合脑定位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1-40建立AD小鼠模型。莫里斯(Morris)水迷宫实验、自发活动开场实验和悬尾实验观察造模前后小鼠学习记忆和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脑内海马区域Aβ沉积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体外实验选小鼠皮层原代细胞作为对象,给予Aβ1-40建立AD体外模型,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体内实验结果显示,野生型小鼠诱发AD后平台潜伏期延长(P < 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均P < 0.05),提示造模后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而Sirt3敲除能够缓解AD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均P < 0.05)。相较于野生型小鼠,Sirt3基因敲除小鼠脑内海马区域的Aβ沉积减少(P < 0.05),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 3表达减少(P < 0.05)。另外,野生型小鼠诱发AD后LC3-Ⅱ和P62蛋白表达增加(均P < 0.05),提示自噬流受阻;而Sirt3基因敲除小鼠诱发AD后LC3-Ⅱ蛋白表达增加,P62蛋白表达减少(均P < 0.05),提示自噬被激活。小鼠皮层原代细胞AD模型中,Sirt3基因敲除的细胞较野生型细胞死亡减少(P < 0.05);加用自噬抑制剂氯喹后,Sirt3基因敲除的保护作用消失(P < 0.05)。结论: Sirt3敲除对于D-半乳糖联合Aβ1-40诱发的AD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自噬流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双瓣法病灶切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SDC-1)、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子宫腺肌病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双瓣法病灶切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子宫动脉阻断术。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腹腔引流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变化值、住院时间和术后10个月总妊娠率等手术相关指标;观察2组治疗前后月经经期、子宫体积、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及SDC-1、HPA和VEGF水平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腹腔引流时间、手术前后Hb变化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或者少于对照组(P<0.01),而术后10个月累积妊娠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月经经期、子宫体积和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减小或降低(P<0.05);观察组月经经期、子宫体积和CA12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减小或降低(P<0.01)。治疗后,2组SDC-1、HPA和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SDC-1、HPA和V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
结论 腹腔镜下双瓣法病灶切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痛经,缩小子宫体积,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SDC-1,HPA和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个体化营养治疗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消化系统手术围手术期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择期行消化系统手术的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将存在营养风险、筛选合格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231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115)和对照组(n=116),分别给予个体化营养治疗和非个体化营养治疗15 d(术前5 d至术后9 d)。采集基线数据,分别于入组时及营养治疗第5天、第9天、第15天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量患者BMI、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淋巴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217例(研究组112例、对照组105例),中途退出14例(6.1%)。(1)组内比较:研究组患者在入组时及营养治疗第5天、第9天、第15天时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P均<0.05),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均<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患者在入组时及营养治疗第5天、第9天、第15天时血清白蛋白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0.05),血清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P均<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余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前1 d(营养治疗第5天)研究组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但术后第9天(营养治疗第15天)研究组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组间比较的结果表明时间因素不影响营养和免疫相关指标(P>0.05)。结论 个体化营养治疗有利于改善存在营养风险的消化系统手术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8.
舒晓宏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20,42(6):481-486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一种破坏性极强、难以治愈的神经系统肿瘤。临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并结合放疗、化疗及电场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但GBM侵袭性强、手术难以彻底根除,故患者预后差、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提升其生存质量一直是GBM治疗的重要目标。本文将基于GBM治疗策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评价自制多西环素纳米脂质体缓释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及对体外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的毒性.方法 选取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采用琼脂覆盖试验, 根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和计算的培养不同时间点L-929细胞的平均褪色指数和溶解指数,评价样品的细胞毒性分级情况.以最大剂量法,于白色豚鼠背部对称部位分别进行注射诱导和敷贴激发致敏,观察激发后48 h内皮肤红斑和水肿反应程度.SD大鼠用20%样品水溶液连续灌胃7 d,观察临床症状并计算食物利用率.结果 L-929细胞环素纳米脂质体缓释凝胶培养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毒性分级为1(阴性对照为0).致敏试验显示,48 h内白色豚鼠背部皮肤无明显红斑和水肿反应.SD大鼠经样品灌胃7 d后,无毒性反应表现;与等量蒸馏水灌胃的对照组比较,体质量和食物利用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多西环素纳米脂质体缓释凝胶无潜在细胞毒性及致敏作用,是一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牙周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用唾液取代龈下菌斑采集牙周致病菌样本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侵袭性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患者各36例,应用16S rRNA PCR技术分别检测患者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 和福赛斯坦纳菌(T.f).以21名牙周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 A.a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1.67%和50%,与其他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g在侵袭性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6.67%和50%,在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3.33%和91.67%,与对照组的30% 和51.74%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T.f在侵袭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和健康对照者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分别91.67%、91.67%和85.71%;在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5%、66.67%和71.43%;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牙周炎患者的非刺激性全唾液是龈下菌斑样本的集合,可以取代龈下菌斑用于采集细菌样本检测牙周病原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