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77篇 |
免费 | 186篇 |
国内免费 | 14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篇 |
儿科学 | 26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102篇 |
口腔科学 | 30篇 |
临床医学 | 236篇 |
内科学 | 145篇 |
皮肤病学 | 51篇 |
神经病学 | 23篇 |
特种医学 | 60篇 |
外科学 | 224篇 |
综合类 | 519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198篇 |
眼科学 | 26篇 |
药学 | 220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03篇 |
肿瘤学 | 1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80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96篇 |
2013年 | 127篇 |
2012年 | 201篇 |
2011年 | 169篇 |
2010年 | 206篇 |
2009年 | 156篇 |
2008年 | 139篇 |
2007年 | 117篇 |
2006年 | 116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9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7例,年龄21~68岁,平均56.2±9.8岁。MRI显示3个节段狭窄12例,4个节段狭窄29例,5个节段狭窄18例。以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ysfunction index,NDI)评价患者的疼痛及功能变化情况;术后复查颈椎X线、CT及MRI,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X线片上测量C2~C7夹角、颈椎活动度(ROM),在颈椎三维CT上测量椎管矢状径及椎管横截面积,计算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42.2±18.1min,术中出血量为264.5±50.5ml,术后引流量为252.3±28.6ml,住院日为7.2±0.7d。在术后随访过程中,15例出现了颈后部轴性疼痛症状,按照VAS评分,13例为轻度疼痛,2例为中度疼痛,所有患者颈部轴性疼痛症状均于术后1年内消失。1例术后第3天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经2周保守治疗症状明显缓解,于术后12周时症状完全消失。随访48~72个月,平均60.5±2.7个月,术前JOA评分为8.5±0.5分,末次随访为15.4±1.3分,改善率为(77.1±5.2)%。术前平均VAS评分为3.9±0.4分,末次随访时为1.3±0.6分。术前平均NDI为20.3±5.4,末次随访时为6.5±1.8。影像学复查示术后随访期间颈椎管扩大满意,脊髓受压完全解除,椎管矢状径平均值术前为9.7±0.9mm,末次随访时为16.8±1.2mm,椎管扩大率为(67.6±13.9)%,椎管矢状面积术前为128.1±13.5mm~2,末次随访时为318.3±34.3mm2。末次随访时颈椎ROM值较术前减少9.6°±2.4°,手术前与术后随访期间C2~C7夹角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门轴侧均达骨性愈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关门及神经损害症状加重的情况。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中期临床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小鼠暴露于异氟醚后前脑Caspase-3蛋白和氧自由基的变化,以了解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ceies,ROS)在异氟醚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56只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氟醚组(Iso组,n=20)、二甲基硫脲±异氟醚组(DMTU±Iso组,n=8)、二甲基硫脲组...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对207例下肢动脉硬化件闭塞症行介入治疗,统计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泛大西洋介入协会(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对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207例,介入手术成功190例.17例失败,其中13例为介入操作失败、4例死于术后重要脏器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12例、假性动脉瘤4例、消化道出血2例、动脉破裂6例、脑梗塞8例、急性心衰9例、呼衰13例、肾衰6例、支架内血栓形成5例和蓝趾综合征1例.在本组患者的TASC分型中,股腘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84%(51/128),高于主髂型的18.99%(15/79)(P<0.05);患有糖尿病以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66%(13/47)和24.49%(12/49),高于无合并症患者的5%(2/40)(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术中操作不当、病变类型复杂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有关,术前注意合并症的处理及术中选择合理治疗方式、缩短手术时间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4.
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总结分析女性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特征,以寻求和探讨鉴别诊断依据及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CT腹盆腔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10例患者CT均显示附件区厚壁囊性或囊实混合性肿块,肿块外缘模糊毛糙,增强多见脓肿壁呈厚壁分层强化及内部强化分隔。其他伴随的CT表现:子宫骶骨韧带增厚9例,直肠周围、骶前脂肪密度增高模糊9例,显示输卵管扩张积脓或积液的管状结构影6例,宫腔积液4例。CT观察到脓肿与盆腔结构粘连包括:肿块与子宫粘连者9例,与直肠、乙状结肠粘连者4例,与盆腔小肠肠管及盆壁结构广泛粘连3例;显示腹膜增厚伴腹水及右侧输卵管卵巢脓肿伴阑尾炎各2例。结论 CT除了能观察附件区囊实性肿块,还能显示相邻盆腔器官的受累粘连及盆底软组织或筋膜层的炎性浸润,能对附件脓肿做定性和定位诊断,对诊断不清的可疑妇科感染有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对207例下肢动脉硬化件闭塞症行介入治疗,统计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泛大西洋介入协会(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对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207例,介入手术成功190例.17例失败,其中13例为介入操作失败、4例死于术后重要脏器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12例、假性动脉瘤4例、消化道出血2例、动脉破裂6例、脑梗塞8例、急性心衰9例、呼衰13例、肾衰6例、支架内血栓形成5例和蓝趾综合征1例.在本组患者的TASC分型中,股腘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84%(51/128),高于主髂型的18.99%(15/79)(P<0.05);患有糖尿病以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66%(13/47)和24.49%(12/49),高于无合并症患者的5%(2/40)(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术中操作不当、病变类型复杂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有关,术前注意合并症的处理及术中选择合理治疗方式、缩短手术时间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6.
OCM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OCM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手术方法。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月在对2具尸体、4个髋关节的OCM入路进行相关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OCM入路微创THA 20例。手术从臀中肌前间隙进入切开关节囊,分段完成股骨颈截骨,使用特殊的髋臼锉和髋臼打入器安放髋臼假体;股骨侧手术时手术床后下方一半拆卸掉,患髋后伸和外旋且小腿置于消毒袋内,大转子周围关节囊广泛剥离后完成扩髓和股骨假体的安放。结果肥胖指数平均为27.4%的20例患者,皮肤切口长度平均为9.3 cm;术中平均出血130 mL,术后引流量80 mL;患者术后2-3 d下地活动。所有患者获得1-9个月(平均4.3个月)随访,15例已完全脱拐,行走正常;5例不满1个月,仍需扶拐行走。术后随访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平均5.1分分别下降到3.6分(1个月)、1.7分(3个月)和0.8分(6个月)。发生血肿2例,X线检查见髋臼前倾过大2例,股骨假体型号偏小2例。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5.4分提高到术后随访时平均88.4分。结论OCM入路微创THA切口小,完整保留臀中肌和关节囊,患者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它需要一个独立学习过程,并需要特殊器械的配合。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术前抑郁对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术后满意度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受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单节段LSS患者126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抑郁自...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Prestige LP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术后"张口不良"原因。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3月行PrestigeLP颈椎椎间盘置换术26例。通过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及三维CT影像学资料的搜集和对比,分析Prestige LP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术后"张口不良"原因,并对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颈部、上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依据动力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单间隙矢状面屈伸运动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例患者发生置换椎间盘"张口不良"。正常患者与"张口不良"患者术后VAS评分及ND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但"张口不良"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现置换椎间盘"张口不良"患者中,1例术前存在颈椎结构性后凸,术后颈椎后凸无改善;5例置入椎间盘与上下相邻椎间隙不平行,提示椎间隙处理不准确;1例椎间隙处理中椎体后缘骨质切除过多导致置换椎间盘"张口不良"。结论 Prestige LP颈椎椎间盘置换手术操作较简单方便,但手术依赖术者主观性和经验性较多,手术本身客观性和精确性较少,易出现局限性后凸和椎间盘"张口不良"。术后椎间盘"张口不良"不影响患者症状改善,但影响术后颈椎活动度;要获得满意的间盘动-静态平衡,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遵循手术关键原则和一个较长的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阴茎手术对勃起功能的影响并评估术后长期小剂量使用伐地那非对勃起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选择阴茎手术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伐地那非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术后5~7 d开始服用伐地那非10 mg,隔日1次,持续12周;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 100 mg,每日1次,持续12周。IIEF-5问卷评估术前和用药后3个月、6个月勃起功能改变。结果:治疗组术前IIEF-5评分为(14.21±3.62)分,术后3、6个月IIEF-5评分[(18.83±2.98)分,(20.13±2.98)分]较手术前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而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勃起功能下降,IIEF-5评分(13.38±2.82)分较术前(15.80±3.02)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后IIEF-5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阴茎手术后小剂量长期服用伐地那非有助于恢复和保持阴茎的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90.